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九章--晚明诗文-《中国古代文学史》-马工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章晚明诗文本章内容▪第一节晚明诗歌▪第二节晚明小品文及其他▪第三节八股文的新变第一节晚明诗歌一、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前后七子虽然不否认创作主体的情感,但法度与格调始终是指导创作的第一要素。因为过于强调对取法对象的步趋而忽视了个体的才力与性情,难免模拟剽窃之弊。▪从根本上改变文坛复古风气的,则是以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公安派诗学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反对“粉饰蹈袭”,钟情于“本色独造语”,其思想渊源是李贽的“童心说”。▪袁宏道的诗在风格上近于白居易、苏轼。如其《登焦山逢道人》:▪问君何计得心休,口不能言但点头。潮去潮来分子午,花开花落验春秋。窗间低穴常穿隼,灶下残炊每下猴。敝衲如烟身似鸟,过年将作武夷游。二、竟陵派之“幽深孤峭”▪竟陵派的钟惺、谭元春一方面将“真诗”“性灵之言”作为诗的重心,努力弥合“朴厚”与“性灵”,以革除前后七子的因袭之弊;另一方面提倡“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以“凄清幽独”“幽深孤峭”救正公安派“牛鬼蛇神,打油定铰,遍满世界”之弊。▪“诗为清物”“诗为活物”等论说,构成了竟陵派“性灵说”的主要内容。▪钟惺认为,作诗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学不学古的问题,而是“求古人真诗所在”。▪钟惺、谭元春作诗,喜用“幽独”“清”“幽”“深”“寒”“孤”“残”等字眼,喜写月夜、寒冬、野岩等时地、景象,境界狭小、凄苦三、陈子龙等人重倡复古▪身处明末动荡的乱世,建功立业的志向与壮志未酬的失意时常交织在陈子龙心头。陈子龙认为,诗必须承载拯溺救焚的社会功能。▪金塘回素波,中有双鸳鸯。托身在清禁,和鸣君子旁。人生会有别,孤翼忽南翔。顾此同林鸟,安知天路长。平生志慷慨,何事独难忘?本为四海人,岂得常相将?丈夫重知己,万里同芬芳。黾勉效贞亮,德辉在岩廊。莫忧青蝇多,和璧贵善藏。执手不能语,怅矣结中肠。▪晚明诗人结社风气很盛。公安派、竟陵派、云间诗派等,无不是通过结社形成群体,结社唱和已成为晚明诗歌创作的重要形式。女性诗人的大量涌现是晚明诗坛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明末以后出现了许多专门编纂、评论女诗人作品的诗选、诗评,如钟惺的《名媛诗归》,邹斯漪的《诗媛十名家选》、《诗媛八名家选》,王端淑的《名媛诗纬》、方维仪的《宫闺诗评》等。第二节晚明小品文及其他一、晚明小品文的兴盛与作者群体▪小品文在晚明的兴盛,与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有密切关系。▪所谓“情有所寄”,即过一种有“真性情”的生活。如屠隆、张献翼、陶望龄、陈继儒、王思任、施绍莘、张岱等人,对现实社会常抱一种游戏的态度。在这种氛围下,不少文人倾心于一种无关宏旨、与“高文大册”迥然不侔的“小文”。二、袁宏道的“性情文字”▪在袁宏道所津津乐道的若干话题中,“趣”“韵”是比较醒目的两个。袁宏道所说的“趣”“韵”,摆脱了“理”的束缚,摆脱了社会身份的讲求,它是由名士风流衍生的一种情调,一种特别适合于用小品文来承载的情调。▪袁宏道好游山水,他的山水游记也写得别具风采。他在山水游记中“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把山水题材的古文改造成了小品。山水游记在他手中变得随意了,轻快了,不衫不履,自成风致。▪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彻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三、“别有气象”的张岱▪张岱的前半生以“豪华”为基调。明亡以后,他追忆早年的经历,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及叙明代史事的《石匮书》,以寄托故国之思。▪《陶庵梦忆》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所说的那些繁华往事。▪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四、晚明小品文历史地位的确立▪晚明小品文在清代评价不高。▪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在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提倡下,晚明小品文引起广泛关注,得到好评,进而确立了其历史地位。▪晚明小品文因为逾越了传统古文的矩矱,所以在清代一再受到批评;也正因为晚明小品文不守古文的矩矱,它与现代美文之间,就有了更多可以沟通之处。五、张溥等人的古文▪晚明也有不少文人将笔触伸向现实社会,其中以张溥、陈子龙等复社、几社文人最为突出。▪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第三节八股文的新变一、八股文在明代后期的几个显著变化▪第一,体式结构和文章技法更趋成熟和完备。在体式完备的背景下,求新求变乃势所必然,否则就无法在科举考试中得到考官青睐。▪第二,八股文的思想基础——程朱理学失去一统地位,取而代之的是阳明心学,老庄、禅宗等思想也错见其间。▪第三,八股文题目逐渐流于琐细,截搭题盛行。命题者故弄玄虚,科试程文自然很难保持醇雅之风。其结果,生造之语渐多,文风日趋奇诡、峭拔。二、明代后期的八股名家▪隆庆、万历时期的八股文名家主要有胡友信、汤显祖、赵南星、陶望龄、许獬、汤宾尹等。▪汤显祖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被清人列为明代“举业八大家”之一。他还曾点阅《汤(宾尹)许(獬)二会元制义》一书。其八股文追慕“钱王之法”,崇尚清通雅正。▪万历后期以至崇祯年间,面对八股文风的嬗变,虽然朝廷多次下诏厘正文体,但其变化趋势仍然难以遏制。▪天启、崇祯年间,先后有江西派和云间派兴起,宗经复古,崇尚醇雅,试图改革八股文风,并藉以改变士风。其中江西派以艾南英、陈际泰、罗万藻为代表,云间派以陈子龙、夏允彝等为代表。三、《钦定四书文》的编选及其意义▪晚明以降,编纂八股文选集成为一时的风气,一方面是对前朝的八股文创作进行总结,探索规律,讨论得失;另一方面是指导当世的八股文写作,以此影响八股文风的走向。▪明清两代能够将二者很好结合的八股文选集,是乾隆元年(1736)方苞等人奉敕编纂的《钦定四书文》。▪《钦定四书文》一书共四十一卷,书前有方苞所撰凡例,阐明全书编纂宗旨,大体以清真雅正为宗。每篇均有评语,要言不烦,精审得当。▪《钦定四书文》以“钦定”的形式确立了其权威地位,又由当世八股文名家编选,并逐一予以评论,保证了其学术上的权威性,因而成为明代八股文选集的经典范本,对于清代乾隆以后八股文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意义。思考题:▪1.公安派的“性灵说”与竟陵派的“性灵说”之间存在哪些异同?▪2.晚明小品文在明清时期评价不高,到了“五四”以后被认为是明代散文的代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3.晚明八股文发展出现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与晚明思想文化存在怎样的联系?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