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及预防管理制度建筑工程涉及面广、环节多、管理复杂,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质量隐患,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特将本工程现阶段施工中容易出现的一些施工质量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提出一些预防措施。第一章、模板工程一、出现问题模板轴线偏位、标高不准、支模过程中出现凸肚、缩颈和翘曲,致砼料浇灌振捣时出现漏浆、跑模、模板拆除后出现蜂窝麻面、孔洞、露筋或几何尺寸超出设计尺寸等。二、原因分析1、主要是人为操作不当、放线不准、支模过程中不拉水平、垂直线、不设标准基准线。2、模板不校正、支撑点少且不牢固;模板变形、振动时不均匀,发生错位没有及时发现并调整。三、预防措施1、检查放线准确度,设置水平、垂直基准点,反复检查模板的水平、竖向是否正确。2、检查各支撑点是否牢固、数量、间距尺寸是否合理,消除模板内部、底模、接缝处的杂物,首层支模必须在硬地上施工,如有特殊情况,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支撑沉降变形。3、模板拼装应平整、紧密,缝隙应2mm,且支模牢固,柱与梁接头处的开口位模板必须做至楼板模板的底面,接头处支模平直、不变形。4、在施工缝面位置开100×100mm生口模板,以清除杂物,柱、墙模板底脚应留≥200×200mm生口模板,墙按≤1000mm设置。5、浇筑砼前应全面检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垃圾。6、现浇砼结构的底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后浇带浇筑砼后,砼强度必须达到100%设计强度和28d后方能拆除模板。第二章、钢筋工程一、出现的问题钢筋规格,布筋间距尺寸与设计图纸不符,墙、柱、主筋偏位,楼板及悬挑板上筋下陷,同截面接头过多,绑扎及焊接不符合规范要求,露筋、骨架歪斜和基础钢筋倒钩等。二、原因分析砼保护层垫块厚度、间距、支撑“马扎”放置不符合要求,不设定位箍筋,砼浇筑时无护筋作业人员;绑扎不牢、绑点太稀,人为踩踏又不及时校正等。三、预防措施1、浇筑楼板混凝土前,柱子应设定位箍筋,箍筋绑扎牢固或焊接,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安排护筋人员,发现倾斜、偏位等现象及时进行纠正。2、梁柱钢筋在下料时,下料人员应考虑钢筋连接位置不能设置在非连接区域内,同一连接区内的接头不能大于50%。3、对于所有构件,均须绑扎保护层垫块,合理设置垫块位置及间距。4、板面受力钢筋应用钢筋支架做保护层垫块,支架与面、底筋绑扎固定,并按以下要求设置:板面受力钢筋直径d≤φ10时,采用φ10做钢筋支架,按纵横长度≤500mm设置;板面受力钢筋直径d≥φ12时,采用φ12做钢筋支架,按纵横长度≤800mm设置。5、主要“行人道上”放置跳板,避免施工人员在已铺好的钢筋上行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第三章、砼工程一、出现的问题: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烂根”、缺棱掉角、调口变形、缝隙夹渣,裂缝、表面不平整等。二、原因分析:振捣不均匀、漏振、浇筑过程中停歇时接合部混有杂物、表面抹压不实、拆模过早、养护不充分等。三、预防措施:1、浇筑砼前,施工班组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及施工机具准备充分。对于浇筑的部位,用清水对模板充分湿润,增加砼的流动性,保证拆模后观感质量。2、浇筑砼时,应振捣充分,不能出现漏振、少振的现象。对于柱砼浇筑的过程中,振动棒应伸至柱根部,在振捣时,须安排作业人员在下面观察,当柱根部有浆溢出时,才证明振捣到位。当梁底部钢筋较密时,振动棒必须插至底部钢筋处,并增加振捣时间,保证梁底有混凝土或砂浆填充密实,防止梁底出现大面积蜂窝或孔洞。3、在浇筑楼梯间砼时,不能因为浇筑不方便而减少振捣;对于剪力墙旁的楼梯间,应合理安排浇捣顺序,保证剪力墙及楼梯间都振捣密实。4、浇筑楼板砼时,采用绷线的方式,控制板面标高及平整度,平整度应控制在+8mm、-5mm的范围内。在砼终凝前,必须进行多次抹压,以减少楼板表面因砼收缩而产生的裂缝。5、浇筑完成后,应仔细检查是否有砼浇筑不到位的部位,对于细部结构是否存在处理不恰当的地方。并派人对部分部位溢出的砼进行清理。6、留置施工缝及后浇带的处理必须符合以下要求:Ⅰ、砼抗压强度达到1.2N/m㎡后方可进行处理,后浇带的处理按设计及规范要求;Ⅱ、清除杂物、水泥薄膜、松动石子、软弱砼层,并将缝面凿毛和进行润湿(砼不得积水);Ⅲ、整理钢筋,后浇带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处理;Ⅳ、浇筑砼前,缝口处应先铺上与砼同成份的水泥砂浆层,厚度10-15mm;Ⅴ、浇筑时,振捣应从外向施工缝方面推进,振捣时要避免触动钢筋,在离施工缝800-1000mm处停振,用人工将缝处细致捣实,使新旧砼紧密结合。7、砼浇捣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Ⅰ、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砼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Ⅱ、根据气候条件,淋水次数应能保持砼处于润湿状态;Ⅲ、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应全面将砼盖严,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Ⅳ、当日平均温度低于5摄氏度时,不得淋水。8、砼强度达到1.2N/m㎡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