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诗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90年代诗歌一、90年代,新诗热潮减退,新诗发生转型,在艺术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二、90年代诗人队伍构成:老,中,青。1、老:延续发展过去,郑敏等。2、中:调整写作路子,昌耀等。3、青:个人化追求,后现代特征,伊沙等。三、女性诗歌1、女性诗人:翟永明、赵丽华等。2、张扬女性意识,多方面思考女性生命、生活。四、网络诗歌1、网络诗歌的三种类型:张贴,首发,多媒体。2、张扬女性意识,多方面思考女性生命、生活。五、90年代诗歌观念的更替与新变1、迷茫与困惑主题2、反崇高、反理想倾向3、个人化写作六、90年代诗歌存在的困境与问题1、水平没有全面提高2、私人化写作、解构崇高七、90年代人群体及其主张1、《他们》:关注日常生活和口语化实验。2、《倾向》:“知识分子写作”;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争论;“下半身”写作。八、思考题:1、谈谈90年代诗歌“下半身”写作现象。2、谈90年代女性诗歌的主要特点。3、谈谈90年代网络诗歌的成就与不足。第十二章90年代散文一、90年代出现了“散文热”的文学现象众声喧哗,开放多元,是90年代散文创作的基本体征。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的主要类型有:1、大散文。2、艺术散文。3、小女人散文。素素、南妮、黄茵、张梅等。4、新生代散文。二、文化散文:90年代散文的代表1、文人散文:汪曾祺《蒲桥集》、张中行“负暄”系列、张承志《荒芜英雄路》等。2、学者散文:(1)学者散文的三个基本条件:学者角色;学者立场;文学性。(2)以季羡林、金克木为为代表的学者散文。三、代表作家作品一)余秋雨及其散文1、余秋雨创作概况。2、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主要特点(1)以文化遗址为依托。对文化遗址的描写成为余秋雨散文的第一个特点。《都江堰》写都江堰,《道士塔》写敦煌莫高窟,《苏东坡突围》写黄州东坡赤壁等。(2)以文化反思为旨归。《千年一叹》则广泛地对欧洲历史文化与文化名人进行了文化反思与人性追问等。(3)以情感叹喟为动力。散文寻求作者自身与历史的对话,同时也表达强烈的主观情感。3、余秋雨散文评析(1)余秋雨在类似《道士塔》《阳关雪》《上海人》《一个王朝的背影》等散文中,所表现的诚然是一种“感性体验”,同时又包容着他的理性思辨。他自己所称谓的“文化苦旅”,其实正是余秋雨既与历史“撞击”、又与现实“撞击”,既欲走出历史、又欲走出现实的思想的“苦旅”。(2)余秋雨散文对当代散文的超越,不仅表现在思想文化境界上,还表现在强烈的主体意识方面。作家把自己鲜活的文化生命融入了笔端,而这个具体的文化生命又是由深厚而沉重的现实历史积淀而成的。摆脱了以往40年散文的樊篱,从“小体会”“小摆设”“小哲理”等小家子气的审美规范中走出来,树立起了一座真正高大独立的主体形象。散文的多维结构立体化的主体意识把当代散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3)如果说余秋雨从人生的角度给出了文化以丰富生动形象的涵限,是从微观角度出发的话,那么立于民族、国邦角度的关切,则是宏观上对文化的构架。这种关切体现于作者把祖国山水、民族感情、华夏文化三者交融浑然为一体。透过余秋雨散文把祖国河山、民族情感与华夏文化融为一体的形式,我们会看到隐含着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那就是华夏文化的精髓和内核──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4)余秋雨走出了书斋,走出了都市繁华,探寻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苏生力量和文化更新的鲜活血脉,而对自然山水、风物,面对一堆堆文化的断壁残垣,余秋雨发出了苍凉的人生浩叹。这是真正的大忧患大悲怆。余秋雨把笔浸润在历史沧桑之中,眼睛却时时关注着今天,也眺望着明天。4、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地位与缺陷(“余秋雨现象”争议):(1)散文地位:90年代散文的代表,拓展文化散文。(2)散文缺陷:学术硬伤;有些矫情等。二)周涛及其散文1、周涛创作概况。2、周涛散文的主要特点:诗性(1)驰骋无拘,厚重大气:《游牧长城》等。(2)表现自然与生灵:《巩乃斯的马》等。八、思考题:1、谈谈周涛90年代散文的特点与价值。2、以《一个王朝的背影》为例,谈谈余秋雨散文创作。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