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中医教研室陈力(554588)中医学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医学著作、代表医家其及医学贡献。知识目标:•逐步学会运用整体与辨证的思维方式学习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力目标:•明确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奉献于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主导思想;热爱中医事业;激发学习中医兴趣和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素质目标: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重要医学著作、代表医家及医学贡献。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结合。中医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第一章绪论中医学的概念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是以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为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以药物、针灸等为治疗手段的,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的一门科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食管与肠的长度之比,心主身之血脉。第一章绪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难经》•汉以前而稍后于《内经》,以问答的形式,讨论了八十一个医学理论难题,是对《内经》学术理论的进一步充实和发挥。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方法对外感病和内伤杂病进行论治。形成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章绪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神农本草经》•东汉,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四气五味,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药物七情等。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晋隋唐时期《脉经》•晋—王叔和,提出24种脉象,丰富了脉诊的理论和方法,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第一章绪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晋隋唐时期《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明确经络与腧穴的关系,把经络理论与针灸临床结合起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绪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晋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论述各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和症状,重视病源的研究,是我国第一部探讨病因病机和证候学的专著。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晋隋唐时期《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孙思邈,对唐代以前医药成就进行系统总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堪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大医精诚。第一章绪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晋隋唐时期•《雷公炮炙论》•南宋—雷敩,论述了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为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制药学专著。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绪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晋隋唐时期《新修本草》•唐,是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宋金元时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南宋—陈无择,提出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三因学说”,对发病原因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类概括。第一章绪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宋金元时期《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论述精详,开创脏腑证治之先河。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绪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宋金元时期《敖氏伤寒金镜录》•元—杜清碧,论述各种舌苔所主证候及治法,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文图并用的验舌的专著,对舌诊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宋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第一章绪论刘完素•观点:重视“火热”致病;•治病:擅长用寒凉药物以清泄火热;•派别:“寒凉派”。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绪论张从正•观点:认为“病由邪生”;•治病:攻邪为要,用汗、下、吐三法攻逐邪实;•派别:“攻下派”。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绪论李杲•观点: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以补益脾胃为主;•派别:“补土派”。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朱震亨•观点: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派别:“滋阴派”。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对外感温热病的病因、病机、证治规律进行系统阐发的医学流派。•主要医家有: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等。•提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气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提出了传染病的传染途径是“有天受,有传染”。•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为核心的温热病辨证论治法则。第一章绪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明清时期《本草纲目》•明—李时珍,全书52卷,约190万字,收药1892种,绘图1100多幅,附方11096首,并将药物进行了科学分类。誉为“东方医药巨典”“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绪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明清时期《医林改错》•清—王清任,重视解剖,提出了“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观点,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及瘀血病证的治疗方法,创立了多首治疗瘀血病证的有效方剂。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绪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近现代时期中西医结合•《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是中西汇通的专著,认为中西医互有优劣,可以互补,主张汲取西医之长来发展中医。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绪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近现代时期中医现代化•用现代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中医在防治非典、治疗艾滋病、养生保健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潜力,中医药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医学的关注和重视。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绪论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第一章绪论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人体与外界环境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第一章绪论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一体观•肝系统:肝——胆——胁——筋——目——爪甲•目赤肿痛,中医治肝,清肝火明目。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天人一体观•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季节气候、昼夜、地区方域等。•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社会安定、动乱、进步、和谐等。第一章绪论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对疾病进行研究和处理的一种独特方法。第一章绪论辨证论治症、证、病的概念•症–即症状,指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如发热、咳嗽、头痛、腹泻、眩晕、乏力等,是患者自觉的异常感觉。•证–指证候,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的原因、病的部位、病的性质和邪正关系,揭示了疾病的本质。•病–指疾病,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病规律及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如感冒、痢疾、中风等。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第一章绪论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的含义•辨证:–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疾病的性质、疾病的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第一章绪论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怕冷,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兼发热重,咽喉红肿,痰黄质稠,脉浮数,苔薄黄。兼恶寒重,咽喉痒,痰白质稀,脉浮紧,苔薄白。感冒病症状风热证风寒证第一章绪论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的运用•同病异治:暑季感冒与冬季感冒。•异病同治: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不同的病,可以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治疗。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髓。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第一章绪论教学课程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学习倡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互动学习,网络学习。网络学习,本人学号进入BB网络平台,学习、作业、测试等。中医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第一章绪论考核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60%,包括考勤、同步练习、互动参与、技能操作、网上测试等;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40%,理论(纸质)考试。中医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第一章绪论1.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金元四大家”的代表人物、学术观点是什么?3.如何理解中医学的“五脏一体观”、“天人一体观”?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5.何谓辨证论治?作业与思考题医学院陈力(554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