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徐闻县中医医院急诊科陈升王2【急性心肌梗塞(AMI)】急性心肌梗塞: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轻者无明显明显异常。欧美多见,我国较少。北京、天津华北地区较华南,华东稍多。3【发病机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建立时,下列原因加重心肌缺血即可发生心肌梗塞。一、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二、心排血量骤降三、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4【诱因】1、饱餐(尤其是进食大量脂肪)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也高,血小板粘附性增强,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以致血栓形成;2、睡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3、用力大便增加心脏负荷。心肌梗塞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56闭塞血管与梗死部位左冠状A前降支→左室前壁、心尖部、下侧壁、前间隔、前内乳头肌左冠状A回旋支→左室高侧壁、膈面及左房,可累及房室结右冠状A→左室膈面、后间隔及右室,可累及窦房结和房室结7【2、病理】20-30分钟,心肌即可有少数坏死,1-12小时,绝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伴有多量炎症细胞浸润。1-2周后开始溶解吸收,逐渐纤维化,6-8周形成疤痕而愈合→陈旧性心梗。8【临床表现】〖一、梗塞先兆〗多数病人于发病前数日可有前驱症状原有心绞痛近日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较久,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甚至在休息中或睡眠中发作。突发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急性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一过性抬高或降低,T波高大或明显倒置。9〖二、症状〗A〖胸骨后疼痛〗最突出的症状(一)诱因(二)部位(三)性质(四)持续时间及其缓解少数病人可无疼痛,起病即表现休克或急性肺水肿。有些病人疼痛部位在上腹部,且伴有恶心、呕吐、易与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相混淆。10B〖休克〗20%病人,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主要原因有:1、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心源性休克);2、剧烈胸痛引起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3、因呕吐、大汗、摄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11C〖心律失常〗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D〖心力衰竭〗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且不协调,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后期可有右心衰竭。E〖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引起,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出现。12【体征】低BP,HR增快,心尖部S1低钝,闻及病理性S3,S4;或出现奔马律.心律失常,VT多见心功能不全心包磨擦音---反应性纤维性心包炎心尖部粗糙SM----二尖瓣乳头肌功能不全胸骨左下缘粗糙SM----室间穿孔发热1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心电图〗(一)特征性改变(二)动态性改变(三)判断部位和范围14(一)特征性改变1.病理性Q波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2.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3.T波倒置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4.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无病理性Q波。15正常心电图1617(二)动态性改变1.超急性期发病数小时内,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2.急性期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直立的T波,形成单向曲线,1-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病理性Q波或QS波常持久不退。3.亚急性期ST段抬高持续数日于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变为平坦或倒置。4.恢复期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形对称性倒置,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18(三)判断部位和范围可根据出现特征性改变的导联来判断心肌梗塞的部位。如V1、V2、V3反映左心室前壁和侧壁,Ⅱ、Ⅲ、aVF反映下壁。Ⅰ、avF反映左心室高侧壁病变。19部位导联前间壁前壁前侧壁高侧壁广泛前壁下壁后壁右室I+±II+III+avRavL+±⊙avF+V1++⊙V2+±+⊙V3±++V4+++V5±++V6++V7+V8+V9+V3R+V4R+(±)V5R+20〖二、超声心动图〗可检出梗塞部位室壁变薄和运动异常,室壁瘤。〖三、放射性核素检查〗(一)静脉注射99m锝-焦磷酸盐可与坏死心肌细胞中钙离子结合,坏死区心肌显象,正常心肌不显象。(二)静脉注射201铊,因坏死心肌血供断绝不能进入细胞,坏死区不显象,正常心肌显象。21〖四、血液检查〗(一)血象1-2天后白细胞可增至10-20×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可持续1-3周。22(二)血清酶肌酸磷酸激酶(CPK)6-8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高峰。2-3日下降至正常。在其他组织细胞中含量不多,所以特异性较强。CPK同功酶CPK-MB更具有特异性敏感性。谷草转氨酶(AST,GOT)6-12小时开始升高,20-48小时高峰,3-5日恢复正常。因该酶也存在于肝细胞中,所以特异性较差,乳酸脱氢酶8-10小时开始上升,约持续8-14日方恢复正常。23(三)心肌特异蛋白的测定血肌红蛋白2-4小时开始上升,4小时高峰,较血清酶出现早,持续3-5日恢复正常。心肌肌钙蛋白4--6小时开始上升,持续6-7日,特异性、敏感性均很强,是反映急性心肌梗塞有意义的指标。24AST、CK、CK-MB假阳性肝脏疾病(通常ALTAST)、心肌疾病、心肌炎、骨骼肌创伤、肺动脉栓塞、休克、糖尿病甲低25【及时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基础】诊断:典型的临床表现ECG动态演变有任何2个均可确诊心肌酶异常因此,持续胸痛30’,伴出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含NTG1-2#不缓解,ECG前壁(V1-6)、下壁(II、III、AVF、V7-9)导联ST或CLBBB即可确诊。不必等待酶学结果。只有临床症状不典型,或ECG改变难以判断时,方依赖酶学的支持来确诊。26AMI的特殊表现以心衰为首发表现-急性肺水肿以晕厥为首发表现-AVB伴大汗、面色苍白、HR30-40bpm以心源性休克为首发表现-AVB伴BP、HR以上腹痛为首发表现-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27AMI的鉴别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胸痛剧烈,无ECG变化心绞痛-胸痛30’急性肺栓塞-ECGSIQIIITIII气胸-CXR可鉴别心包炎、心肌炎-ECG广泛ST上抬急腹症-有腹部体征,ECG无变化28AMI的治疗--急救处理AMI的两大死因:心律失常(如Vf)和泵衰竭(心衰和休克);过去30年来,AMI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和突破,包括CCU的建立(心电监测、除颤、血液动力学监测),药物治疗进展(-受体阻滞剂、硝酸酯、抗血小板制剂和ACEI),再灌注治疗进展(溶栓和PTCA);30天病死率从CCU前期的30%CCU期的15%再灌注时期的5%。29一般治疗①监测:②卧床休息:③建立静脉通道:④镇痛:⑤吸氧⑥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⑦饮食和通便30再灌注治疗(Reperfusiontherapy)能使急性闭塞的冠脉再通,恢复心肌血流和灌注;能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血液动力学;能保护心功能,预防心室扩大和重塑,预防心衰发生;降低住院病死率,并改善长期预后;是Q波型AMI最最重要的急救措施,而且开始越早越好;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急诊PTCA+支架植入;CABG(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国内条件不具备,国外也没有大量开展,目前,可试用于不能介入治疗的左主干闭塞引起的心源性休克。31溶栓治疗优点:国内已普及和推广;方便,不需特殊的仪器设备和专业人员;基层医院也可开展;再通率可达60-80%。缺点:有禁忌症;TIMIIII级(造影剂量充盈及清除的速度正常,冠脉充分灌注)血流低,30-35%;再闭塞率高,约30%;出血并发症,颅内出血0.5-1.0%。32①ACC/AHA指南列为Ⅰ类适应证: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或提示AMI病史伴左束支传导阻滞(影响ST段分析),起病时间12小时,年龄75岁。对前壁心肌梗死、低血压(SBP100mmHg)或心率增快(100bpm)的患者治疗意义更大。②ACC/AHA指南列为Ⅱa类适应证:ST段抬高,年龄75岁。对这类患者,无论是否溶栓治疗,AMI死亡的危险性均很大。适应症33③ACC/AHA指南列为Ⅱb类适应证:ST段抬高,发病时间12-24小时,溶栓治疗收益不大,但在有进行性胸痛和广泛ST段抬高并经过选择的患者,仍可考虑溶栓治疗.④ACC/AHA指南列为Ⅱb类适应证:高危AMI,就诊时SBP180mmHg和/或DBP110mmHg,颅内出血的危险性比较大,应认真权衡溶栓治疗的益处与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首先应镇痛、↓BP(NTG、β受体阻滞剂),将血压降至150/90mmHg时再行溶栓治疗,可考虑直接PTCA或支架植入术。⑤ACC/AHA指南将其列为Ⅲ类适应证:虽有ST段抬高,但起病时间24小时,缺血性胸痛已消失或仅有ST段压低者不主张溶栓治疗。34①既往任何时间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②颅内肿瘤。曾使用链激酶(5天-2年内)或对其过敏的患者,不能重复使用链激酶。③近期(2-4周内)活动性内脏出血(月经除外)。④可疑主动脉夹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⑤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Hg)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溶栓治疗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35⑥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物(国际标准化比率2-3),已知有出血性倾向。⑦近期(2-4周内)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术或较长时间(10分钟)的心肺复苏。⑧近期(3周)外科大手术。⑨近期(2周)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穿刺。⑩妊娠。36溶栓剂r-tPA(基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K(尿激酶)S.K(链激酶)r.S.K(重组链激酶)其它如APSAC(茴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37溶栓治疗方案U.K国家8.5攻关溶栓方案溶前口服ASA300mg,记录基础ECG,化验血八项,ACT,电解质,肝功能和心肌酶学,并避免肌注药物;U.K150-200万IU+0.9%NS100ml静点30’完毕;溶栓开始后2-3小时内每30’做ECG一份;密切观察患者HR、BP、胸痛变化;捕捉冠脉再通的征象;观察神志变化和出血倾向。24小时内定时测CPK和MB-CK,看酶峰提前与否;溶栓8小时起用肝素7500UIHQ12h7天,同时服ASA300mgQd7天,然后改50mgQd,终身服药。溶栓后监测ACT和出、凝血指标;再通率约60-70%。38冠脉再通的判断胸痛2小时内明显减轻或缓解;ECG上抬的ST段在2hr内回复50%以上;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AW:PVCs,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Vf;IPW:严重心动过缓、BP和AVB),经处理都能恢复;酶峰提前(MB-CK前移到14小时内);39并发症出血:皮肤、粘膜、穿刺点、血尿;有上消化道出血1-2%,颅内出血0.5-1%;过敏:SK(链激酶)常见,寒颤、发烧、支气管哮喘和皮疹;低血压:SK、rSK多见,也可能是下、后壁AMI的再灌注所致。40溶栓治疗的存在问题再通率低,TIMIII/III级血流率60-80%TIMIIII级血流率40-50%禁忌症-适合溶栓者仅50%左右出血并发症-消化道出血1-2%,颅内出血0.5-1%41急诊PTCA+支架优点:冠脉再通率高,约90%;TIMIIII级血流率高达85%;再闭率很低;无出血并发症;禁忌症很少。缺点:需要一定条件设备和一组专业人员;难以普及到基层医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