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知识培训通用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7丨楚丨河丨院感知识培训通用版感染管理部2017-09-18目录目录延时符感染管理基本知识1手卫生清洁与消毒标准预防职业暴露2345医疗废物的处理6医院感染概述:医院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NI)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当前全球医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医院感染学是研究医院内感染发生、发展和控制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是一门涉及临床药理学、临床微生物学、微生态学、免疫学和临床疾病诊断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护理学、医院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HospitalInfection或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1、90%为条件致病微生物,少数为致病微生物。2、病原菌多重耐药。3、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病原谱广,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菌随抗生素应用或免疫功能缺损程度而有变迁。4、一种病原引起多部位感染或一个部位有多种菌感染(复数菌感染)。引起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体种类微生物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链球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军团菌属厌氧菌似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破伤风杆菌其他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病毒肝炎病毒、水痘病毒、流感病毒、轮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真菌念珠菌、组织孢浆菌、球孢子菌等其它卡式肺囊虫、弓形体、隐孢子虫等传播途径传染源易感人群1、病人:感染菌在病人体内传代而毒力、侵袭力增加是医院感染主要传染源。2、病原携带者:携带多重耐药株的医务人员、病人等可引起散发或暴发感染。3、自身菌源:肠道、皮肤、鼻咽、泌尿生殖道四大贮菌库,引起内源NI。4、医院环境贮菌源:肥皂盒、水池、氧气湿化瓶等潮湿环境有利于G-杆菌生长繁殖;G+球菌能在干燥环境如柜顶、灯架等干燥灰尘中长期存活。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1)直接接触(2)间接接触(3)飞沫传播2、空气传播(●)3、共同媒介传播(1)饮水和食物传播(2)输液制品的传播(3)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4)医疗器械和设备4、生物媒介传播易感人群患有严重影响或者损伤机体免疫机能疾病的病人。新生儿老年患者器官移植者等易感人群是指缺乏免疫力而容易受感染的人群。住院病人中有以下易感人群: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分类: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感染可以散发,也可以暴发.这类感染通过现代的消毒、灭菌、隔离和屏障护理等技术措施,能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一)外源性感染内源微生物引起感染有以下几种方式:1、菌群失调2、肠道菌移位3、潜在感染活化序号感染部位诊断名称1呼吸系统上呼吸道、下上呼吸道、胸膜腔感染2心血管系统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瓣膜)的心内膜炎、心肌炎或心包炎3血液系统血管相关性感染、败血症、输血相关感染4腹部和消化系统感染性腹泻、胃肠道感染、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腹(盆)腔内组织感染、腹水感染5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颅内脓肿(包括脑脓肿、硬膜下和硬膜外脓肿等)、椎管内感染6泌尿系统有症状泌尿道感染、无症状菌尿症、尿道、膀胱、输尿管感染等7手术部位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器官(或腔隙)感染8皮肤和软组织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压疮感染烧伤感染、乳腺脓肿或乳腺炎、脐炎、婴儿脓疱病9骨、关节关节和关节囊感染、骨髓炎、椎间盘感染10生殖系统外阴切口感染、阴道穹隆部感染、急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男女生殖道的其他感染11口腔喉炎、颊周炎、牙龈炎等12其他部位通常为病毒感染,如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带状疱疹等LOGO手卫生常驻菌、暂住菌外科手消毒手卫生设施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一般情况下不致病。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如果我们不注意洗手,会发生什么呢?病人很容易发生医院感染自己很容易携带病菌、患病带给自己的家人、朋友,如果他们免疫力低下时,马上就可能发病的工作需经医务人员的手来完成国外报导:医院感染是由手引起的国内资料统计:医院感染由手传播洗手的重要性hy洗手与卫生手消毒•6.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6.2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6.1的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b)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d)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用品之前。•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6.3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消毒应遵循以下方法:•a)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b)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洗手方法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c)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六步洗手法三步手消法•六步洗手法具体步骤时间较长,在一定程度上与临床实际应用不相符合,因此,目前规定我院执行三步手消法。•在执行三步手消法时应保证手表面的全覆盖及手尖、大拇指的重点揉搓!干手措施手卫生六步洗手法手卫生六步洗手法手卫生六步洗手法视频30概念内容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并非杀灭微生物)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一、相关概念1、根据对人体的危险性,对医疗器械分类: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低度危险性物品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2、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对消毒水平进行分级:灭菌高水平消毒法中水平消毒法低水平消毒法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3、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总体原则:①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伤;②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方法选择:①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②干热消毒: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可用;③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不耐热、不耐湿、贵重物品;④浸泡法:金属器械,选择对无腐蚀性的消毒剂。⑤擦拭法、辐照法:光滑表面;⑦喷雾消毒法:多孔材料表面。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4、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环境类别范围空气(acfu/皿)物体表面(cfu/cm2)一类洁净手术室、其他洁净场所≤4.0(30min)b≤5二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4.0(15min)≤5三类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净化中心、其他普通住院区等≤4.0(5min)≤10四类普通门诊(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门诊和病区≤4.0(5min)≤10医护手(cfu/cm2)卫生手消毒≤10外科手消毒≤5(注意: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1)空气消毒方法:❶自然通风法(适合普通病房)❷紫外线消毒(适合无人状态下)❸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适合有人状态下)❹化学法:如气溶胶喷雾法和熏蒸法(适合终末消毒)三、消毒方法的选择与实施(2)物体表面消毒——消毒程序1、先清洁,再消毒:普通病人用过的物品!2、先消毒,再清洁,再消毒:甲类传染病病人,以及被肝炎、结核、艾滋病、炭疽病人等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到的器材和物品。并在使用之前再按物品的危险性的种类,选择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三、消毒方法的选择与实施(2)物体表面消毒——戊二醛浸泡消毒法灭菌:常用浸泡法。加盖,浸泡10h。消毒:加盖,浸泡20min~45min。注意事项:1.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2.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戊二醛浓度检测。3.戊二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4.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三、消毒方法的选择与实施(2)物体表面消毒——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法应用浓度250mg/L(污染情况较重则应加大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对地面、床单位、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处理,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浓度和时间都非常重要!三、消毒方法的选择与实施含氯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调配或使用时应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由于含氯制剂有一定的刺激性,应佩戴口罩和手套进行操作。现用现配,应用量杯或汤勺计算份量并监测。如不慎接触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并求医。消毒期间不随意用手揉擦眼睛,触摸鼻子或嘴,及时洗手。三、消毒方法的选择与实施(3)地面污染处置方法:先消毒(覆盖法)、后清理!(注意: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在清洁和消毒。)三、消毒方法的选择与实施3.12低度风险区域low-riskarea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3.13中度风险区域medium-riskarea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3.14高度风险区域high-riskarea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类别,划分的级别四、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512-2016)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具体要求见表四、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512-2016)标准预防: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的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一、标准预防的定义穿戴①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②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③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标识)、空气隔离(●标识)和飞沫隔离(●标识)。重点是手卫生。二、标准预防的特点①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②戴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每一次可能导致污染物的接触时都必须戴手套;③衣服或面部可能污染时应当穿隔离衣、带口罩和眼罩;④锐器的正确处理;⑤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器具的正确处理等。注意: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三、标准预防的措施研究证明: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20-30%医院感染。10月15日为“全球洗手日”三、标准预防的措施2.手套的使用戴手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