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构造》课程标准目录一、适用对象.................................................1二、课程性质.................................................1三、课程目标.................................................1四、课程设计思路.............................................2五、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3六、实施建议.................................................4七、课程实施资源.............................................6-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构造》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职三年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二、课程性质《汽车构造》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是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发动机和底盘的构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各总成、零部件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熟悉其部件的拆装方法;掌握汽车的维护和主要总成的检验、修理、调试等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学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原理与维修》、《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为汽修工对现代汽车的检测与维修提供理论保障。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发动机主要总成、零部件一般运动、受力分析。(2)掌握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掌握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4)掌握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的工作原理。(5)熟悉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的工作原理。(6)了解汽车润滑系和冷却系的结构和路径。(7)理解底盘四大系统的组成。(8)掌握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9)掌握汽车底盘行驶系的组成级及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10)掌握汽油底盘转向系的组成及各组成的构造、工作原理。(11)掌握汽油底盘制动系的组成及各组成的构造、工作原理。(12)具有底盘故障诊断的能力。2.技能目标(1)获取信息:能够从较复杂的任务中获取关键信息,并熟练地应用-2-先进手段获得解决任务地信息。(2)自主学习:能够自主学习并掌握新知识、新技能。(3)解决问题:能够自主正确分析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方案。(4)负责耐劳:能够在一定目标下,负责、踏实、稳定、注重质量地完成比较脏累地工作任务。(5)人际沟通:具有较复杂地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6)学会应用标准、规范和查阅手册、图册及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7)与企业联合,进行生产现场设备改造及创新项目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设计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力。(5)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四、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企业工作中诊断和排除汽车发动机、底盘故障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围绕学习任务展开建设。每个学习任务围绕一个客户任务展开,将工作过程、教学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过程进行有机结合。教学的组织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步骤进行。通过各教学情景的实施,使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原理、检修方面的系统知识,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检修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胜任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要求,融操作能力培养和理论知识传授于一体,使理论从属于实践。-3-五、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项目任务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参考课时项目一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课程内容:理论教学:1、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原理。2、掌握典型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和特点。实践教学:拆装汽油发动机。教学要求:1、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及及受力分析。2、该机构的主要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重点掌握活塞、曲轴、飞轮的结构特点。3、活塞裙部的变形规律,活塞环三隙,干、湿式缸套的定位及防漏。4、燃烧室、活塞、活塞环、连杆的结构和特点。理论:10训练:18项目二发动机配气机构结构和工作原理课程内容:理论教学:1、掌握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原理。2、掌握典型发动机配气机构机构的结构和特点。实践教学:拆装汽油发动机。理论:12训练:20-4-教学要求:1、配气机构的组成、作用、结构特点。2、配气相位、气门间隙的概念、定义及相关影响因素。3、配气机构的功用、气门布置形式、凸轮轴的布置形式、凸轮轴的传动方式、气门数及其排列方式。项目三汽车润滑系的结构和路径课程内容:理论教学:1、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原理。2、掌握典型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实践教学:拆装汽油发动机。教学要求:1、润滑系的组成和各组件的结构;2、润滑系的油路分析。理论:10训练:12项目四冷却系统的结构和路径课程内容:理论教学:1、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原理。2、掌握典型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和特点。实践教学:拆装汽油发动机。教学要求:1、风冷、水冷系的作用及冷却介质循环流动管路。理论:10训练:12-5-2、冷却系基本组成和各组件结构,冷却系循环过程。项目五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课程内容:理论教学:1、掌握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原理。2、掌握典型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结构和特点。实践教学:拆装汽油发动机。教学要求:1、汽油机传统燃油供给系的组成、作用及工作原理。2、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量空气系数、空燃比的定义。3、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4、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5、电喷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理论:12训练:18项目六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课程内容:理论教学:1、掌握柴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原理。2、掌握典型柴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结构和特点。实践教学:拆装柴油发动机。教学要求:1、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的组成及各组件的结构、作用。2、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理论:12训练:16-6-3、转子式喷油泵、调速器结构及原理。4、燃油供给系的辅助装置的组成、特点、功用。5、柴油机燃烧室的类型和结构。6、喷油器的组成、工作原理。7、柱塞式喷油泵的组成、工作原理。项目七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课程内容:理论教学:1、掌握汽车传动系的原理。2、掌握典型汽车传动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实践教学:拆装汽车底盘。教学要求:1、离合器的功用、构造、原理。2、手动变速器的功用、类型及工作原理。3、自动变速器的功用、构造、原理。4、万向传动装置的组成,万向节类型及工作原理。5、主减速器、差速器的功用、组成、类型及结构原理。理论:16训练:20总课时理论:76训练:116总课时:192六、实施建议(一)教学方法与建议《汽车构造》是一门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均采用小班分组教学的方式进行,由两名指导老师分小组进行同时授课。操作实习是本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操作实习时一定要认真按照实习要求和实习内容进行。操作实习中,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每次操作实习后,按课题规定的具体实习内-7-容项目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巩固学习的内容,并由指导教师批阅。1.精讲针对《汽车构造》的特点,对于各组成部分的组成、工作原理、拆装顺序和步骤采用理论讲授法。结合学生的特点,必须加强理论的学习,为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情境教学“情景教学法”是以现场为中心,以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的教学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学生通过学习和观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3.案例讨论在教学中安排讨论课,对重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讨论研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观摩实训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车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让学生在“教”、“学”、“做”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5.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大家合作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在完成过程中都是靠所有组员一起合作完成,比如汽车发动机的故障排除,在设置故障时有可能设置了很多个故障,学生在排除的时候往往又会增加故障。所以在发动机故障排除的时候要会合集体的力量,集思广义,这样才能把故障排除。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二)考核与评价本课程考核分为三部分,一是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二是期中阶段性考核,三是期末终结性考核。本课程考试成绩也是由这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作业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8-1.形成性考核:根据项目的要求进行形成性考核。可以通过实操、口试、项目作业等方法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方法、工作安全意识、6S意识、接待客户的礼仪和成本核算方法等。2.阶段性考核:阶段性考核可以根据考核时间、设备及人员配备情况,在重点考核项目(至少选一项)和其他考核项目(可以不选)中选取部分或全部项目进行考核。3.终结性考核:考试项目和考试方法确定后,应按照操作规范,仪器、设备、工具的使用情况,维修方案的制定情况,维修资料的使用情况,维修后系统应达到的技术标准,工作安全、6S及环保意识,接待客户的礼仪和成本核算制定详细的考核方案和评分标准。(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七、课程实施资源(一)教材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故障模拟、观看录像、理实一体教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5.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二)师资-9-1.获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2.获得汽车维修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3.所有上课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三)其他资源在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直观教学的优越性,配合动画课件,有声有影的将汽车构造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晦涩的理论和工作过程动态演示给学生,形象逼真,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