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统计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统计的三层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的总称,是一种社会调研活动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包括各种统计报表、统计图形及文字资料等。统计学:是研究大量社会现象(经济)的总体方面的方法论科学三者关系:统计学与统计实践活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是工作和工作成果关系。统计工作过程(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1.统计设计(准备阶段)设计方案、指标体系、分类目录等2.统计调查(调查阶段)收集和占有统计资料3.统计整理(整理阶段)分布数列、次数分布等加工资料(承上启下)4.统计分析(分析阶段)绝对指标、相对指标等5.统计的表现与运用(工作总结)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1.大量观察法2.综合指标法3.统计分组法4.归纳推理法5.统计模型社会统计学的特点1、数量性:统计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2、总体性:主要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规律3、具体性: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不是抽象的量。4、变异性:总体中各单位的数值表现存在差异5、不确定性:是在现有的统计资料基础上或样本数据基础上进行阶段性分析,所获得的结论不确定统计的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统计学中几个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1.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或列名尺度,是按照现象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组或分类。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2.定序尺度:又称顺序尺度,是对现象之间的等级差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可以确定类别的优劣或顺序3.定距尺度:也称间隔尺度,是对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能进行排序以及准确地指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什么。4.定比尺度:,也称为比率尺度,比定距尺度高一个层次,可以计算两个测量值之间的比值,其计算结果也表示为数值。上述四种尺度对现象的测量层次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粗劣到精确逐步递进的。统计数据的类型因为测量尺度不同,分为四种类型: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比数据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总体即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例如:要研究全国城镇居民的收支情况,就以全国城镇居民作为一个总体,每一个居民为总体单位。总体的特点:1同质性:是确定总体的前提和基础。它是根据统计的研究目的而定的。大量性:统计总体应该由足够数量的同质性单位构成(必要条件)。差异性:构成总体的各个同质性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前提和内容)。注:构成中提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不能把不通知的单位混在总体之中。总体与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研究对象,在一种情况下为总体,但在另一情况下又可能变成单位。标志和指标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数量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指标所反映的属性和数量特征在各总体单位的具体表现标志分类:★标志表现(品质标志、数量标志)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只能用文字、符号或数字代码来表现。数量标志:表示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用数值来表现称为标志值(变量值)。★标志变异(不变标志、可变标志)不变标志:在同一总体中,当一个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的表现都相同称为不变指标。不变标志是总体同质性的基础。变异标志:亦称可变标志,在一个总体中,当一个标志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有可能不同时,称为可变标志。作为总体,同时必须存在变异标志,这表示所研究的现象在各单位之间存在着差异,才需要进行统计研究。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构成。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特点:能用数字表示、说明综合特征、反映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数量构成:统计指标由两项基本要素构成,即指标的概念(名称)和指标的取值。例如:经统计调查某民营企业固定资产原值(指标名称)为9.2亿元(指标数值)统计指标分类:1.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对应总量指标)反映总体绝对数量多少的总量指标(指标总量和总体单位数)质量指标(对应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总体内部结构和总体单位平均水平,说明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2.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绝对数)相对指标(相对数)平均指标(平均数)3.概念性指标: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三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例如,年末全国人口总数、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总额等。具体的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概念和数值。六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量方法、指标数值、时间限制、空间限制。例如: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71564亿元,2011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1811亿美元。特性: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指标与标志的关系▲标志反映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而指标则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标志用属性表示▲指标数值经汇总得出,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通过汇总,可直接▲标志一般不具有时间、地点等条件▲总体和单位的概念会随着研究目的不同而变化,因此指标与标志的概念也是相对而言的。▲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指标汇总而来的变异与变量变异:标志在总体单位之间的不同具体表现变量:说明某种特征的概念。可变的数量标志。标志和指标都属于变量的范畴。变量的具体数值表现即变量值。变量的分类:1.属性变量(定类变量、定序变量)数值型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数值型变量又可分为离散型变量、连续型变量连续型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在数轴上连续不断,例如,气象上的温度、湿度,零件的尺寸等。按取值是否连续:离散型变量是指变量的其取值是整数值,例如,企业数,职工人数等。2.按所受因素不同:确定性变量:是受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变量随机变量:是受许多微小的不确定因素(又称随机因素)影响的变量。流量与存量流量:一定时期存量:一定时点统计数据搜集的方法1.概念:指获取被调查对象数据的渠道或途径2.分类:(1)直接观察法(2)通信法(3)采访法(4)登记法统计调查1.概念:指为了达到对客观进行认识的目的,把所要认识的对象作为一个研究总体,按照已设计的统计标准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对研究总体进行计数、测量和登记,取得反映总体各单位有关特征的统计原始数据的统计方法。2.基本特征:(1)以统计认识为直接的、唯一的目的对统计总体的有关特征进行计数、测量和登记。(2)统计调查搜集的是原始数据调查方式(调查的类型/组织形式)1、按调查对象范围:全面调查(普查)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2、按调查目的:应用性调查学术性调查3、按调查时间: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跟踪性调查4、按状态不同:动态调查静态调查5、按调查对象内容:综合调查专题调查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等)●特点:(1)通常是周期性的或一次性的,涉及面广、耗时、费力,一般需间隔较长时间;(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3)准确性一般较高,较规范;(4)适用的对象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最一般的现象。●原则:(1)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2)尽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登记工作(3)普查尽可能按一定周期进行(4)统一规定调查项目统计报表:以原始数据为依据,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规定的指标内容、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由基层单位自下而上逐级向上级和国家定期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特点:统一性、全面性、经常性和相对可靠性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特点/优点:经济性强、时效性高、适应面广、准确性高作用: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可以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重点调查(反映总体基本情况)(个别现象----一般性情况)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适用于“同类”中的“大户”)。典型调查(推算总体的数量特征)(个别表象-----一般性结论)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不一定针对“大户”)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和内容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1)调查对象就是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总体范围,即调查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2)调查单位是进行研究的总体单位,也即登记的标志表现的直接承担者。(3)报告单位是指负责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注意: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区别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负责上报调查资料的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1)确定调查项目2)拟定调查表(1)表头、表体和表脚(2)单一表和一览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6选择调查方法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精度、准确性、关联性、及时性、一致性、最低成本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管理统计整理的概念和作用1概念: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所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得出能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2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它实现了统计资料从个别单位标志值向总体综合指标的过度,在统计研究中起着承前启后重要的作用统计整理的步骤1.制定整理方案(分类(分组)和汇总方案)2.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和订正3.进行统计分组(分类)并进行编码4.进行统计汇总5.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显示统计结果。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1概念:根据现象总体内在特点和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又有联系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2作用:1划分现象的类型2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3研究总体各部分之间的依存关系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来选择要选择最能反映被研究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要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或经济条件来选择分组标志的种类:品质标志分组——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简单复杂)数量标志分组——反映事物数量差异(单项式组距式)简单分组——按一个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同统计分组的分类等距分组、异距分组组距式分组间断组距式分组、连续组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数量分组品质分组同划分②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复合分组简单分组分①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划分布数列1概念: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并按顺序排序,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个组件的分布,称为分布数列,又可称次数分配,或次数分布。分布在各组的个体单位数叫次数,又称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叫比率,又称频率。2分布数列的构成要素:总体按某一标志所分成的各个组各组次数或频率。(次数即分布在各组的单位数,频率是各组的次数与次数的总和相比求得的比重)分布数列分类:品质分布数列(这种数列一般比较稳定,只要分组标准定的比较恰当,通常能准确地反映总体的分布特征)变量分布数列单项式分布数列组距分布数列(等距数列异距数列)组距数列的编制组限:组距两端的数值。分为上限和下限。组距:某一组的上限和下限的距离,分等距和异距(组距=上限-下限)1、组距计算公式①连续组距式分组: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②间断组距式分组: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1全距:分组数列中最大值的上限与最小值的下限之差组中值:组的上限和下限的中间值2、组中值的计算①同时有上限、下限的组:组中值=(上限+下限)/2②缺下限最小组:组中值=上限-相邻组组距/2③缺上限最大组:组中值=下限+相邻组组距/2等距数列等组距=全距/组数异距数列次数密度=各组次数/各组组距频数密度=各组频率/各组组距统计表1概念:把大量的统计数字资料,按一定顺序和格式列在表上,该表就是统计表。包括调查表、汇总表、计算表以及各种各样容纳资料的统计表。2构成:从构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