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决定教师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全身心的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投入地工作的程度。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提高自我调节的水平,增强心理适应的能力,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有效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领导应关注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关注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如学校领导要转变领导观念,发扬民主,关心教师,认识到教育不与心理学结合就不可能取得理想效果,教师没有健康的心理,教学也是低效的。所以作为学校领导要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配备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不是已有知识的简单再生产,而是促进知识由外在形态向内在形态转化的复杂过程,所以教师需要了解从事教学工作的相关知识,如有关教育过程和教育对象、教育活动的知识,关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知识,没有这些知识,无疑于盲人骑瞎马,工作就不会取得理想效果,所以作为学校领导应就教师实际情况不时给教师“充电”,为教师创设学习条件,强调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作为教师,真正能达到心理健康的较高水平,还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融会贯通,掌握其精髓,领会其实质,在结合自己的体会加以灵活应用,使教学工作收到较好效果,使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二、教师应积极对待工作,不断自我完善。如果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感到单调、乏味枯燥,就会使的日常的教学工作变成了一种负担,甚至觉得是在浪费生命,于是,情绪就会消沉,2甚至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培养工作兴趣,转变工作态度,认识到教育工作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应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工作,重新树立淡泊名利,甘做人梯,在三尺讲台奉献终生的教育态度;通过转变工作方式,丰富工作内容,确定恰当工作目标,树立工作典范,保持积极心态,转变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健全心理,使自己思想得到升华,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就能在心理健康的实践能力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教师有其共同的特点,即:把教育工作视为“事业”,从而积极工作,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样的教师在工作中就会就会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才智,并从自己的工作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只有热爱教育工作,把工作当作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通过内省,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改进;通过慎独,养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利用各种教学活动,主动争取锻炼的机会,积极征求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经常虚心求教,严于律己,自身的缺点和毛病就越来越少,其修养水平会越来越高。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对待工作,珍惜各种锻炼机会,丰富自己的经历,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加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使得自身心理健康不断趋于完善。三、教师应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教师要有心理保健意识,要认识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维护,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心理医生只能做到“助人”,因此教师应善待自己、帮助自己,应注意从自身的调整和改变入手,要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来维护心理健康。第一,教师要正确了解自己,确认自我价值,并接受自己。大多教师一向都比较重名利,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如果欲望想得到的东西太多,如果欲壑难填,就心生痛苦;若能把“物”看的轻一点,把“名”看的淡一点,认识到各种荣誉称号,高级职称,考究的服饰,豪华的家具给人带来的幸福是有限的,穷人有穷人的快乐,富人有富人的苦恼。少一点物欲,少一点名利之心,多一点精神追求,可以让我们活的更充实。古人早有明训:“人贵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教师,要正视现存的不公平现象,明白生气并不能改变不公平的现状,学会使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心理上的平衡。由于很多教师自我认知偏差,不能正确把握自己而带来诸多心理问题,因而形成3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如果一个教师能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并体现自身的价值。第二,教师要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在心理疾病中具有核心作用,积极的情绪对健康有增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不仅对健康有减力作用,且易导致人的心理障碍。而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的教育对象,迅速变化的世界,难免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反应,若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还会投射到学生身上。当教师心怀不良情绪时,可以试一试情绪调节法,以保持心理平衡,也可以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知足常乐,对自己的进步,努力之后取得的成绩、现状感到满足,就可以使紧张疲惫的心灵稍微安息;但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养精蓄锐后,充满希望,精力充沛地再去奋斗。教师还可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等方式淡化心中的不良情感,排遣心中积蓄的烦闷;也可以通过找人倾诉,在不妨碍或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合理宣泄;也可转换思维方式,变换各种角度思考问题,才会有更合理的认知,才会产生稳定的情感,当遇到挫折和不幸时应对自己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上这些都是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的好方法。第三,教师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将对人的健康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具有良好人际交往的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愈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社会的适应力也就愈强,在社会生活中也就愈成功。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满足人的心理需要,能使人产生一系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保持愉快的心境。因此,教师要学会与人交际,善于与人交际,善于与人交往,乐于与学生交往,特别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争取领导的支持,与同事能团结协作,将自己和谐地融入周围的环境之中。教师在工作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总结人际交往中的成败得失,并使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得到切实改善,建立一种宽松、温馨的心理氛围和工作环境,对保证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教师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观,有认真敬业的精神;投身工作,乐于助人,乐于奉献,善解人意的品质;有诚恳、善良、耐心细致、平以近人的性格,襟怀坦白,处事有方,言行一致等健康的心理,既有利于在学生中造成威信,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又有利于自我完善,4促进健康水平的发展。教师在工作中积极进取,注重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成长,乐观积极地热爱教育事业,善于自我调节和控制;乐于合群,融洽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合理作息,科学用脑,淡泊名利,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健康心理,形成健全心理,健全人格,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真正成为素质教育中合格的现代化教师。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