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7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十三五”规划一、“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一)工作措施和主要成效。在“十二五”期间,我市设备总量逐年增长,截至2015年底,全市在册特种设备达5.9139万台(套),其中锅炉3996台,压力容器21321台,电梯15838台,起重机械11476台,场(厂)内专用车辆5526台,游乐设施108台(套);另有客运索道2条,气瓶近239万只,压力管道144.76多公里。全市质监系统认真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责,监察、检验、稽查和法制机构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1.抓动态监管网络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了专、兼职相结合的安全监察队伍网络。目前,全市专职安全监察员有22人和巡查员10人,并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大型企业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发展了兼职安全监察员队伍,在法规宣传、知情报情、协查协办、收集情况等方面,成为专职安全监察队伍的有力补充,初步形成了监管合力。二是建立了信息化电子监管网络。将日常安全监察、行政许可等工作及时纳入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全省特种设备安-2-全工作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监察的有效性,并做到了“三个即时掌握”:即时掌握设备数量和增减情况、即时掌握设备的安全状况、即时掌握事故隐患的整治和事故查处情况。2.抓责任制的落实。一是落实监察和检验检测责任。先后实施了《安全监察工作责任制(试行)》和《检验检测工作责任制规定(试行)》,使全市各级有关人员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行为更加规范,各项措施更加到位,工作水平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二是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各级质监部门建立了特种设备重大安全问题向当地政府报告的制度。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协调下,一些重大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三是督促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积极探索建立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标准化制度,明确各类使用单位在安全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的要求。3.抓监管体制创新。从2013年5月30日开始,启动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工作,加强社会监督和综合治理,探索建立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为核心,权益保护为基础,保险救济和社会救助为保障,质量检测和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为技术支撑,政府监管为一般强制的现代电梯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截至2015年12月底,全-3-市1.35万多台在用电梯使用管理权者确权率达94.2%,电梯投保率达91.4%,全省在用电梯由制造单位直接维保或其委托、授权的单位维保比例达54.3%,改革的成效显著。4.抓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一是全面组织排查涉氨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按照省市安委办的要求,全省系统多次开展液氨使用行业特种设备专项检查,对全市33家单位实施了“全覆盖”的检查,发现并治理了一批安全隐患。二是深化气瓶专项整治。重点排查已报废气瓶的登记处理情况,严堵报废气瓶的充装、翻新和改造源头。同时,通过严厉打击翻新改造气瓶、充装过期瓶和报废气瓶、不按安全技术规范检验以及在液化气中非法掺混二甲醚或其它非法添加物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气瓶“两站”的充装、检验行为。三是大力开展电梯专项执法检查。我局系统先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多次专项执法检查,以电梯检验一次合格率为抓手,督促电梯安装维保单位不断提高安装维保质量,查处电梯安装维保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四是扎实开展起重机械专项整治。我局系统结合当地实际,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治理行动。针对城际轨道、冶金行业、港口大吨位起重机等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并治理了一大批安全隐患。5.抓重点设备监控和应急管理。一是实施《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办法》,根据设-4-备危险程度和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水平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基本上实现了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检率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持续保持100%。二是建立和完善了特种设备应急管理的各项措施,实施《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了各类设备事故救援专家库,并依托企业初步构建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网络,不定期组织进行专项预案演练。6.抓安全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宣传“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举办培训班,对《广东省电梯使用安全条例》、《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进行宣贯,对电梯安全维护保养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培训班还邀请了广东省电梯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事故赔偿处理中心的同志讲解了电梯使用风险管理知识。每年设立一个安全宣传主题,利用各种媒体向群众宣传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曝光违法违规行为,使社会各界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认识更深,安全意识不断强化,一个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安全法制环境正在逐渐形成。从2011年到2015年,在特种设备数量逐年大幅增长的大环境下,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形势仍持续保持稳定,死亡人数从未突破市政府当年度下达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万台-5-设备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也每年均低于国家质检总局当年度下达的相对控制指标。(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我市民营经济较为发达,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管理架构简单,人员配备不到位,设备设施管理和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的管理者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常识,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无证使用特种设备等现象仍有发生。二是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模式急需改革。我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人均监察设备数超过1500台,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监察工作压力更大,安全监管力量、监管模式与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有待完善。特种设备应急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各类设备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研究不够深入,救援队伍和物资的管理相对较弱。二、“十三五”时期的形势和要求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于攻坚期,质监事业也处在特殊的发展阶段,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社会关注度和要求越来越高。特种设备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基础设备,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企业生产和人身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6-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种设备对经济建设和生产生活的覆盖面和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关注程度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二是政府投入安全监管的资源相对比例不断减少。近几年来,尽管政府加大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投入,但仍跟不上设备数量快速增长的需求,监管资源不足、基础建设薄弱的问题将长期存在。近几年来,全市特种设备每年快速增长,专职监察人员数量基本维持在原有水平,导致监管力量不足与设备数量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安全监察的责任越来越重。特种设备危险性大、专业技术性强,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极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目前我市特种设备数量多、增长快、分布广,引发事故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安全监管的任务重、难度大,监管责任追究日趋具体并常态化。三、“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降低事故风险、提高安全效能”为根本出发点,以提升质量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降低能耗为目标,以有效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和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节能监管工作体系,保障特种-7-设备安全节约运行,促进安全发展和节约发展,使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总体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二)主要目标。1.形成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部门依法监管、政府统一领导、社会广泛支持的特种设备质量安全多元共治格局。2.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监管率和严重隐患治理率达到100%,杜绝特大事故。3.完善特种设备风险管理,基本完成事故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4.到2020年,我市万台特种设备事故起数控制在0.20以下,万台特种设备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19以下。四、“十三五”规划的主要工作任务(一)深化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建设。深化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建设。确保基层质监部门专职安全监察人员数量满足工作需要;在部分设备数量大、监察地域广的市县局配备一定数量的特种设备专职巡查人员;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按每镇(街道)至少2-3名的比例建立兼职安全监察队伍。全面建成以专职监察人员为主,专职巡查人员为辅,兼职安全监察员为有效补充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组织网络,确保安全监察工作到位。完善电子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起包括全市单位、设-8-备、人员及检验结果、监督检查、隐患处理等信息的完整准确的数据库;建成全市统一操作平台,按照以业务流带动数据流的数据采集机制,通过各项业务办理渠道自动生成和及时更新数据库中各类信息。全面实施电子政务,所有业务均实现网上申报和网上查询。加强信息数据的深层次挖掘和开发利用。(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面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加强调研,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及时研究解决电梯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并把电梯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一些成功的思路拓展到其它特种设备领域。继续建立完善在用电梯监督抽查制度,提升监督检验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扩大保险覆盖面。继续大力推进电梯事故责任险制度创新,同时积极推进游乐设施、客运索道、气瓶等涉及公共安全且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建立事故责任险制度,逐步构建以保险公司为主体的特种设备事故社会救助系统和监督机制。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为深入推进改革营造舆论氛围。继续深入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改革思路。(三)强化系统性风险防范,抓好使用环节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大对系统性风险防范理论的宣传和学习力度;-9-研究建立有关工作制度和防范指导性意见,积极推进安全风险评估和系统性风险分析。结合风险评估结果,调整和加强日常隐患排查重点,完善监察、检验和执法机构间的协调配合,确保隐患的闭环治理和执法成效。同时要抓好使用环节安全监管,继续推动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示范活动,深入推行使用单位分级分类监管制度,继续推广合同安全管理模式,有效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四)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巩固“打非治违”行动取得的成效。突出重点,认真排查治理隐患。针对事故多发设备和使用环节,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依法查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设备,加大对企业违法违规生产、使用和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违章作业行为的依法惩治力度;继续保持对超期未检、非法生产等常见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深化气瓶、液化石油气质量、快开门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和电梯维保单位等的专项整治;继续开展对压力管道元、锅炉节能产品和电梯安全部件等的质量监督抽查,保持对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五)加强制度和能力建设,夯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基础。大力做好《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及《广东省电梯使用安全条例》的宣贯工作;研究建立特种设备系统性风险-10-评估工作制度;完善检验、监察和稽查执法机构的隐患排查、信息报送、执法打击和隐患治理闭环工作机制;加强与各级政府的沟通协调,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一岗双责”和联动机制,争取更多的地区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监察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安全监察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健全监督机制,树立为民良好形象。(六)加强行政许可工作的监督,有效提高特种设备监管效能。加大对检验机构检验工作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检验机构落实技术把关责任;完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构的资源条件,建立计算机考试平台,实施统一的考试题库和理论考试机考化。加强对考试机构监督管理,确保考试工作质量;继续加强对许可单位的证后监督力度,查处一些投诉比较多、违法情节比较严重的许可单位,并及时通报,强化社会监督效应。(七)健全特种设备风险监控和应急救援体系。继续完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