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针灸学概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讲:针灸学绪言针灸学(Scienc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及针灸治疗。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医疗手段的组成部分。一、针灸学的发展简史针灸学从产生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关于针刺疗法起源的传说可以追溯到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如古籍记载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针”;“黄帝咨访伯……针道生焉‘等。但是针刺疗法真正产生的时间应该是“贬石”应用以后一个漫长的时期,大约是新石器时代。“贬石”是针具的雏形或前身,贬刺就成为刺法的萌芽时期。在针法和灸法产生以后,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古代哲学思想及其他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针灸学理论体系开始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大致上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个人临床实践对针灸知识的初步认识,大约在《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成书以前。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的文献,即《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对十一经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及灸法进行了论述,这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反映了对经络系统认识的早期面貌。(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主要从战国到秦汉,以《内经》成书为标志。《内经》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主要内容,从总体上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对经络的循行和病候、腧穴、针灸方法等,也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中有大量篇幅专门论述针灸学理论和临床治疗,故又称之为《针经》,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在这个时期,大约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以阐朋《内经》为要旨,其中关于奇经八脉和原气的论述,补充了《内经》的不足。(三)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魏晋时代的皇甫谧在魏甘露间(公元256~260年),将《素问》《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针灸内容汇而为一,编撰成《针灸甲乙经》,共收录349个腧穴的名称、定位和刺灸法,并对各科病证的针灸治疗进行了归纳和论述,是继《内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唐代以后,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相继建立了更为完善的针灸机构和教育体系,设立针科、灸科,、在课程上确立了《素问》《灵枢》《难经》和《针灸甲乙经》为必修课。明代是针灸学发展史上较为活跃的时期,具体表现在对前代针灸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出现了许多学术流派和争鸣,创立了丰富的针刺手法,对于没有归经的穴位进行归纳而形成“奇穴”。代表性的医家和著作有徐凤的《针灸大全》、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等。《针灸大全》对针刺手法进行了收集和评述;《针灸大成》可谓是继《针灸甲乙经》后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该书是在杨继洲家传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基础上,汇编历代诸家针灸学术观点、实践经验编撰而成,是后世学习、研究针灸的重要参考文献。(四)针灸学术的衰退时期清代针灸学开始走向衰退,当时医者多重药轻针,尤其是清代统治者竟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所宜”的荒诞理由,于公元1822年废除了太医院的针灸科。在这一阶段,针灸著作主要有吴谦的《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廖润鸿的《针灸集成》及李学川的《针灸逢源》。总体而言,创新较少。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帝国主义人侵,在各地设立教会医院和西医学院校,排斥和歧视中医学;更有甚者,国民党时期竟有人提出废除中医的议案。然而,由于中医针灸疗法的经济、方便和具有良好的疗效,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因此,针灸依然在民间得到广泛的应用。(五)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国家制定了发展中医的政策,中医针灸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中医院校、中医医院和研究机构,针灸学成为中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针灸科是必设的科室。20世纪50年代前期,主要是整理针灸学文献,观察针灸适应证,用现代科学的规律阐发针灸学的知识体系。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针灸学者深人地研究古代针灸文献,比较广泛地进行针灸临床疗效总结,并开展了实验研究,观察针灸对各系统器官功能的影响,揭示针灸的基本作用;在针刺镇痛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刺麻醉的研究与实践。20世纪70年代以来,应用神经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声、光、电、磁等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针灸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尤其对于针灸治病机理和镇痛原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初期,各中医院校先后建立了针灸系,使用了全国统一的针灸学教材,并逐渐开展了针灸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形成了针灸学教学、医疗、科研的完整体系。随着针灸事业的蓬勃发展,针灸教学、医疗和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针灸治疗病种也不断扩大,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科300多种病证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其中100种左右的病证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不少学者对针刺手法也开展了研究。二、针灸学的对外交流数千年来,针灸医学不仅对我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为世界各国人民解除病痛也有一定的贡献。大约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被传到朝鲜、日本。朝鲜在新罗王朝时(公元693年)就设针博士,教授针生;公元562年我国以《针经》赠日本钦明天皇,同年吴人知聪携《明堂图》《针灸甲乙经》到日本,公元702年日本颁布大宝律令,仿唐朝的医学教育制度,开始设针灸专业,至今日本还开设针灸学院。针灸也被传播到东南亚和印度大陆,6世纪敦煌人宋云曾将华佗治病方术介绍给印度北部的乌场国。针灸传播到欧洲开始于16世纪,法国成为欧洲传播针灸学术的主要国家,近年来德国、美国、英国等都兴起了针灸热,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把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荐43种病应用针灸治疗。为适应针灸医学的国际化发展要求,我国成立了多个针灸国际培训中心,为许多国家培养了针灸人才,目前在全世界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治病。尤其在日本、朝鲜、加拿大、美国、德国等国家成立了中医学院或针灸学术和研究机构。三、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又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因此,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者必须在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内、外、妇、儿科知识及西医解剖学后才能学好针灸学。针灸学的理论部分包括经络和腧穴,概念比较抽象,这就要求学习者善于运用中医学思维的特点,以取类比象法和思辩法去理解。针灸学的技术部分主要为刺法灸法,是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要以练习操作方法为主。针灸学应用部分,是针灸学理论、技术与内外妇儿等各科知识综合的课程,要掌握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针灸治疗方法,要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在见习、实习课中多动手、勤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掌握针灸治疗的知识和技能。复习题1.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是什么?2.针灸学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是什么?3.在针灸学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作用的是什么?4.继《针灸甲乙经》后可谓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的是什么?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