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第一章现象学社会学(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舒茨,奥地利维也纳)1.舒茨指出,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持续的意识过程(称为行动),具有时间性;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称为行事),具有空间性。2.手头库存知识(名词解释)(stockofknowledgeathand):意义构造的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人们的手头库存知识。3.主体间性的理解(名词解释)只有发生行动的意义时才是真正的理解,要做到真正的理解,不仅要理解行动的表面意义,还要理解表面意义之外的附加意义,舒茨认为我们对他人行动意义的把握总是介于纯粹的客观意义和绝对的主观意义之间。4.社会世界的构造(填空)(1)直接经验世界:面对面的互动的世界(2)间接经验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无论时间、空间上都是间接地,存在着一种“他们”关系。5.生活世界(名词解释)是人的直接性的世界,是感觉、需求、幻想、希望、怀疑、断言、回忆过去和预料未来的现象世界。6.生活世界的交往基础是主体间性理解(填空)7.生活世界的本质是同感现实(填空)8.处于生活世界的人的基本特点是自然态度(填空)自然态度是将生活世界视为独立的客观的存在,以缺乏反省的习以为常的方式对待的一种态度9.库存知识在生活世界发挥作用的两种形式:(填空)有两种:一为类型化,另一为关联性①类型化:普通人总是将生活中不断变化的场景标准化,变成例行的情况,然后使用类型化的库存知识来处理②关联性:指在一个情境中,什么问题会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考虑的主题,我们会对什么问题感兴趣。三种关联:主题关联,解释关联,动机关联(填空)10.科学知识的构造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假定:(填空,简答)科学知识的构造是二阶构造◆、关联性假定(thepostulateofrelevance)科学家构造的知识要受到其价值观、人生观、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点实际上是韦伯所谓“价值关联性”思想的一个新表述)◆、适当性假定(thepostulateofadequacy)在研究人的科学行为模式时,必须以普通人的行为为基准。(社会科学的规律是具有概率性的,而自然科学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性的)◆、逻辑一贯性假定(thepostulateoflogicalconsistency)要具有最高程度的清晰性,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原理,可以保证科学构造的客观有效性◆、相容性假定(thepostulateofcompatibility)必须与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相容③、上面四项假定中,前两项假定阐述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得常识基础之间的关联,保证了科学知识的“解释性”;而后两项则明确了科学知识中的科学认识论基础,保证了科学知识的“科学性”。第二章常人方法学(创始人:加芬克尔,美国社会家)1.研究口号:不把理所当然视为理所当然,常人方法无差异(辨析)日常生活实践的四大特征:(填空,简答)⑴、行动的权宜性。行动并非按照事先规定的规则进行,而是行动者根据局部情况,根据场景条件,依赖自身“永无止境”的努力完成的。即人的行动时见机行事的,而非生搬硬套。⑵、行动的可说明性。行动是可说明的、可解释的,用人们认可的规范来说明解释。⑶、行动的索引性。索引性事常人方法学最核心的观点。索引性的特点:①、索引性表达的词不是固定的,而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②、表达不是很精确,通常是模糊的,与科学研究中的客观表达不同。③、永无止境,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交流要省略约定俗成的表达。⑷、行动的反身性(反思性)。常人方法学最基本的特征。①、反身性:人们在描述、理解社会互动的结构过程中,形成社会互动的结构。②、行动反身性的含义:a、当我们解释定义某一情景,我们同时就在创造该情景,使它显得真实,合理和有意义。b、行动者给予其行动的说明可以构成其行为的一部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种结构在多大程度上被我们所了解或理解,它就在多大程度上存在。这个真实世界其实是我们做成的,世界时建构出来的。2.“破坏性”实验的四类例示(简答)①、破坏关联的一致性。在与对象谈话时,提出一些额外的要求,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话语进行刨根问底的深究。②、破坏立场的可交换性。③、破坏互动关系资格的知识作为普遍交流方案的构成预期,有些知识是共同认可的。④、破坏“众所周知”是真实社会世界中行动的正确基础的理解这一构成预期。当人们习以为常的知识受到挑战时,都努力去加以修正,社会成员恢复日常生活的巨大努力,揭示了社会生活的脆弱性。3.反思是常人方法学与传统社会学的最基本的特征。4.谈话分析的创始人:萨克斯(填空)5.语言学创始人:维特根斯坦,意义的说明在于用法(填空)第三章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分析(英国伦敦)1.解释学派创始人伽达默尔:任何解释都包含偏见(填空)2.吉登斯在《社会的构成》中提出,历史进化观存在四大危险:(填空)①、单线压缩将广义进化压缩为狭义进化。(欧洲中心论)②、对应压缩社会进化各阶段与个体人格各发展阶段之间,存在一种对应的关系。③、规范错觉将那些优势力量(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方面还是在军事方面)等同于一个进化中道德上的优越性。④、时间歪曲即“历史”只能撰写为社会的变迁,将“历史”与“历史性”混为一谈。(历史:客观存在的社会发展过程;历史性:主观的,人们对历史作的评价和看法。不要把对历史的看法看做历史本身)2.社会理论的批判欲求——四重批判(简答,填空)①、知识的批判内在于所有知识发展过程中的集体参与性②、实践的批判社会科学的双重解释性所造成的常人与专家之间的双向启迪、批判③、意识形态的批判对社会科学的结论在社会生活中实际所发挥的权力作用有清醒的自我认识④、道德的批判社会科学家在积极从事实践活动的同时,在努力把握“是怎样”的同时,完全可以对现状作出带有伦理意义的判断,即积极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3.社会学的三重想象力(简答)①、首先是历史学的视野,通过历史的回想,我们可以在观念上重构失去的世界,从而对现代世界保持一种批判的目光——以史为鉴;②、其次是人类学的洞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重新发现自身的局限——尊重差异;③、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之下,对未来丰富可能性的乐观向往---面向未来。4.吉登斯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性(填空)4.社会分析的两种形式(填空)①、制度分析:暂时悬置行动者的技能与自觉意识,集中考察作为反复不断地再生产出来的规则与资源的制度。②、策略性行动分析:暂时悬置对在社会层面上不断再生出来的制度的分析,集中考察行动者是如何反思性地监控自身的行为,如何利用规则与资源构成互动。③、反对二元对立,提倡结构二重性5、社会学方法的新规(论述)⑴、社会学的研究主题①、社会不是一个预先给定的客观现实,是由社会成员的行动创造的。②、创造社会的行动必然需要表现出专门的技能。⑵、人类行动的限制③、行动者不能自由地选择如何创建社会,而是受限于他们无法选择的历史位置的约束。④、结构具有约制人类行动和促成人类行动(为其提供资源)的双重能力。社会学考察的焦点就是结构化:即通过行动构成结构,而行动又被结构性地构成过程。⑤、人的行动或结构每一个都包含三个面相:意义、规范、权利。⑶、社会学的方法论⑥、社会学家不可避免的基于自己的经验来理解社会生活,其实也应该支持这一必要性。⑦、社会学家必须让自己“沉浸”到他们所分析的情景中去。⑷、社会学的概念形成⑧、概念形成包括一种双重解释学。社会学家必须警惕:当他们把概念开始运用于日常生活时,不要降低了概念的精确性。⑨、概括的说,社会学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的元语言重新描述社会场景,验证社会是人类行动的产物这一原则。6.结构化理论的目的:消除二元对立,用结构二重性代替二元论。7.结构:(名词解释)循环反复地卷入社会系统的生产与再生产的要素,包括各种结构和资源。8.结构二重性:(简答题)结构对行动者的行动同时具有促动性和约制性。结构的促动性是使得行动能够利用结构行动,结构是行动的中介;结构的约制性使得结构只能以结构的方式行动,即行动被结构化或结构是行动的结果。(结构既是行动的中介,又是行动的结果)这样行动与结构交互的嵌套,结构化就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规则和资源(结构)在时间和空间的跨度中被用来形成互动;另一方面,在这种互动中,这些规则和资源同时得到再生产或者转化,即生产新的结构。9.行动的三个过程(填空)①、行动的反思性监控指的是在行动者的活动流中体现出来的人的行为的目的性或意图性。②、行动的理性化过程即具有资格能力的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通晓”行为根据的能力,当被问及时能够不太困难地提供自身活动的理由。③、动机的激发过程潜在于行动之中的、促使行动发生的提供动力的过程,它包含行动者的取向倾向、动机安排和生活目标。10.现代性的界定:17世纪以来出现在欧洲的那种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并且以欧洲为源地,自那时以来不断地向全世界蔓延。现代性包括:ⅰ、一系列特定的对世界的态度,即这样一种世界观,其对由于人的介入而导致的历史转变持开放的立场;ⅱ、错综复杂的经济组织,尤其是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ⅲ、特定领域的政治组织,包括民族—国家和广泛民主。11.对现代性的态度:吉登斯认为我们身处激烈变动的现代社会,已经可以觉察到许多“后现代”的轮廓,但坚持认为应该重新审视现代性本身,而不要奢谈什么后现代,我们只不过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现代性高度发达的“现代晚期”。12.现代性发展的三大动力机制(填空)①、时空分离机制时空的分离及其不断的重新组合,在这种方式下所产生的社会生活有着精确的时空“分区”。②、脱域化机制与时空的分离直接相关的是社会系统(从局部性中)逐渐脱离的过程。③、现代性反思性机制知识对个人或群体的行动产生持续的影响,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反思性的调整第四章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法国社会科学家)1.场域与惯习(名词解释)⑴、惯习:由积淀在个人身体内的一系列历史关系所构成,其形式为知觉、评判和行动的各种身心图示。是一种性情倾向。(外在性的内在化)⑵、场域:是由附带一定的权力和资本形成的各种位置之间一系列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所构成。(内在性的外在化)场域的特性:①、场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②、场域是一个关系系统③、场域的界限和关系是经验的(可感知的),不是理论的(思维层面)④、场域包含一种投入一个场域是由身体和信念组成2.资本理论(填空)四种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3.符号暴力(名词解释)界定:社会的支配秩序依靠的是一种“看不见得、沉默的暴力”,即符号暴力,是一种柔性暴力,可以揭示任何权力关系都是在“合谋”的情况下完成的。4.教育运动的实质:文化任意性的强加(填空)第五章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1.社会行动的两大类型:交换行动,法人行动(填空)2.社会最优状态(名词解释)是在一定系统中最佳的社会均衡状态,即个人在交换中对于利益的追求,可以使所有参加交换的个人都得到好处,而无需承担损失,如果不再有任何自愿的交换出现,便实现了社会最优状态。3.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填空)①、权威关系权威关系:如果行动者甲有权控制乙的某些行为,则行动者甲和乙之间存在着权威关系。②、信任关系ⅰ、最简单的信任关系包含两个行动者:委托人和受托人ⅱ、定义:信任关系是指委托人将自己的资源委托给受托人使用,以便得到比不存在委托关系更大的利益。③、复杂关系:权威系统与信任系统4.几个重点概念(名词解释)①、焦点行动:规范所针对的行动规范的产生是由于焦点行动具有外在性,即行动的结果对他人有影响。如公共场所吸烟会影响他人的健康,损害他人的利益。②、目标行动者:受规范限制或鼓励的行动者③、规范的受益者:受焦点行动的外在性影响的其他人。5.社会规范的定义:是通过社会共识形成的,非正式的有关行动权利的规定。6.社会规范的类型(填空)①、共同性规范即规范的受益者和目标行动者都能从规范的实施中获益。如“要礼貌待人”②、分离性规范是对目标行动者的限制,使他的利益受损,但使“有关他人”获益的规范。如禁烟的规范③、惯例性规范是对长期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的规定。如在许多国家,驾车“要靠右行驶”7.社会资本的界定(名词解释)所谓社会资本是指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