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李商隐七言绝句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600余首。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是“大唐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之一。学过的作品:《无题》;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友人)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妻子(友人)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人与夫人(友人)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友人)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故事背景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巴山夜雨涨秋池。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韵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从炼字角度说说“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妙处。一个“秋”字:不仅写出了季节,也从侧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发宦游人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因归期难料、秋夜听雨,使人倍感孤寂凄凉。“涨”用词准确,富于动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期”字连用,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亲人的关怀、挂念,宦游人的乡愁、歉意、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都在这看似平淡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诗中的两个“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感情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何作用?不相同。前一处是实写现在的场景,表现对现实愁苦的感受,后一处是虚写想象中的情景,表现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作用: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亲友,巴蜀和北方联结起来。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为未来乐的内容,增添重聚时的乐,曲折深婉,余味无穷。三四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又设想未来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何这样写?三四句是诗人的想象,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设想来日重逢,与友人(妻子)剪烛于西窗之下,夜话的欢乐情景。感情:今日的愁苦里夹杂着想象中团聚时的欢乐。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后两句表达了漂泊异乡、切盼回归、渴望和妻子团聚之情。就空间而言,诗中有此地(巴山)、彼地(西窗)的往复对照;就时间而言,诗中又有今宵、他日的回环对比。诗人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用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虚实相生,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亲朋好友相逢叙旧,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对《夜雨寄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的愁思之绵绵深重。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的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D习题:•1、诗中写归家无期,雨夜愁思的句子是:•2、诗中想象日后相见情景,暗示着今日思念之深的名句是:•3、写异地相思,归期未定的心境的诗句是:•4、诗中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和空间交汇融合的诗句是:•5、表达作者对妻子深切怀念之情的句子是:•6、把现在的时间推到未来,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象中的境界,让亲人在不确定的氛围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诗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