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0-16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①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②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③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④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章》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P22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P23-25内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意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5、如何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P28-32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6、如何理解发展的实质及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P36-37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原因如下: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而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不可避免。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面正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7、如何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0-41(1)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的趋势。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两者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2)作用: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矛盾统一体的发展;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8、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意义?P42-431)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2)矛盾的特殊性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3)辩证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①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②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下可以相互转化。4)意义:①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②是客观事物科学的认识方法。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④为我们大学生成长提供了科学的方法。9、如何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P43-44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有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③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④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10、如何理解辩证否定观及其实践意义?P44-45(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2)意义:辩证否定观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辩证否定观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11、如何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P48①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②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心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它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③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而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第二章》1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62-6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某种生活和生产的需要。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13、为什么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P64-67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具有摹写性和创造性。①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和本质。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②反映具有创造性。反映的创造性绝不是说认识只是人的主观对客观对象简单、直接的描摹,或照镜子式的原物映现,而是一种在思维中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14、如何理解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P67-73规律: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从实践到认识:采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2)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原因在于:第一,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既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又是理论实现自身的过程。第二,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对于认识运动过程的推移而言的。任何过程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认识是一个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15、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P75-7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类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有限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第二,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①二者相互依存②二者相互包含。一方面,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另一方面,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性的真理。③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真理的相对性向绝对性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是真理的发展规律。意义: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经过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对一切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仍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16、如何理解实践在检验认识过程中的作用?P80-8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①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以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主观认识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只能是作为主客观联系的桥梁、纽带或交错点的社会实践。②从实践的特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