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汇报第一部分前言西安国际港务区位于西安主城区东北灞渭三角洲,是西安主城区未来空间发展格局中的战略要地,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北迁、东拓、西联”的前沿区域。泾渭浐灞四水聚港,涵养了良好的自然环境。2003年11月西安市正式提出建立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构想。2005年12月西安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实施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由西安市商贸委和灞桥区共同负责实施。2007年3月西安市市委常委会原则通过灞桥区拟定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用地总体规划。规划用地面积7.68平方公里。2008年4月2008年3月份以来,省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产业大发展需要大物流,大物流可以带动大发展”的新理念,2008年4月,西安市市委、市政府决定调整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管理体制,组建市一级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在新形势、新机遇与新理念的要求下,原规划在定位、功能、用地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发展,新规划的编制迫在眉睫。首先简要介绍本次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背景。第二部分解读(一)是优化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格局,承接产业功能转移的需求。将形成以西北五省和成渝地区为主,兼顾中部地区和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格局。一、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二)是推进西安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增长的需求。建设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龙头的全国重要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对于发展西安现代服务业,打造西安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体系,加快西安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稳步增长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同时可以有力提升“”在西安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四区两基地(三)是拉动西咸经济一体化,服务陕西三大经济区域、四大产业基地,发展壮大关中城市群的需求。与西咸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建设区域呼应,共同促进西安、咸阳两市的经济发展。对于大西安都市圈建设,实现关中城市群崛起,形成以关中城市群为主体、以陕南陕北区域中心城市为两翼、辐射周边区域的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对于推动陕西省产业升级换代,完善产业结构,统筹关中、陕北、陕南三大经济区域,加快实施陕北、关中、陕南、渭北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四)是服务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发展,体现中心城市核心带动作用的需求(五)是打造“西三角经济圈”,壮大西部地区经济实力的需求以西安、成都、重庆三市为核心的“西三角经济圈”,对于完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打造经济互补、辐射全国的第四增长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安已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其作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也日趋明显。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发展建设对于强化西安在西部地区的核心带动作用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六)是体现新亚欧大陆桥中心城市地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需求。可以强化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作用,是西安城市价值充分兑现的重要载体。(一)重大决策的科学论证和技术支撑第一、西安具有优越的区位和发达的交通通信条件二、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丝绸之路线路图西安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全国地理的几何中心全国八大铁路枢纽之一中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西安国际港务区第二、上位规划的有利支撑1、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在全国、全省及全市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中,西安国际港务区是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核心与龙头。新筑组团(西安国际港务区)2、西安城市总体规划西安国际港务区籍以依托发展的新筑组团是主城区外围四个组团之一,到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2.7平方千米以内。西安城市未来将主要向西南、东北以及向北跨过渭河方向发展。西安国际港务区处于城市主要发展方向轴线之上。第三、统筹城乡发展的合理选址西安国际港务区选址位于主城区外缘。区域内地势平坦、建设条件良好,丰厚的文化积淀与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西安国际港务区创造了良好的建设条件。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将对拉大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已被列为国家和全省的重点项目2006年,西安国际港务区被列为陕西省“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陕发改发(2006)877号]。2008年4月1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要求加快推进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9号文件]2008年4月25日,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市一级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市编发(2008)7号]。2008年12月,国家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外汇管理局联合下发文件,批准西安建设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西安保税物流中心。[国家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外汇管理局署加发[2008]515号]同时,自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组建以来,省市主要领导多次莅临西安国际港务区检查指导工作,对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建设做出重要指示。良好的客观基础条件,国家和全省重点建设项目的优势,为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的紧迫性分析(一)面临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转型时期(二)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商贸物流业提升的重要时期(三)面临物流资源分散、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困难时期(四)面临关注民生工程、城乡统筹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第三部分规划一、总则本次规划的规划原则为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动态规划原则以及生态化、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原则。(一)规划原则(二)规划目的(1)科学确定发展定位,构建商贸物流体系;(2)加强城市路网衔接,疏导内外综合交通;(3)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合理规划功能布局;(4)完善公共基础配套,凸显东部新城形象。(三)规划范围建设区:西沿灞河,北至铁路北环线,东至西韩公路,南接西安绕城高速,总用地范围44.6平方公里。起步区:西沿灞河,北达集装箱中心站,东至西韩公路,南接西安绕城高速,总用地范围28平方公里。依据人口容量计算:一期建设区内规划人口为28.65万人。灞河绕城高速渭河临潼区(四)规划年限近期:2009—2012年远期:2013—2020年二、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一)科学合理确定发展定位,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定位为:是西部大型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地,是体现新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中心城市价值的重要载体,是率先实现西部地区“第二次现代化转型”的城市综合新区。(二)疏导对内对外综合交通,加强城市交通衔接第一、加强航空联系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日常航空运输由咸阳国际机场承担,应急物流运输由窑村机场承担。规划在铁路北环线以北,新增一条高速公路联络线,实现西安国际港务区与西安咸阳机场的快速连接;区域内规划红线宽度60至120米的主干路,同时建立与窑村机场的便捷联系。第二、对接外围交通加强西安国际港务区主干路与三环、绕城高速等快速路及其他对外公路的联系,实现与外围交通的对接。规划新增高速公路联络线,保留原有两座互通式立交。规划控制范围内新增五座互通式立交,规划控制范围外拟增两座互通式立交,建立与西禹高速、西铜高速、机场高速公路的快速对接。第三、衔接区域功能规划的快速路、主干路通过城市快速连接线、绕城高速、三环、草临路等与经开、浐灞、阎良、未央、灞桥、临潼、高陵的路网衔接,加强了与城市其它功能区域的便捷联系。西安国际港务区远景发展用地远景发展用地第四、建设内部路网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内部路网采用方格网形式,形成“五横五纵加一环”的主干路网格局。规划增加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内部主干路、次干路,尤其是支路的路网密度,形成干支结合,内外畅通,布局合理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第五、设立轨道站点西安国际港务区有地铁一号线、地铁三号线引入。地铁线网原规划一号线由后围寨起,经由纺织城,向东抵达临潼,本次规划建议将一号线经纺织城,延伸至西安国际港务区南端。三号线线位由侧坡村起至西安国际港务区;轨道线路的引入及站点的设置,将极大改善西安国际港务区与其它城市功能区的人流交通。第六、实现货畅其流(1)铁路西安铁路货运枢纽北环线东起陇海线新丰编组站,向西经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跨灞河、渭河延伸。便捷的铁路输运系统和集装箱中心站确立了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物流中心的地位。(2)公路西安国际港务主要对外道路为国道主干线GZ40、快速连接线、北三环、绕城高速路、省道106、草临路。(3)物流对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物流功能区,采用半封闭式园区,使功能区内物流与城市交通实行有效分离,对外物流与其它交通进行适当分离。通过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实体交通方式的组合,最终实现西安国际港务区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配送集疏运系统。三号线一号线三号线一号线第七、设置公交枢纽结合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产业特点及用地布局,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内规划长途客运站一处,位于港务南路南侧、杏园立交附近;规划设置公交枢纽站点及公交保养场一处,位于草临路以北;规划地铁车辆段一处,位于草临路以北。(三)合理确定功能布局结构,凸显东部新城形象第一、确定功能布局规划本着因港而生,由港而兴的规划理念,将物流园区的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形成有利于港城共生共荣的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形成六大功能主轴,八大功能分区的功能结构模式。六轴:绕城高速-三环路、西禹高速、规划高速联络线、草临路、纺渭路及港务西路。其中绕城高速、西禹高速、规划高速联络线为交通功能轴,草临路、纺渭路、港务西路为综合功能轴。八区分别为:集装箱作业区、综合保税区、国内贸易区、综合服务区(物流CBD)、居住配套区、应急物流园区、产业转移承接区、城乡统筹建设区。(三)合理确定功能布局结构,凸显东部新城形象第一、确定功能布局规划本着因港而生,由港而兴的规划理念,将物流园区的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形成有利于港城共生共荣的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形成六大功能主轴,八大功能分区的功能结构模式。六轴:绕城高速-三环路、西禹高速、规划高速联络线、草临路、纺渭路及港务西路。其中绕城高速、西禹高速、规划高速联络线为交通功能轴,草临路、纺渭路、港务西路为综合功能轴。八区分别为:集装箱作业区、综合保税区、国内贸易区、综合服务区(物流CBD)、居住配套区、应急物流园区、产业转移承接区、城乡统筹建设区。(三)合理确定功能布局结构,凸显东部新城形象第一、确定功能布局规划本着因港而生,由港而兴的规划理念,将物流园区的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形成有利于港城共生共荣的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形成六大功能主轴,八大功能分区的功能结构模式。六轴:绕城高速-三环路、西禹高速、规划高速联络线、草临路、纺渭路及港务西路。其中绕城高速、西禹高速、规划高速联络线为交通功能轴,草临路、纺渭路、港务西路为综合功能轴。八区分别为:集装箱作业区、综合保税区、国内贸易区、综合服务区(物流CBD)、居住配套区、应急物流园区、产业转移承接区、城乡统筹建设区。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比例人均(28.65万)1R居住用地802.219.6282公共设施用地471.911.516.5C1行政办公用地59.11.42.1CC2物流综合配套用地58.11.32.0商业金融用地175.64.36.1C3文化娱乐用地39.61.01.4C4体育用地53.01.31.8C5医疗卫生用地18.70.50.7C6教育科研用地67.81.72.43W物流仓储用地876.621.430.6仓储用地127.83.14.54M一类工业用地103.72.53.65S道路广场用地662.716.223.16T集装箱中心站1684.15.9对外交通用地11.50.30.47U市政公用设施84.82.13.08绿地793.819.227.7GG1公共绿地535.513.018.7G2防护绿地258.36.39.0非建设用地面积157.5——建设用地面积4103100143.3类别名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居住用地19.6物流产业用地30.6道路广场用地15.7公共绿地13.1类别名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居住用地20~32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