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策略内容提要: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严格管理学生,更要用心关爱学生。爱本身就是一种动力,教师必须用母亲般的心灵去爱护、管理、教育学生,只有当这种爱在学生心中升华,化为积极进取、好学上进、克服困难的内驱力时,学生各方面才能有进步,教师的班级管理才能取得成功。关键词: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我参加教学工作几年了,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班主任所担负的任务要比一般教师重要,为把学生培育成人,就要全面负责,在各方面精雕细刻,把自己的整个身心献给学生,用满腔的心血去浇灌祖国的幼苗,使他们茁壮成长,将来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因此有效地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关键在于班主任。下面是我就班级管理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正确选拔和培养班干部是抓好班级管理的核心。班级管理单靠班主任是很难开展工作的,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得力班干部。他们就是带领全班同学奔向共同奋斗目标的“火车头”,又是团结同学共同进步的桥梁。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火车头带”。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班主任是否能正确选拔和培养一批合格的班干部。班主任要教给他们一定的工作方式、方法,注意他们的表现,为他们树立威信,热心帮助他们努力工作,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大胆地开展工作,使他们真正成为班集体的核心,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例如:学校分配给我班的清洁区,如何合理地分配人员,快速、干净,高效地完成任务?我征求劳动委员的意见,制定劳动制度等,有意识地进行指导帮助,使他在工作中不断树立威信,以身作则,结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班级受到了学校的表扬,劳动委员也沾了光。事实证明,选拔和培养班干部,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二、严格管理和教育学生,正确引导学生成长是抓好班级管理的重点。班主任责任重大,工作辛苦而光荣,平凡而富有意义。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与学生要结成融洽的人际关系。作为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的班主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光荣感,经过不懈努力、辛勤的劳动,把班集体培养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班主任既要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又要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严格规范他们的言行,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严而有度,讲究分寸。对学生教育要与严格相结合,既能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又能促使班级的发展。另外,班级还是一个复杂的层面。班主任对情况各异的学生,变化无常的教育情境,班主任更应有高超的教育方法。正确引导学生,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依据学生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导之以行,启发诱导自觉性的方法,以调动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如我班的李定锢同学,学习成绩差,纪律也不好,但非常爱好体育,并很拔尖。面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他谈心,和他交朋友,苦口婆心地谆谆诱导,终于使他消除了自卑心,表现得很好。于是我破格让他担任体育委员,他觉得身价已高,便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特长,积极配合体育教师,管理好体育课纪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组织观念增强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所以对于班级管理出现的偶发事件,更需要班主任的教育机智,冷静而恰如其分地化解矛盾。三、尊重和信任是抓好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自尊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还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动力。”(英国作家毛姆语)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抓好班级管理的必备条件。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倾向性和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促使其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情况各异的班级成员。其中有优秀和后进的,和老师亲近的与疏远的等等。面对复杂的对象,班主任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上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是一股自我教育的巨大力量,班主任在平时班级管理工作中,要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活动和管理之中。鼓励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对于暂时落后的后进生,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先进的事迹感染他们,尊重信任他们,多一点关心、爱护,少一点挖苦;多一点体谅,少一点求全责备;多一点引导激励,少一点批评喝骂;多一点为人师表,少一点空洞说教;多一点启发式,少一点“满堂灌”。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其思想转化。例如:我任教的四年级学生黄志纲,旷课、迟到成了家常便饭。课堂上经常违反违反纪律,根本不把老师、同学放在眼里,还经常怪声怪气地讲些笑话,想扰乱正常的课堂教学,当时我并没有责怪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说:“志纲同学真不愧是幽默大师啊,我们请他下课后再经给我们讲好吗?”这样一来,只见他不再嘈话了,乖乖地坐好听课。课后我及时地找他,先肯定他思维的敏捷,有演讲的天才,然后语重心长地跟他交谈,让他明白课堂上违反纪律是害人害己的害群之马,同时,让他知道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进行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此以后,他的进步很快。我在班上及时表扬了他的进步,并鼓励他再接再厉。经过多次的耐心教育,他由后进生跃为班上的优秀生,所以班主任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带好班级。四、关爱留守儿童是抓好班级管理的关键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尤其是留守儿童,而我班的留守儿童太多大约占班上学生的百分之八十,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内心倾向,并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并把他们当成我的孩子,以满腔热情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用爱心来感化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例如:我班学生黄瑞方,突然迟到,悲观失望,情绪消沉。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原来瑞方家庭困难,两个弟弟还小,母亲神经失常,父亲为了偿还债务而外出打工。因此,繁重的家务就自然地落在了瑞方的身上,这就使他产生了悲观的心理。为了教好这位学生,我一面热情安慰他,一面组织学生到他家里一边学习,一边帮做家务,减轻了他的负担。为帮助这位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我还掏钱给他买课外资料、买鞋、理发等。经过教育,他终于鼓足了勇气,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坚持学习。上期期末,他荣获语、数双百并被评为“四好少年”的成绩。所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只有关心爱护留守儿童,才能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是抓好班级管理的关键。五、时常与科任教师密切配合是抓好班级管理的教育合力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起的作用很大。班主任要协调好各科教学,处理好学生与科任教师间的人际关系,使大家相互沟通理解,和谐地配合,拧成一股绳,共同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当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矛盾时,班主任一定要实事求是,既要维护教师的威信,又要使学生心悦诚服。班主任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与班主任取成共识,充当好“桥梁”作用,以让科任教师主动协助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共同提高各科成绩。如:我班有一名女生刘美,语文成绩很好,数学成绩很差,是班上有名的“踊脚生”。但她有一个爱好:唱歌。她经常自己在课后若无旁人地放声高歌,我根据她的爱好,请各科教师找她谈了几次,鼓励她把学音乐的劲头用到其他各科去,并且让她担任文娱代表,并加入了学校舞蹈队。我与各科教师配合共同做思想工作,使她从“踊脚生”的自卑中解放出来,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数学期末考试由原来的50分提高到85分。所以,经常与科任教师交流信息,配合做好各自的任务,使各科教师集体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协助班主任工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地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六、长期与家长联系合作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举措家庭教育对学生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二者一致,将强化和提升学校教育的效果,反之则将破坏和削弱学校教育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首先,班主任要体谅家长的心情,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是家长和班主任发生人际关系的中介,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好坏对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都渴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当班主任呕心沥血地培养学生时,他会得到家长出自内心敬仰和尊重,家长也会乐于听从教师的建议。建立平等的同志关系,耐心地向家长介绍教育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及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我任教的班级转入一名新生陈小明,胆子大,脑子不笨,第一次交作业时竞一题不做而在作业本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太难不会做,太容易不必做。”就交上来了,不但如此,还经常逃学,我虽然找他单独谈过几次话,他只用眼睛注视着我,欲言又止。一天下午放学我来到他家,对于我的突然来访,孩子显得束手无策。我看到他父母不在家,房间比较乱,就动手整理他的房间,并示意他和我一块整理,一边整理一边跟他聊天,孩子的心灵被我感化了,他向我道出了一切:原来这位孩子的父母离异了,他由母亲抚养,他母亲工作忙,没时间去照料关心他,心情烦闷时还经常把气发泄到他身上,他就内心厌烦,自暴自弃。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多次去家访,把孩子在校的情况告诉他母亲,并要求其母亲不能这样虐待孩子,并与她商量对策。我除了经常和这位学生谈心,与他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外,还帮助他补习功课,通过一段时间耐心帮助,他不逃学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各方面都表现得不错。所以与家长长期联系合作是班级管理的举措。人们常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位母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严格管理学生,更要用心去关爱学生。爱本身就是一种动力,教师必须用母亲般的心灵去爱护、管理、教育学生,只有当这种爱在学生心中升华,化为积极进取、好学上进、克服困难的内驱力时,学生各方面才能有进步,教师的班级管理才能取得成功。班级管理策略一)“平等式”管理策略实施新课程的同时,对班级管理的理念也应该随之转变,摒弃教师的领导权,进行平等地师生交流,纯化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树立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发展的管理思想,建构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1、让学生自觉关心班集体“班集体”的概念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是陌生的、抽象的,只能形象地引导他们:你们有两个家,每天从第一个家里背上书包来到第二个“家”里上学,第二个“家”的名字叫“班集体”,这激起了孩子们对“班集体”的亲切感,从而学生头脑中有了“班集体”的朦胧意识。怎样才能发挥学生自觉关心班集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呢?首先学会关心班集体的成员,改变以往学生喜欢打“小报告”的方式,因为打“小报告”只会使小伙伴之间产生矛盾。当小伙伴开小差时,用手轻轻拍拍他,然后摆摆手,指指黑板,示意他专心听讲;当小伙伴在课间没有准备好上课前的准备时,过来告诉他,把书翻好,反放在课桌上,学生渐渐学会了关心小伙伴,这不仅提高了上课效率,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增进了他们的友谊。其次学会关心班集体,利用班会展开讨论:你准备为班集体做什么,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要把班集体打扮得非常漂亮;有的准备把教室打扫干净。如:在国庆节前一天,为了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孩子们在教室里挂上了五颜六色的气球,摆放了各种鲜艳的花朵,窗户上贴上了各种形状的窗花,黑板上用拼音端正地写着“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整个教室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也表达了孩子们对祖国一片真挚感情。平时,教室地面上再也不会发现一片纸屑,纸篓里的垃圾也不知哪个孩子给悄悄倒了。课间只要发现有些课桌歪了,立即会有学生把它排整齐。从此,孩子们的头脑中深深印上了“班集体”,因为孩子们认为这儿是他们的第二个“家”。2、让学生自主参与班集体每一位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班主任只是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组织学生比赛、竞争、参观、游览,因此,班主任应充分抓住每次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在竞争中施展自己,在参观、游览中相互配合、大胆探索。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机会。如“小新星儿童团在向你招手”这一活动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