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具实效性“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特殊教育活动。幼儿园中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让幼儿走出园门,在广泛接触社会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获得了体验,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在幼儿园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与推广。但是,也不乏有很多“走过场”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何让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具实效性是幼儿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新问题。一、结合幼儿园教学主题,因地制宜,挖掘与运用幼儿园周边的社区资源。幼儿园是社会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因此,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应该立足本地,从幼儿园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挖掘与开发社会资源,让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幼儿园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社区资源,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单位,建立一个“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让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基地专业人员的协助和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帮助幼儿和教师了解更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例如:商业、军事、交通等领域是幼儿园课程中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教师也经常会采用“社会实践”的方式,组织幼儿参观、学习。为了让此类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效性和持续性,我园领导与周边的超市、部队、交警中队、消防中队、社区服务中心等单位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签定了合约,建立了我园的“社会实践基地”,并向其单位的相关人员颁发了“园外辅导员”聘书。“社会实践基地”为我园的“节庆课程”锦上添花,使我园教育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由驻锡炮九师协助开展的大班幼儿“我是一个兵”军训系列活动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人事的关注与认可;由旺庄新区消防中队协助开展的中班幼儿“119”消防演习活动,让幼儿掌握了更多自救与求救的知识和技能;由“百家乐”超市配合开展的“小鬼当家”购物活动让幼儿了解了超市物品归类摆放的特征,学会了认读标价,尝试了按所持钱额有限制地购物活动。使幼儿体验了“选择”与“舍取”转换的过程、初步懂得了勤俭节约的道理┈┈“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是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摇篮,为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地”教学固然很好,但是涉及的领域有限,因此,我们不能光依赖基地的资源,还应把眼光放在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环境上,让幼儿与社会各类环境产生互动。比如,幼儿园课程涉及到环保主题时,我们组织幼儿到小区考察地理地貌,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社区宣传等。中班组还开展了“蠡湖新城”放风筝亲子活动,让孩子和家长领略了无锡新风貌——“蠡湖新城”的清新、幽雅、和美景象,从而激发了幼儿与家长保护环境,创建美好家园的意识。二、根据幼儿园教学特点,因题而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用来指导实际的操作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可包含:活动目标;活动时间、地点、参与对象;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1、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在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实践活动行为。不仅是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实践活动的归属点,同时还是活动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因此活动目标的制订极其重要。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应遵循“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兼顾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让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匹配。2、活动时间、地点、参与对象:其明确的标注是为了便于教师和家长对活动意向有初步的了解,以便作相关的准备。3、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教师成功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与保证。古人云:行军打仗,粮草先行。其意思就是说,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取得胜利的前提。活动准备在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这一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将成为无源之水。幼儿教师在做活动准备时更应时刻谨记——“细节决定成败”。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指教师自身的准备,二是指幼儿的准备、三是社会协助单位的准备(包括家长准备)。(1)教师的准备:包括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准备。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能否满足幼儿的需要,这是社会实践活动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补充自己的知识量,而且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东西,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旁征博引,触类旁通地解答孩子的提问,并引导和启发孩子向未知领域探索。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等。教师要学会了解幼儿,分析幼儿,从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挖掘活动的深度和难度。并将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转换成清晰、有条理的语言表达,津然有序地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实践活动。教师的个人素质是一个隐性的教学条件,教师良好的个人素质无形中给了孩子一个榜样,促使他们学习用善良、宽容、真诚、平等、友爱等心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与人相处。(2)幼儿的准备:包括幼儿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储备。知识是幼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幼儿必须对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有粗浅的了解,才能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还需要幼儿具有外出活动的经验。比如:外出活动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公共场合应该遵守哪些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实践活动要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存在诸多不安全隐患,幼儿要掌握一些外出活动的安全知识,了解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此外,还要让幼儿树立团队意识,激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3)社会协助单位的准备:其主要内容就是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双方一起制订和调整活动方案,步调一致、有条不紊地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4、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包括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时间分配。整个流程需要遵循动静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环环相扣。三,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情而变,灵活机智地进行多方位互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在组织幼儿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它以幼儿亲身参与为主要教育途径。其活动目的是使幼儿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和才干。社会实践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必须“以幼儿为本”,使幼儿真正地参与到社会文化生活中去。作为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使社会实践活动更有生机。?1、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创造教育的新契机。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与动力。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朝着自己的关注点不断地探索与发展。例如:中班的社会实践活动——“热闹的商业街”。原计划中参观的重点是商业街上的“永和豆浆店”和“江南理发店。”但是,一路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被一家手机店门口的宣传广告吸引。几个孩子围在宣传牌旁边,一起谈论起宣传牌上的手机来。后面的孩子有的继续往前拥,有的干脆大声喊“手机店,手机店”“怎么这么多手机呀!”可见,他们对手机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停下了脚步,组织幼儿进手机店参观,幼儿的探索活动一下子展开了:“我们来找找和爸爸妈妈一样款式的手机吧!”“老师的手机跟柜台里的哪一款一样呢?”“看!这是我最喜欢的手机。”幼儿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了解了手机不同的品牌、型号、款式、色彩、形状等,获得了比课堂教学更广泛的知识与经验。2、教师要循循善诱,鼓励幼儿与社区人群和实践环境进行积极互动。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活动,它存在着很多不定因素,它以幼儿的主动探究为主。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让幼儿与同伴、教师、社区人群、社区环境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从而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探索空间和范围。例如:我班开展的“消防队参观活动”就因有效运用了互动方式,使整个参观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第一个步骤:参观消防队展览厅,消防员生怕自己成人化的语言不能让幼儿理解,就请教师自己带领幼儿观看展厅四周墙壁上的消防标记和消防宣传图片,并让教师根据下方的文字注释给幼儿作相关的解释。第二个步骤,消防员给幼儿介绍消防器材。开始的时候我们采用了消防员讲解,幼儿倾听的方式。但是,幼儿的注意力很分散,这就给消防员增加了心理上的压力,讲解变得断断续续。于是,我就提议:由幼儿发问,消防员解答。经过调整之后,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他们都主动向消防员叔叔请教自己好奇和关注的问题,消防员的讲解也就显得更具针对性,使参观活动的气氛一下子轻松活跃起来,孩子和消防员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很多。第三个步骤:参观消防车。消防员按照顺序把消防车内的装备给孩子一一解释,当介绍到消防帽的时候,幼儿都流露出羡慕的眼神,于是消防员灵机一动,说“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试试?”孩子们一个个举起了小手,有机会试戴消防帽的孩子显得特别兴奋,没有机会试戴消防帽的孩子也为同伴的机会而感到满足。当消防员从皮箱里拎起一件消防衣的时候,孩子们发出了惊叹“好大的衣服呀!”仔细一看,原来黄色的消防衣是连体的,从靴子开始一直连着裤子、衣服、帽子。这样的衣服是怎么穿的呢?穿上去又是什么效果呢?我的脑子里立刻闪出了这样两个问题,相信孩子们也跟我一样,存在着好奇。于是,我就提议:请另一名陪同的消防员叔叔试穿。当一个整体的消防员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孩子们忍不住鼓起了掌,不由自主地询问“叔叔,穿着这样的衣服是什么感觉呀?”“救火前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呢?”“你们哪位叔叔穿衣服的速度最快呀!”……有了彼此之间的互动,整个实践活动显得生机勃勃,孩子和教师都在互动中获得了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与经验.四、走出活动情境,因果求源,进行客观完整的活动评价。每个社会实践活动结束,教师都要对活动进行评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活动反思”。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师对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二是教师对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情况和活动后的成就进行价值判断。1、对教师本身的反思:首先教师要对活动内容进行反思,考虑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对活动内容的处理意见要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够根据活动需要作出适当的处理、加工、补充、删减建议。其次,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思考自己在活动中投入了多少热情,活动准备是否得当,活动中是否建立了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否激发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引导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另外,教师要反思活动过程。思考活动的流程是否合理,活动组织形式是否有利于幼儿探索学习。最后,教师要反思教学情境。思考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合理、适用;自己营造的学习氛围是否能帮助幼儿全身心、高效率地投入学习。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促进幼儿主动获取知识。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反思对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2、对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情况和活动后的成就进行价值判断。幼儿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活动效果最重要的标准。就活动过程而言,要体现幼儿“学习并快乐着”原则。就活动效果而言,要体现活动的多层次、立体型和活动的全面性、可持续性。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者和谐统一地发展。就是说,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幼儿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到懂得多;在情感态度方面,幼儿从不喜欢到喜欢,从无兴趣到有兴趣,从不热爱到热爱;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幼儿从无序的逻辑思维到有序的逻辑思维,从单一僵死的方法到多元开放灵活的方法,幼儿究竟得到了多少发展。与此同时,要评价不同的幼儿在自身基础上各方面是否有不同的进步,不同的发展。幼儿是否养成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习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幼儿是否从“学会”转向了“会学”的学习方式等。总而言之,“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不可缺的环节与步骤,也是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彩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幼儿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它不仅充实了教学内容,活跃了教学气氛,拓宽了社会视野,掌握了实践技能,使幼儿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掌握了在幼儿园中学不到的技能,同时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脱离的距离,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