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变重庆市武隆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邹翔宇一、社会史观含义:主要是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即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等。研究意义:马克思:“现代历史著述方面的一切真正进步,都是当历史学家从政治形式的外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深处时才取得的。”李大钊:“历史这样东西,是人类生活的行程,是人类生活的联续,是人类生活的变迁,是人类生活的传演,是有生命的东西,是活的东西,是进步的东西,是发展的东西,是周流变动的东西。……我们所研究的,应该是活的历史,不是死的历史。”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知识点梳理复习:(一)近现代服饰的变迁:阶段表现服饰特征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饮食居室建筑社会习俗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装:旗袍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宁装、连衣裙干部装、绿军装政治色彩强烈独立自主,巩固独立,政治挂帅多元化个性化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传统中餐到鸦片战争后中西餐并存传统民居(北方四合院)→中西合璧→新式住宅(别墅等)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对包办主张婚姻自主丧葬:丧礼趋于简化礼仪:剪辫易服、放足、实施公历、点头鞠躬握手,女子地位异彩纷呈◆知识延伸:(1)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外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内因:中国社会新兴进步力量发展努力。西方自由平等、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开放等进步社会思潮影响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政治—思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文革”、改革开放(社会重大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推动)(2)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带来的影响?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1、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2、受西方影响明显,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3、随着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4、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沿海→内地;城市→农村)5、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和促进中国社会向前发展。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社会变迁不能脱离国情而存在,继承与发展是必然趋势。(3)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史料研究:(2013·重庆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根据材料,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史料研究:婚俗变化材料1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2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1.(2014·江苏高考)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2.(2012·浙江文综卷)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3.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本质是()A.传统习俗根深蒂固B.社会风俗的西方化C.文明的交融与转型D.对“文明结婚”的抵制◆试题调研:CCC考点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识点梳理复习:(一)交通、通讯工具的革新:近代现代交通陆地海上空中邮政电信①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②城市交通:1916年,天津建成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③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京张铁路)①197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②2006年青藏铁路贯通187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第一艘轮船,1872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20世纪20年代初,民航事业起步,30年代中期已形成航空网。①1866年开始试办,1896年正式成立;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得到进一步扩展。①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②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③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知识延伸:(1)促进中国近代交通、通信发展的原因?外因:内因:外来交通、通讯技术传入的推动(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中国,为近代交通通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发挥聪明才智;①经济:②政治:③文化:政府的大力提倡(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2)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影响?(1)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2)加速了城市化进程。(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4)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积极:消极:①带来城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的负面影响和能源危机。②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于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材料1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开通之日“但闻辙轨摩荡声甚属,而人已如电掣飙驰,随之以去矣。乘者、观者一齐笑容可掬,啧啧称叹……”。不料未过多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在达十余年的铁路之争中,反对修铁路的理由包括:(一)扰民;(二)夺民生计;(三)为外敌“缩地”,便其运兵;(四)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甚至有人说:修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而非千万人之公利”。材料2义和团曾经张贴“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大轮船”的揭贴。(1)依据材料1、材料2,概括关于铁路问题的共同主张,分别说明其原因。◆史料研究:共同主张:都反对修铁路原因:清政府中有人认为修铁路扰民,导致失业,便于列强运兵,雇洋人修路导致白银外流。义和团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农民阶级受落后生产方式的限制,盲目排外。材料3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止1898年11月)。材料4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部分是靠外国资金建设起来的,经营权也大部分落入外国公司或外国政府手中。1894年自主铁路为21%,以后便在6.9%至15.7%之间波动。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761千米,其中有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2)简要分析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真实目的。据材料3、4概括晚清及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的主要特征。目的:这是列强资本输出的重要形式,通过修筑铁路攫取中国的财富;运输军队延伸侵略势力,便于对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加深了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特征:清朝时期,列强控制了中国的铁路修主权;民国时期,中国自主修筑铁路的比例有所增加,但铁路主权仍受到严重损害国名在中国投资的铁路共计英国2800英里6420英里俄国1530英里德国720英里比利时650英里法国420英里美国300英里材料5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所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材料6据袁昶估计,庚子(1901年)前后,仅顺天府(清朝时北京称京师顺天府)属州县的穷民之中,“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材料7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3.根据材料5、6概括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影响。4.结合史实说明新中国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影响: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带动了与铁路有关行业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与铁路交通相关部门的生产;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前提);政府重视;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推动。1.(2010·天津高考)“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2..(2010·福建高考)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高考试题调研:BA考点三大众传媒的发展(一)大众传媒的发展:知识点梳理复习:大众报业的发展广播影视的普及互联网西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1873年,《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实现了专门分工。广播:①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②过程:第一座广播台、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电影:①过程:首次放映电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电视:①问世:20世纪30年代②过程:中国第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