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其他学者对概念的理解不需要看)“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名词解释+简答)(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2)为什么“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目标是公益性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给排他性、自然垄断性、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按特征分纯公共物品: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准公共物品: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②按形态分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政策,制度③按范围地域分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地方性的公共物品:由地方政府提供,城市基础设施,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简答,非常重要)A、联系:(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B、差别:(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4.“治理”与“善治”①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②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为善治的基本要素。5.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2三次重大范式变换: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6.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及比较:两种途径——“政策途径”(P-途径);“商业途径”(B-途径)“P-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为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项目上。“B-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中,并仍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比较:(1)共同点:①以组织外部定向(关心行政机构以外的东西),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②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法。(3)各有所长:①P-途径重新认识政策分析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实践者的经验,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②B-途径更强调以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发展一种以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注重战略管理,关心过程问题,把焦点集中在职业化的公共管理者而非政治执行官身上。7.雪城大学(1991年9月20号——21号)第一次美国的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是公共管理新范式诞生的象征性标志。8.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即其要研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监控,评论等);研究如何应用各种科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公共事物的管理问题——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实践,以促进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因此,公共管理学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他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9.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与范围。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层面(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绩效研究。(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5)公——既是实证的又规范的;传——局限规范研究。(6)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10.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1)经济学途径成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的一个重要途径。它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管理问题。①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它假定:政治行动者个人(不管是决策者或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动方案。②新制度主义(新制度学派):a.强调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b.制度的存在是因为它可以克服社会组织中的信息障碍和减少交易成本;c.在社会中,两种能最小化交易成本的组织是市场和等级制;d.制度形成偏好,规定行为角色、约束行为和形成期望。因而它们不仅增加或减少交易成本,而且也形成偏好。(新制度主义小知识点)(2)方法上的突出特征是强调跨学科研究途径,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产生方法。包括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实验分析、案例分析。(1)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一种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结构、结构与功能、整体与环境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求的优化整体目标的现代科学方法。3(2)比较分析。要点是通过对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情况等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共同点、本质的或规律性的东西。(3)实验分析。本质是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将事物的各个因素、事物的发展过程再现出来,以找到这种事物在真实世界中的各种数据及面貌。(4)案例分析。要点是对已经发生的公共管理事件,分析者尽可能从客观公正的观察者立场加以描写或叙述,以脚本等形式说明一个事件有关的情况,力图再现与事件相关的当事人的观点、所处的环境,供读者评判。1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管理实践(人大09年真题: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的特点)A、公共管理的起源与演变行政国家: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展;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近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接入国家和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B、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和方式是不同的。(1)20世纪30年代前,主张限制国家或政府作用,让商品经济在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下运行,国家减少干预或不干预市场运行。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2)1929-1933年,西方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客观上促使凯恩斯主义兴起。凯恩斯以“有效需求”为基础论证国家全国干预的合理性,他主张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实行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特别是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3)20世纪70年代西方市场经济国出现“滞胀”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兴起主张限制甚至取消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C、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及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的政府公共管理模式亦不同。(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12、转型期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非常重要,大论述题)A、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置社会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微观、直接干预。(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3)权力过于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因此需要完善现代市场经济,逐步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B、转型期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1)建立与完善市场体制(2)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行政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3)建立一支高素质、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C、入世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阻碍市场化进程。(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法律规则意识淡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利益至上,阻碍WTO规则的有效执行。(3)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官员的市场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化;竞争意识不强;学习能力不足)。(论述题记得总结)总之,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加入WTO既给我国政府管理的体制、过程和方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极好的基于。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形成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WTO的法律框架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公共行政体制以及新的政府管理模式。13、行政国家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当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第一章、公共组织理论41、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地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2、公共组织:广义上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上仅指国家机关组织。(名词解释,重点)3、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第三部门的差异(43页,表1-1,了解就好)。4、公共组织的类型(重点,简答,人大01年真题)(1)按财务-会计标准划分(有利于加强审计和对公共组织的监督):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2)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A、强制型公共组织:政府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性管理。如,纳税人必须接受税务管理部门的管理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更多依靠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其强制性是可对抗的,当事人可拒绝裁决。如,仲裁委员会――起诉;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各种行业协会等。C、非强制性公共组织:非强制性与服务性。如,各种院校、社区学校、研究所、基金会、医疗保健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团体、各种咨询服务机构。(3)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A、古典模型:建立在行政管理等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效率是组织追求的首要价值。专业化与协作是组织的基本要素。特点:①组织具有四个基础:目标、过程、顾客、领域。②对于每个组织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