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大学品牌的核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精神:大学品牌的核心作者:蒋晓虹,JiangXiaohong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临沂,276005刊名:教育发展研究英文刊名:RESEARCHINEDUCATIONALDEVELOPMENT年,卷(期):2008,(3)被引用次数:3次参考文献(8条)1.AbrabamFlexneruniversities.AmercanEnglishGerman19902.韩延明大学理念论纲20033.肖目.丽日普林斯顿大学1992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19795.王晓辉21世纪国际高等教育展望--1998年世界高教大会综述19996.菲利浦·G·阿尔巴赫大众高等教育的逻辑1999(02)7.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1987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96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朱秋月大学精神的复兴——从历史的角度探究大学精神的蜕变-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6)大学从她产生开始就一直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她所衍生的大学精神也始终具有着特殊魅力与力量.然而,在历史的沉淀中,无论东方或者西方,这种所谓的大学精神都在物质发达的同时慢慢褪色,于是,大学精神复兴又成为了一种呼喊.本文就将从历史的角度探索大学精神的演变与复兴.2.期刊论文刘智强.LIUZhi-qiang对当代大学精神的思考——从大学的历史角度解读大学精神-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1)大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改革史、一部革新史.在改革的氛围中不断凸显出大学创新的精神特质.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根本,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和意义象征,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大学精神包含着人文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和理想人格塑造的教育,其实质是涵养人文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21世纪大学教育的归宿所在.高等教育必须有利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利于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养成.适应社会的同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超越性,是培育其大学精神的本真命题.3.期刊论文潘晓凤.PANXiao-feng关于中西方大学精神的思考-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4(3)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大学精神的成长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时大学功能的思考,探寻层次的深化与视野的扩展,大学精神逐步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新内涵.回顾西方和中国大学精神的比较研究对当前中国大学精神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也是研究中国大学精神建设发展趋势的基础.4.期刊论文王俊杰论当代中国大学精神之构建-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7)大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大学精神的出现使大学有了生命.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时代性与民族性分别是大学精神的三大要素.大学精神的先天缺失是当前中国大学乱的根源之一,因此构建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构建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思路在于:执本与变通,内外兼修以及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实现.5.期刊论文陈忠群.CHENZhong-qun大学精神:危机与重建-闽江学院学报2006,27(1)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进入市场给大学的发展带来机遇,但同时精神价值的失落成为中国高校突出的问题.商业化的侵蚀、官本位的蔓延,加之体制的弊端,造成了大学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大幅度滑坡,使得大学的公众信任度不断下降.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危机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中国的大学要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重建大学精神.6.期刊论文刘尧.LIUYao大学精神与大学科学发展-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2)大学精神是关于大学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决定大学科学发展的潜在性、源头性、关键性、难以量化的因素,它对大学发展与完善发挥着凝聚、导向、规范、激励、调适、辐射作用.大学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性概念,不仅不同时期大学精神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大学的大学精神也不同,就是同一大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大学精神也有所不同.概括起来,大学精神具有独特性、历史性、时代性、开放性、先进性、凝聚性等基本特性.大学精神的内容包括:独立、自由精神,科学、批判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人文、社会关怀精神.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创新途径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扬科学、民主的理性精神,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培养学术大师.7.期刊论文左高山.ZuoGaoshan意义的阐释与追寻——后现代话语中的大学传统与大学精神-现代大学教育2006,(6)在当代中国,大学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本身就具有浓重的现代性意识.作为大学灵魂的大学精神,也是现代性精神的组成部分.大学精神藏匿于大学传统之中,是大学从近代向现代转变过程中所积淀的具有稳定生命力的内涵,大学传统的积淀所造就的多样性文化之间的共通性和普遍性,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大学精神.要理解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精神,需要实现从外在工具理性向内在的价值理性回归,要追求大学学人的存在状态和生成过程,通过人的实然状态臻至人的应然境界.在后现代语境中来探讨大学传统和大学精神,实际上仍然是对现代性这一未完成的谋划之反思.8.期刊论文贺尊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本文从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大学校长、大学教师综合素质、历届校友声望和成就、大学学术内容和校园风物等五个方面分别是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形成的核心力、孵化器、活广告、重要桥梁和显示器.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造大学的品牌效应,须用大学精神的渗透性、示范性开发大学品牌的价值.大学要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加快对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培育,力图塑造自己的大学品牌特色,确保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9.期刊论文韩伟才.钟彬.HanWeicai.ZhongBin不同传统下的大学精神——以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为视角-现代教育论丛2010,(3)缩短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重振中国的大学精神是我国教育界一直争论和关注的问题.中西不同的传统塑造了中西不同的大学精神,中国大学精神的重振不应像历史上那样在激烈地反传统的过程中实现,也不能完全移植西方传统,中国的大学精神要在中国的强国家传统和西方的自由传统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力求西方传统与中国传统的汇通,从而实现对中国传统的某种创造性转化,以顺利渡过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尽快重振中国的大学精神.10.学位论文刘岩现代大学精神建设研究2007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伴随着大学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形成,并为广大师生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大学精神是长期形成的,它积淀了大学发展过程中的优良传统,影响学校的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影响大学人的思维方式、心理状态、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无疑,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优秀文化,大学精神对大学的影响是长久而又深远的,它以其特有功能在大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许多优秀的大学精神,它们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大学人.但是在今天的社会转型期,由于市场因素、政治因素和大学自身内在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大学校园的大学精神在逐渐的弱化,这对于大学生的个人培养以及大学自身的长远发展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重塑大学精神、建设大学精神成为时代的呼唤,因此研究现代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建设,具有很强的学术和实践价值.本文从分析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特征和功能入手,简要回顾其发展轨迹,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大学精神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而就现代大学精神建设进行了探讨,除前言和结语外,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希望自己对现代中国大学精神建设提出的一些看法,能够在大学精神衰微,呼唤大学精神回归的今天,对实践能够有所启发.第一部分阐述大学精神含义、特征及其对大学发展的功能.这一部分从分析大学精神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历史积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追求和信念,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大学精神具有共同性与个别性的融合、继承性与发展性的集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结合三个特征,并以其独有的规范导向、凝聚感召、驱动激励、环境营造和促进发展功能作用于现代大学.第二部分是大学精神的历史演进及当前中国大学精神建设的发展.这一部分简要回顾了西方大学精神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中国大学精神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了当前中国大学精神建设受到的冲击是由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误解、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大学精神教育的失误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当前中国大学精神建设存在着学人不能自主、功利观念的影响和大学精神本身有偏向性等问题.大学精神的建设呈现了三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更好融合促进;二是体现卓越意识;三是国际化开放性的发展趋势.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如何建设现代大学精神.这一部分从大学精神建设应明确和坚持的七项原则入手,提出要突出特色,领导重视,广大教师共同努力,形成大学精神建设的合力;在加强德育的过程中,引导广大学生深入理解本校的大学精神并自觉转化为动力目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开展多种活动来创造大学精神建设的氛围:创立学校的良好形象,使大学精神真正成为一种象征,触手可见.引证文献(3条)1.金辉略论高职院校大学理想的缺失与建构[期刊论文]-中国高教研究2009(9)2.陈爱志.王桂琴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精神构建[期刊论文]-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3)3.李志刚浅谈本科院校大学精神的构建[期刊论文]-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0)本文链接:授权使用:武汉理工大学(whlgdx),授权号:b87c8a5f-718c-4bff-8ccf-9e450140ecf3下载时间:2010年12月7日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