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提高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闪淳昌教授2010年8月6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公共事件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到提高。——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月30日批示一、回顾与启示二、经验与教训三、学习与借鉴四、实践与思考一、回顾与启示“9.11”事件使各国政府都在重新思考如何应对恐怖势力和突发事件的问题。抗击非典斗争给了我们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必须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一定要更加注重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仅要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还要在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加快应急机制建设。加强“一案三制”建设“一案”:制定修订应急预案。“三制”:建立健全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加强应急管理势在必行世界并不太平,各种矛盾交织,错综复杂。恐怖袭击、局部战争、金融危机,以及对水资源、石油资源的争夺,跨国性的重大疫情的传播等不时出现。2003年防治非典的斗争成为我们改进工作、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契机政府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国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级专项预案25件+2件国务院部门预案80件+6件省级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举办大型会议、展览和文体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国家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一案三制”建设不断加强《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6年4月)。《“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06年12月)及实施意见。国务院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各地应急机构逐步建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7年7月)。《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深刻启示这次灾害警示我们,越是经济社会向前发展,越是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是不能忽视可能发生的风险。我们要深入总结,举一反三,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各种应急物资准备,进一步提高危机处理水平,真正把这场抗灾救灾斗争的经验转化为更好抵御风险的措施和能力。冰雪和地震两次巨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渐进式一系列次生灾害中东部较发达地区南方基础设施、设备的抗冰雪能力比较差,缺乏抗冰雪的救援设施设备。死亡一百多人,直接经济损失1500多亿。汶川特大地震突发式一系列次生灾害西部欠发达地区灾区基础设施、设备的抗震能力和水平比较差,缺乏特大地震的各类救援设施设备。死亡失踪8.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重大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重大损失,也加深了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我们要组织力量,对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以及抗震救灾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国情,更加有效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全社会灾害防范教育、完善应急体制机制,更加有力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胡锦涛总书记6月13日讲话二、经验与教训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规律性的东西往往要通过现象的不断往复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更明确地被人们认知。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锲而不舍地探索和认识自然规律,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能力,就一定能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一定能够做到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胡锦涛总书记(一)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二是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负责,靠前指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建立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体制。(一)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四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方针。五是以人为本,依靠法制,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和社会力量。六是军民合作,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即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部队和预备役民兵;各个专业应急处置队伍;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农村、社区的民众。七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和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形成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八是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为应对危机提供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学习借鉴国外应急管理的先进理念、方法和科学技术,并积极参加国际减灾活动,履行国际义务。(二)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一是思想认识不足,责任制不落实;二是应急管理的一些基础工作薄弱;三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四是应急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有待提高;五是全民防灾意识教育还相当薄弱;六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还不够完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能不能有效地管理和处置危机,能不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能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检验这个政府能否取信于民的重要标志,是检验这个政府是否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试金石。三、学习与借鉴要加强防灾减灾领域信息管理、宣传教育、专业培训、科技研发及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外防灾减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建立健全同有关国际机构和各国政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防灾减灾领域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0月9日(一)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9·11”事件、2004年和2005年的台风季节的袭击让我们认识到致力于改进全国范围内的应急管理、事故应对能力和协作机制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采用的全国性措施能适用于各辖区和各功能部门采取综合性措施管理事故,能进一步提高应急应对者的工作效率,提高事故管理机构对各类潜在事故与危害的全面管理能力(这些事故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灾害,还包括恐怖活动和其他人为的灾难)。该系统也促进公共与私有部门就各类应急管理和事故应对活动开展协调与合作。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框架的目的在于给出国家范围内的综合性措施。——摘自美国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美国应急管理特点:1、实行全灾害管理模式2、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模式:美国实行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三级负责,联邦政府应州政府的要求予以支持,但不取代州和地方的职责。3、重视新闻媒体的作用:新闻媒体反应非常迅速,是应急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4、重视预案的修订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二)科技在应急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先进的应急平台建设加强公共安全科技研究•由政府和专业部门确定项目的可行性•政府和专业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提出科学问题并提供经费支持重视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全美已有142个大学已建有公共安全学科,另有约120所大学计划开设公共安全学科•学校科研人员和相关研究部门从事基础研究(三)应急管理培训教育体系健全应急培训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向公众提供应急培训教育非常重要,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在灾害来临时,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依赖•培训特点综合性:强调综合协调能力实战性:各种救援场所的实战演练•重视各级应急指挥人员的培训,并有应急指挥与决策课程•重视应急救援实战培训•远程培训占比重大,其中业余培训约300万人•短期培训与长期教学相结合•鼓励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训以实战推演为主,理论授课为辅,演练是最好的培训(四)加强国家基础设施保护突发事件如果造成对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资源的破坏,将会严重影响政府部门和经济界的正常运作,并产生一连串远远超出事件所针对部门和所发生区域的影响,甚至导致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经济衰退以及公民士气和国家信心的灾难性损失。为此,制定了《美国国家基础设施保护预案》(NIPP)四、实践与思考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公共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做出了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决策,重点是加强“一案三制”建设,要不断提高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应急管理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到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应急管理是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工程。(一)树立忧患意识(二)坚持以人为本(三)坚持预防为主(四)建立健全应急体制(五)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六)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七)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八)加强应急法制建设(一)树立忧患意识1、自然灾害严重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难以预料的全球性气候反常和难以控制的自然灾害时有发生。2、事故灾难严重(1)事故总量大、伤亡总量大。(2)重特大事故多。(3)环境安全形势严峻。1990-2009年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总人数统计图68342726187856896298996721035431016001010371041261080861177181304911393931370701367551270891128221014809117283196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年份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死亡人数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2000-2009年)起数17114012912913313495869767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环境安全形势严峻。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30年来集中凸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多区域、多方面、多形式的环境风险相对集中爆发,近几年出现环境事件高发的态势。3、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威胁着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多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农村公共卫生面临传染病、慢性病和意外伤害并存的局面。职业病危害呈上升趋势。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犯罪活动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多发。4、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仍然突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二)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坚持以人为本:——(1)首先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本,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2)广大群众既是我们保护的主体,也是我们搞好公共安全工作,应对突发事件依靠的主体;(3)依靠科学,依靠民主,依靠法制;(4)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人的综合素质;(5)在处置突发事件的全过程,一定要坚持救人第一,并避免发生次生事故,注意救人的人的安全。(三)坚持预防为主《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原则之一就是把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准备放在突出位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就是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制度。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1,必须进社区、进厂矿、进学校、进农村2,必须做好风险分析工作3,必须做好应急资源的普查和整合4,必须增强应急预案的操作性5,必须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6,必须加强培训和演练(四)建立健全应急体制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