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材分析1教法分析2学法分析34教学流程设计5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3-1》(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第1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电学“从原子结构层面,了解摩擦起电及其他物体带电的实质”知识掌握区别化学知识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本节知识从原子结构模型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电荷守恒定律内容以及元电荷“能用原子结构模型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承前第2,7节知识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定量计算静电利用和防护密立根油滴实验等相关电子性质实验教材分析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静电现象。能用原子结构模型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形成电荷守恒物理观念,认识到物体带电的本质规律。由生活中静电现象,在原认识基础上构建原子模型,对带电本质实验分析综合并通过实践推理论证得出正确结论。学生通过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静电原理产生疑问,设计实验,观察操作,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想、交流、论证的过程。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此认识到科学的严谨性,对于科学探究的实事求是。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电荷守恒定律。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法分析环节1:摩擦起电与接触起电探究环节2:感应起电探究环节3:元电荷的引入生活应用1、循环递进探究法教法分析2、实验启发式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运用分组实验和媒体资源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了解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02010304060507学法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理解和应用能力等“立德树人”为原则,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流程新课引入智慧云平台感知静电现象电荷发现历史初中电荷认识实验演示引导探究智慧云平台制定方案实验操作解释两种起电原因智慧云平台新疑问进一步对感应起电探究解释起电原因新疑问智慧云平台元电荷比荷应用知识总结例题反馈结束元电荷测定演示实验,学生参与,产生疑问,学生不能直接说出道理,但能感觉到和静电有联系,引出本节课主题:探究静电现象及其形成原因。利用智慧课堂平台的展台功能,将实验操作和现象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增强视觉体验。情境引入动机激发牛顿曾经说:“我认为自己不过像在海滩上玩耍的男孩,不时地寻找比较光滑的卵石或者比较漂亮的贝壳,以此为乐。而我面前,则是一片尚待发现的真理的大海。”阅读课本本节前言知识设计意图:学习电荷知识历史,感受物理文化魅力。复习初中知识1、正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为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为正电。2、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演示实验金属箔验电器的应用。实验引入提出猜想(智慧课堂平台的展台功能)1.方案设计教师补充完善学生自主讨论塑料笔杆干燥易拉罐金属箔片实验器材:干燥的易拉罐、金属箔片、塑料笔杆、塑料胶带,橡胶棒、玻璃棒、丝绸等。与教材演示实验仪器对比优点:取材方便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选择余地大分组探究分析现象2.实验安排学生分组实验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观察描述现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再通过讨论综合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环节1探究实验020301目的:解释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原理。操作过程:学生摩擦使棒带电后,与自制空罐接触,观察金属箔片的张角。智慧课堂平台拍照3张上传:即将接触、刚好接触、接触后。问题:1、摩擦起电原理?2、接触后箔片张开原因?3、箔片为什么会带电?4、两种带电方法区别?引入:抛砖引玉:同屏展示学生的三张图片进行对比,引导观察发现第一张照片共同点(进入环节2)。1、原子结构模型解释电子转移原因2、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守恒解释电子数守恒实验020301操作要求:先将两空罐连接在一起,学生仔细观察带电棒靠近空罐过程中金属箔片张角变化。分开空罐,移走带电棒,保持绝缘,观察张角变化。运用平板通过智慧云平台向老师发送实验视频图片。环节20204问题•为何没有接触会张开?•箔片为何带电?原理•电子转移,电荷总数不变,感应起电。验证电荷守恒•引导学生让两空罐结合观察现象。电子得失的多少决定带电量多少。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共同点030201电子的移动导致电荷分布不均匀。电荷总数不变。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电荷守恒定律以及两种描述方式为元电荷引入做准备电量带电方式电子数目与电量关系1、原子结构2、化学反应和带电离子化合价佐证电子不可再细分3、带电多少均是质子或电子带电量整数倍环节3元电荷概念Ce19106.1neqQ)(Nn比荷概念,电子比荷元电荷数据测定: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的油滴实验多角度提出元电荷例题反馈例:图中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属球,它们靠近带正电荷的金球C.在下列情况中,判断A、B两球的带电情况:(1)A、B接触后分开,再移去C,则A________,B______;(2)A、B接触,先移去C后,再把AB分开,则A_______,B_______.设计意图:考察本节内容理解掌握情况,并为新课内容库仑定律铺垫参考答案:(1)正电负电(2)不带电不带电作业布置作业:问题与练习:第2题、第3题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电荷1.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二、电荷守恒定律三、电荷量1.表示方式:Q或q。2.单位:库仑,符号:C3.元电荷e=1.6×10-19C4.比荷设计意图:板书能够更直观、更长久的给学生以视觉刺激,所以,准确而整齐有序的板书会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