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一九七九年七月六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令第五号公布一九八0年一月一日起施行)目录第一编总则第一章刑法的指导思想、任务和适用范围第二章犯罪第一节犯罪和刑事责任第二节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第三节共同犯罪第三章刑罚第一节刑罚的种类第二节管制第三节拘役第四节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第五节死刑第六节罚金第七节剥夺政治权利第八节没收财产第四章刑罚的具体运用第一节量刑第二节累犯第三节自首第四节数罪并罚第五节缓刑第六节减刑第七节假释第八节时效第五章其他规定第二编分则第一章反革命罪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七章妨害婚姻、家庭罪第八章渎职罪第一编总则第一章刑法的指导思想、任务和适用范围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宪法为根据,依照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结合我国各族人民实行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资料:司法解释1篇案例1篇裁判文书4篇修订沿革)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无产阶级专政制度,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相关资料:案例1篇裁判文书5篇修订沿革)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飞机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相关资料:司法解释3篇案例3篇裁判文书12篇修订沿革相关论文1篇实务指南)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下列各罪的,适用本法:(一)反革命罪;(二)伪造国家货币罪(第一百二十二条),伪造有价证券罪(第一百二十三条);(三)贪污罪(第一百五十五条),受贿罪(第一百八十五条),泄露国家机密罪(第一百八十六条);(四)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第一百六十六条),伪造公文、证件、印章罪(第一百六十七条)。(相关资料:裁判文书1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前条以外的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也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相关资料:司法解释1篇裁判文书3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六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相关资料:司法解释1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七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处理;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相关资料:部门规章1篇司法解释3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八条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相关资料:修订沿革相关论文1篇实务指南)第九条本法自一九八0年一月一日起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法令、政策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法令、政策。如果当时的法律、法令、政策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法令、政策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相关资料:部门规章1篇司法解释22篇地方法规1篇案例2篇裁判文书36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二章犯罪第一节犯罪和刑事责任第十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相关资料:司法解释5篇案例2篇裁判文书34篇修订沿革相关论文3篇实务指南)第十一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相关资料:裁判文书3篇修订沿革相关论文4篇实务指南)第十二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相关资料:案例1篇裁判文书20篇修订沿革相关论文3篇实务指南)第十三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相关资料:裁判文书2篇修订沿革相关论文2篇实务指南)第十四条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岁不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相关资料:法律1篇部门规章4篇司法解释22篇地方法规2篇案例3篇裁判文书70篇修订沿革相关论文2篇实务指南)第十五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相关资料:法律1篇司法解释2篇地方法规1篇裁判文书5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十六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相关资料:司法解释1篇裁判文书3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十七条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相关资料:司法解释4篇案例2篇裁判文书20篇修订沿革相关论文1篇实务指南)第十八条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相关资料:司法解释1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二节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第十九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相关资料:司法解释1篇裁判文书7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二十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相关资料:案例2篇裁判文书47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二十一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相关资料:司法解释1篇裁判文书9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三节共同犯罪第二十二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相关资料:案例18篇裁判文书220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二十三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于主犯,除本法分则已有规定的以外,应当从重处罚。(相关资料:案例17篇裁判文书200篇修订沿革相关论文2篇实务指南)第二十四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相关资料:司法解释5篇地方法规1篇案例15篇裁判文书152篇修订沿革相关论文2篇实务指南)第二十五条对于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比照从犯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相关资料:司法解释1篇地方法规1篇裁判文书4篇修订沿革相关论文2篇实务指南)第二十六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相关资料:裁判文书5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三章刑罚第一节刑罚的种类第二十七条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相关资料:裁判文书3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二十八条主刑的种类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相关资料:裁判文书3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二十九条附加刑的种类如下:(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相关资料:裁判文书1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三十条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相关资料:案例2篇裁判文书8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三十一条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分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相关资料:案例2篇裁判文书65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三十二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分,但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分。(相关资料:部门规章3篇司法解释7篇案例1篇裁判文书35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二节管制第三十三条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管制由人民法院判决,由公安机关执行。(相关资料:裁判文书1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三十四条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法令,服从群众监督,积极参加集体劳动生产或者工作;(二)向执行机关定期报告自已的活动情况;(三)迁居或者外出必须报经执行机关批准。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相关资料:部门规章1篇修订沿革相关论文1篇实务指南)第三十五条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管制期满,执行机关应即向本人和有关的群众宣布解除管制。(相关资料: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三十六条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相关资料:裁判文书1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三节拘役第三十七条拘役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上六个月以下。(相关资料:裁判文书3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三十八条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相关资料:司法解释1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三十九条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相关资料: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四节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第四十条有期徒刑的期限,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相关资料:裁判文书1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四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劳动改造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实行劳动改造。(相关资料:司法解释1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四十二条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相关资料:司法解释2篇裁判文书5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五节死刑第四十三条死刑只适用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相关资料:司法解释3篇裁判文书56篇修订沿革实务指南)第四十四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已满十六岁不满十八岁的,如果所犯罪行特别严重,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