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延期8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经济分析(模拟卷一)(课程代码:30445)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提出著名的“看不见的手”这一概念的是A.大卫•李嘉图B.亚当•斯密C.马歇尔D.色诺芬2.古典经济学最核心的概念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B.边际效用C.商品D.供给与需求3.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弗里德曼B.托马斯•萨金特C.拉弗D.卢卡斯4.生命周期假说理论的提出者是A.弗里德曼B.莫迪至亚尼C.凯恩斯D.库兹涅茨5.价格的变动对总支出曲线(IS曲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替代效应和A.庇古效应B.财富效应C.互补效应D.收入效应6.当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此时的均衡被称为A.短期宏观经济均衡B.短期微观经济均衡C.长期微观经济均衡D.长期宏观经济均衡7.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由四个阶段构成,其中第四个阶段是A.萧条阶段B.衰退阶段C.复苏阶段D.繁荣阶段8.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收入分配()A.高度平均B.相对平均C.较为合理D.差距偏大9.在经济学中,两者互为互补品的是()A.乒乓球与球拍B.橘子与橙子C.大米与面粉D.汽车与自行车10.中央银行最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改变贴现率B.改变存贷款利率C.公开市场业务D.改变法定准备金率11.在经济周期的划分中,持续时间为40~〜60年(平均为50年)的长波周期被称为()A.基钦周期B.康德拉季耶夫周期C.库兹涅茨周期D.朱格拉周期12.从组织结构对中国经济转型进行解释的学者是()A.钱颖一B.林毅夫C.麦克米伦D.诺顿13.宏观经济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其标志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发表,该书的作者是()A.马歇尔B.萨缪尔森C.凯恩斯D.弗里德曼14.在资本市场上,用来表示货币“价格”的是A.利润B.地租C.工资D.利息15.人们根据上一期所观察到的通货膨胀来形成他们对本期通货膨胀水平的预期。持这一观点的是A.理性预期理论B.适应性预期理论C.非理性预期理论D.经济周期理论16.用来说明投资的变动如何引起国民收入的倍数变动的原理称为A.乘数原理B.加速原理C.加数原理D.乘数—加速数原理17.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凯恩斯B.曼昆C.弗里德曼D.卢卡斯18.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学者是A.色诺芬B.李嘉图C.亚当·斯密D.马克思19.当基尼系数为0时,表示收入分配A.绝对平等B.高度平均C.相对平均D.较为合理20.一国产品与另一国产品的交换比率称为A.名义汇率B.实际汇率C.固定汇率D.浮动汇率21.PPI代表的是()A.生产者价格指数B.消费者价格指数C.消费者信心指数D.经理人采购指数22.我国的价格双轨制开始于()A.1979年B.1980年C.1985年D.1994年23.以下不属于“自然”失业的是()A.周期性失业B.季节性失业C.摩擦性失业D.结构性失业24.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A.增加劳动B.增加资本C.技术进步D.增加投入25.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的第二个阶段是()A.繁荣阶段B.衰退阶段C.萧条阶段D.复苏阶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26.资源稀缺性对社会产生造成的极限可以利用________来加以描述。27.在________下,对经济变量的预期平均值总是等于该经济变量的实际值。28.政府通过市场来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是_________。29.一般意义上,由于时滞产生的时间和性质的不同,内部时滞又可分为3种: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_______时滞。30.在凯恩斯主义收入一支出分析框架中,构成总支出的投资支出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和_____投资三大类。31.国际收支平衡表运用的是__________记账方法。32.衡量整体经济状况的三个关键变量是____________、一般价格水平和失业率。33.宏观经济学的三大主题是经济增长、____________和充分就业。34.当价格总水平以两位或三位数的速率上升时,称为_____________。35.当某种商品的意愿供给超过了意愿需求,说明市场存在着__________。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货币政策37.国际收支38.国民收入39.摩擦性失业40.名义汇率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周期性失业给经济带来的危害。42.为什么说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影响比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更大?43.简述衡量货币的几种方式。44.简述技术创新的类型。45.简述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收入分配结构失衡问题的主要表现。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47.中央银行是如何通过贴现率来影响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