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页信息窗2的内容,学生上节认识了“同数连加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二、教学对象“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个性表达,使学生体会到相同加数连加加法运算的局限性。3.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4.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三角形、数数棒等五、教学过程2(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吧。2、多媒体播放课本魔术师表演的课件,学生认真观看(出示课本信息窗2)。教师询问学生:魔术师进行了哪些表演?从舞台上你发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预设:1、8串葫芦,每串5个;2、3个笼子,每个笼子里有4只小鸟;3、4盏聚光灯,每盏灯有6只灯泡······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学生交流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预设:1、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2、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一共有多少盏灯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性地板书问题。【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亲切自然的交流及学生喜欢的魔术表演,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并结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在练习本上写出问题的算式。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写算式。预设:5+5+5+5+5+5+5+5=4034+4+4=126+6+6+6=24师: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如果魔术师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20串呢?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究,教师适时进行指导,鼓励表扬想到用乘法计算的同学。教师明确交流目的:把你的想法讲给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听,看谁讲得最清楚,最明白。听的同学要仔细听,想一想他的方法跟你的一样吗。【设计意图: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交流,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去发现、去理解。】(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班内交流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组的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积极举手分享自己的成果)2.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的成果预设:1、数一数:5、10、15、20、25、30、35、402、用加法计算:5+5+5+5+5+5+5+5=40(有的同学说求8个5的和用加法计算太麻烦了,可以用乘法计算)3、用乘法计算:5×8=40或8×5=40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两个乘法算式,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写?8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8个5相加,当加数相同时,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8表示个数,5表示相同加数,40是8个5相加的和。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对学生给予表扬:同学们真聪明!在加法算式中,这两个数叫加数,那乘法算式中的这两个数叫什么呢?这个符号“×”,它叫什么呢?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乘法算式中的两个数叫因数,“×”叫乘号。45×8=40读作:5乘8等于408×5=40读作:8乘5等于40↓↓↓↓因数乘号因数积3.现在你能把另外两个问题也用乘法表示吗?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乘法算式,2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写完找学生来读一读。预设:3×4=12或4×3=124×6=24或6×4=244.小结:同学们真是善于探究、思考的好孩子,现在我们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但如果相同加数的个数很多,用连加来计算太麻烦,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比较方便。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探究、交流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迫使他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感受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的意义。借助于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比较,让学生熟记乘法的各部分名称,帮助理解乘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乘法的计算打下基础。】(四)动手操作、练习乘法1.示范操作:教师用数数棒来摆三角形,先横着一行摆3个小三角形,摆2次;或先竖着摆2个小三角形,摆3次。提问:老师先摆了几个小三角形?摆了几次?要求一共摆了几个小三角形,怎样列式?这道题目可以让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2个3相加和3个2相加,乘法算式都可以表示为:2×3或3×22.学生操作:学生用小三角形摆6个4或4个6,摆完后教师让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以肯定。3.我们也是小魔术师: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手指的展示,让其他同学列乘法算式。5【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感受乘法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使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数学书第6页自主练习第2题的1、2两小题【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的练习,让学生说清楚列式的理由及两个因数表示的意义,进一步熟悉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乘法概念的理解。】2.巧填符号5()3=155()3=85()3=25()5=05()5=105()2=10【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巧填符号来进一步掌握乘法与加法和减法的区别。】这两道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乘法的意义3.数学书第8页自主练习第6题(温馨提示):让学生先想一想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交流后再进行连线,熟悉求几个几相加的乘法表示方法,注意题中的“4+4+4+4+4”是多余信息。4.数学书第8页自主练习第7题6【设计意图】:做这一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弄清题意后说一说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例如明确“2×4”既可以表示2个4相加,也可以表示4个2相加,再根据算式画图,以增加练习的开放性和趣味性,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5.生活中的乘法(1)3个星期有()天。(2)我们每天在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小时。(温馨提示):这两道题目要让学生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去寻找信息,第1题求3个星期多少天,首先学生要明白一个星期7天。第2题要求一周在校学习多少时间,就必须知道一周只上课5天,学生可以交流讨论小组合作完成。6.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够正确写出求几个几相加的乘法算式,体会到了乘法算式的优越性和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7.小资料:乘号的来源乘法(Multiplication)是最早产生的运算之一,且出现于人类最早的文字记载当中。乘号是根据加号变化来的,乘法运算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运算。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于1631年在其著作《数学之钥》(clavismathematicae)中首次以“×”表示两数相乘,即现代的乘号,后日渐流行,沿用至今。六、板书设计变葫芦——乘法的初步认识5+5+5+5+5+5+5+5=40(个)8个5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75×8=40读作:5乘8等于408×5=40读作:8乘5等于40↓↓↓↓因数乘号因数积七、教学反思1.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我感觉亮点之处有:(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这节课根据二年级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课初观看魔术表演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2)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学生在写8个5相加、3个4相加、4个6相加这几个加法算式时,亲身体会到用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为乘法的产生提供了厚实的经验积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方便。(3)注意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师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的空间,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思维得到真正发展,引出乘法算式,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张扬,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2.使用建议:这节课是由魔术师的魔术表演来引入的,为使课堂更加开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进行游戏实验,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去探索和交流,有更多的生成和收获来分享,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加法和乘法转化的过程。。3.需破解的问题: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难,但是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对于乘法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乘法的意义,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又能愉快的学习,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滕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刘利平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