汉口江滩近现代历史建筑群调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保护街区保护现状调研报告调研对象:江汉路近现代历史建筑群调研时间:2012年2月教学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指导老师:常建专业班级:建筑学0902学生姓名:刘伟捷学生学号:0120906220206摘要:江汉路是作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形成于鸦片战争后的近代,对武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过十分重要和错综复杂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江汉路实际调研结果的分析评价,探讨历史街区这一特殊地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以江汉路更新改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发生的一系列改变为例,提出了自己对于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的意见。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城市历史;城市文化;城市环境;一.江汉路历史背景介绍江汉路自沿江大道至花楼街段,曾是清末英租界的“洋街”,在近代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于1890年绘制的《武汉城镇合图》上,此段以东为广利巷。清末,随着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此段兴建了不少银行大楼,街道也拓宽至12米,主权为英租界侵占并改名为太平街。1906年起,“地皮大王”刘歆生首先从江汉路一带湖塘填起,逐渐填成江汉路后花楼至铁路外土路基,形成歆生路。辛亥革命后,华人资本家迅速兴起,不到10年时间,江汉路一带变为汉口繁华的商业街。历史上,江汉路实际上是华人与洋人的分界线。江汉路西面的花楼街、黄陂街以及毗邻的大兴路一带是民族工商业者开设的店铺、作坊、前店后厂型的食品店。而其临街基本上是帝国主义国家和官僚、民族资本家开设的银行、公司和商店。加上江汉关轮渡码头迎送客源,营造了江汉路的商业氛围。1927年,我国收回汉口英租界,太平街和歆生路改名为江汉路。现今在江汉路遗留下13幢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就是江汉路繁华商市的历史见证。二.实地调研与分析1.调研目的汉口租界区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更新活动,江汉路也包含在内。但成效究竟如何?改造更新后的区域呈现什么要的面貌呢?出于以上目的,我们以江汉路作为例,对租界区进行了一次建筑调查。2.城市风貌文化特色:江汉路地段介于武汉市新旧交汇之处,与武汉市更新速度最快的区域相邻。保留的原历史风貌相对于武汉其他地区还是比较完整的。但是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地段内呈拼贴发展的面貌。文化特色保留虽然明显但由于较为集中,基本没有较明显的过渡,其中存在的特色商业区没有得到有效的提炼。而且就目前的趋势来看,江汉路现在保留的老建筑业也正逐渐被蚕食,剩下的被特别保护的建筑有被孤立危险。3.现状问题(1)老建筑和旧城中加建的建筑风格混杂,老建筑厚实的石墙和新建筑的玻璃幕墙(如图:3.1)不和谐的同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新建筑打破的老建筑所营造的场所感。(2)地段内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对历史街区肌理产生破坏,近20年来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由于缺乏整体控制,有些开发商为了一已私利在欧式古典风格的街区兴建了若干栋现代化高层建筑(如图3.2),使原本建筑风格统一的原租界区被逐渐蚕食和破坏,饱含历史沧桑的街区轮廓变得生硬,历史文脉被割断于城市化建设浪潮之中。(3)新建筑立面及尺度与原有历史建筑差别较大,造成沿街立面不连续,正信大厦(如图3.3)、中国工商银行大厦等大体量高层建筑耸立在老建筑中,对周围的老建筑有一种压迫性。(4)过江隧道、规划道路与传统街区保护的矛盾。3.1功能问题:(1)道路交通的压力:江汉路周边现状有中山大道、沿江大道、京汉大道、解放大道四条主干路,其余道路等级低且路面状况不佳;周围街区有四条横向主干路,道路系统缺乏纵向联系,无法承载高密度的车流量;而且建成的过江隧道以及规划道路会加重此段的交通压力(如图3.4)。(2)空间结构的无序:地段内尽管拥有大量富有特色的历史街道及建筑空间,但缺乏核心点的塑造。地段内开敞空间零星分布,没有系统联系。而由于空间分布的割裂,江滩公园与江汉路之间的联系非常有限,使得街区利用城市级的开敞空间显得比较困难。(3)公共设施的缺乏:公共活动空间普遍匮乏;街道被侵占,院落被停车场侵占(如图3.5)的现象在个街区都较为普遍。最为明显的就是与江汉路垂直的几条路,如江汉一路、江汉二路、江汉三路、郦阳街,胜利街,车辆到处停放,小摊小贩乱七八糟,没有一条路能够幸免。3.2环境问题:(1)街区存在乱搭乱建:江汉路附近街区有着很多破旧的老房子,居民随意在窗户上焊接防盗金属网。随意在巷子中搭建小房子以供商业用途,一些门面的摊位甚至都延伸到了马路上。(2)旧有街区脏乱差现象:街区没有专门的社区管理部门,缺乏集中管理,再加上公众的环保意思不强,街区的卫生状况令人堪忧。(3)一些老建筑基础设施差:一些老建筑年代久远,对其内部的设施,如供水管,供气管,空调系统等没有进行更新,或者更新不彻底。(4)烂尾楼影响着城市环境:对一些破旧又没有任何美感及历史意义的建筑应该进行拆除或者改建,这样的建筑会对城市环境造成破坏。3.3保护问题:(1)历史建筑的利用现状: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历史建筑以前为独户住宅、办公等性质,目前转变为集合住宅,功能的改变导致保护历史建筑的难度加大。因为功能的改变必然会造成内部空间的从新分布,而在对内部空间进行从分布时,不能对建筑的结构造成破坏,这样结构和功能间肯定存在着矛盾。(2)此外,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历史街区内沿街商铺繁多,而商业内容和店铺形式分布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导致街区空间环境较差;五花八门的招牌、广告就是其中很大的原因之一。商品社会,广告宣传当然是促销的一大手段。作为房主或承租者,自然会在属于自己的建筑外安招牌、做广告、贴装饰,但是没有相应的法规来限制,于是乎大量尺寸夸张、色彩花哨、造型怪异的广告、门面招租和立面装修泛滥成灾。(3)同一建筑分属不同单位使得建筑物的保护存在一定难度。不同部门对建筑的处理方式不同,严重破坏了建筑的美感。而且给建筑的统一维护带来了困难。(4)有的破坏则是建筑现任的房主或承租者随意加建改建,或在与原建筑的破损处用红砖草草填满了事,或用质量差、视觉感低、无任何艺术价值可言的玻璃窗框来代替本已破旧但颇具欧洲古典风格的窗户,或占据柱廊之间的空隙处用低劣的材料围满用作住房,如此等等,导致与建筑原有风貌相去甚远。最为典型的例子中国民生银行,正面装着玻璃幕墙、背面刷上白色涂料、侧面贴满瓷砖——这是我在在汉口江汉路20号看到的中国民生银行大楼。如果不是有人指点,记者根本看不出它是一座距今58年的“老房子”。三.对保护与再利用历史街区及建筑的几点看法及保护整饬措施针对武汉江汉路租界区内历史街区及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现状,在分析与归纳出以上原因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及保护对策措施,籍以抛砖引玉,希望对租界区内特有的文化特色的维系有所帮助:1)应当尽快划分出保护区及过渡区,并制定出有关该地区历史建筑的保护条例,做到“有法可依”。相应的法规制定可由市规划局牵头,在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尽量做到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2)政府在制定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目标任务时,应该将历史街区保护考虑进去。如此一来,其与社会经济结构的矛盾就不复存在。这其实也正是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的措施。3)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历史街区保护意识,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其中。有关单位应该充分广播、电视及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尽量使更多的市民知晓历史街区保护活动,在全社会迅速形成浓厚的历史街区保护氛围。4)促进公众主动参与,实现保护主体多元化。经济问题是实现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的关键,在增加保护历史街区所需费用会超过地方财政能力的背景下,仅仅依靠政府部门和法规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广大使用者成为保护工作的主体,只有如此,历史街区的保护才不会流于形式。其中,如何便保护资金的投入和产出形成良性循环,是保护工作策划的着力点。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保护历史街区原有欧式古典风貌的基础上,当地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要得到改善,硬件设施水准能得到提升,人们能收到实际的回报。5)具体的保护与再利用措施。要达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和维护生活延续性这四个方面的要求,租界区内历史街区及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整治规划应该分三个层次:5.1第一个层次是宏观方面的。包括发掘研究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区具体界限的划定、历史街区的性质功能定位、用地性质的调整和社会生活规划等控制性要求。5.2第二个层次是中观方面的。包括明确街区内街巷、院落、建筑的保护分类(分为保存、保护、整治、拆除、更新这5类),建筑物的保护与更新模式、建筑高度控制、空间环境整治、小品设施的布置以及各项市政工程设施规划等修建性要求。5.3第三个层次是微观方面的。它还包含两个方面内容:第一部分是空间整治和环境整治,即对范围内的具体空间环境布局提出整治方案,确定每个历史建筑平面的定位以及重要节点的设计(节点景观不仅是城市空间形象的认知标志,也是反映城市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确定环境小品的设计等;第二部分就是建筑整治了,即针对每一栋历史建筑的门、窗、屋顶、墙体等建筑物立面构件提出具体的保护和整治措施。四.小结城市的历史往往在文化的积淀中厚重,而城市的文化也在一轮轮的历史书写下逐渐成熟与升华。江汉路租界区的存在提示着我们一段虽不愿触及但却不容忽视的历史,我们在徘徊游走中,依旧将这一历史延续下来,试图以新的方式重新诠释空间曾经的沧桑。本文在对武汉市江汉路租界进行建筑普查的基础上,发现了目前城市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类归纳整理。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示我们应该以一种动态的方式来完成保护与更新活动。而基于这一理念前提。我们提出整和发展的方式,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与探索,我们能够在租界区的保护与更新中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参考文献:[1】张卫宁,李保峰.城市特色与近代文物建筑的保护一一武汉[租界】建筑中某些问题的反思.长江建设,1998(5)【2】邵龙飞.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研究.规划师,2003(1)【3】杨林兴,樊婴等.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成都行政学院院报,2005(6)【4】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城市规划,2001(i0)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