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绪论第一节儿科学的临床特点(一)保健诊疗对象处于不断发育成长的阶段,个体差异大,而且由于年龄所造成的差异也很明显(二)儿童临床诊疗与预防关系密切,要处处从保健预防出发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受孕(受精卵形成)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3.喂养指导。4.传染病预防。(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第二单元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从头部、胸部、下肢)、由近到远(从靠近躯体的关节先动,发育在前)、由粗到细(大动作后才会精细动作)、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3-4天后降到最低点(不超过7~8%)。12个月龄时,体重约为出生时体重的3倍,为第一个生长高峰,出生后第2个体重增长2.5-3.5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进入青春期后每年体重增长4-5kg,为第二个生长高峰体重计算公式:3~12月龄婴儿,体重(kg)=【年龄(月)+9】÷21~6岁儿童体重,体重(kg)=年龄(岁)×2+87~12岁儿童体重,体重(kg)=【年龄(岁)×7-5】÷22.身高:3岁以下应仰卧位测量,称为伸长;3岁以上立位测量,称为身高。新生儿50cm,出生后第1年头部生长最快,脊柱次之;下肢至青春期时增长最快。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青春期又加快,女:8-9cm/年;男:9-10cm/年;持续2-3年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岁)×7+773.坐高: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儿童取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3岁以上取坐位测量,称坐高。代表头颅和脊柱的发育4.头围和胸围:头围的增长与颅骨和脑的发育有关。1岁左右胸围约等于头围,1岁以后胸围逐渐超过头围。如儿童营养不良或胸廓发育差,头围和胸围的交叉时间则推后年龄头围(cm)胸围(cm)年龄头围(cm)胸围(cm)出生时32-3430-322岁48491岁46466岁49-5054-605.上臂围:用来评估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情况。上臂围>13.5cm为营养良好;上臂围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为营养不良(二)骨骼的发育1.囟门前囟:出生时1.5~2cm,12~18个月闭合。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2.脊柱的发育:(3个生理弯曲)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3.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摄左手X线片。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出现;10岁出齐,共10个;2~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小儿岁数1。(三)牙齿的发育乳牙多于生后6~8个月萌出,最早4个月,12个月未出牙可视为异常。乳牙20个,2~2.5岁出齐。2岁内乳牙数为月龄减4~6。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时开始;6岁萌出第一磨牙。(四)运动功能的发育3个月抬头;4个月手能握持玩具且翻;6个月会坐;7个月滚;8个月爬;9个月站;1岁会走;2岁会跳;3岁跑,骑三轮车。(五)语言的发育2月发喉音;3~4个月咿呀发音并能笑出声;5~6个月发单音认识母亲及生熟人;7~8个月发双重音;9个月懂再见;10~11个月模仿成人动作;1~1.5岁能说出物品及自己的名字,2岁用简单语句表达需要。第三单元儿童保健第二节各期保健重点(一)胎儿期及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1、预防遗传性疾病与先天畸形2、患有慢性疾病的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对高危产妇应定期产前检查,必要时终止妊娠3、孕妇营养应做到膳食平衡4、给予孕妇良好的生活环境,减轻精神负担,避免发生妊娠期并发症,预防流产、早产等发生5、预防产时感染6、预防并及时处理围生期婴儿缺氧、窒息、低血糖、低血钙和颅内出血等疾病7、孕妇与丈夫Rh血型不合时,应做好有关实验室筛查,防止发生新生儿溶血症(二)新生儿期保健: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发病率、死亡率高,保健重点在生后第一周。(三)婴儿期保健:(1)提倡纯母乳喂养至4-6个月;(2)定期体格检查;(3)计划免疫初种;(4)促进感知觉发育。(四)幼儿期保健: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传染病预防。(五)学龄前期保健:加强教育,进行视力和龋齿等常见病的筛查和矫治,预防外伤及意外发生。(六)学龄期和青春期保健:1、预防屈光不正、龋齿和缺铁性贫血2、进行法制教育,学习交通规则和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正确坐立走姿势4、保证营养,体育锻炼第四单元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第一节营养基础(一)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供能,熟悉内容)1.基础代谢:婴幼儿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占总能量的50~60%,1岁以内婴儿约需55kcal/(kg.d)。2.生长发育所需:小儿所特有。增加1g体重需能量5kcal。(特有)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分别使代谢增加30%,4%和6%。婴儿此项能量所需占总能量7~8%。4.活动所需:婴儿每日所需15~20kcal/kg。5.排泄损失能量:婴幼儿这部分损失约占进食食物量的10%,每日损失能量8~11kcal/kg。1岁以内婴儿总能量约需110kcal/(kg.d),每三岁减去10kcal简单估计。12~15%来自蛋白质,30~35%来自脂肪,50~60%来自碳水化合物。(二)蛋白质:乳类和蛋类蛋白质具有最适合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配比,其生理价值最高。(三)脂肪: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是主要供能营养素,储能、保暖、隔热和保护脏器、关节等组织的功能。(四)碳水化合物:糖类所供给的的能量为总能量的45%(婴儿)~60%(年长儿),一般占50%。(五)维生素与矿物质: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水溶性(B族和C)。(六)水:(需求量150ml/kg-d)婴儿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0~75%。第二节婴儿喂养(一)母乳喂养1.母乳成分及量:①初乳一般指产后5-7d的乳汁:含球蛋白多,含脂肪较少。②过渡乳是产后7~30天的乳汁:含脂肪最高。③成熟乳为第2~9个月的乳汁。④晚乳指10个月以后的乳汁:营养成分在下降2.母乳喂养的优点(1)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白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乳糖多,微量元素较多,铁吸收率高,钙磷比例适宜。*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于消化。*母乳含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较多,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2)母乳具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作用。(3)母乳几乎为无菌食品,可以直接喂哺,方便又卫生。(4)促进母子感情,有利于婴儿智力发育,使婴儿从感情上亲近母亲。(5)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促使母亲早日恢复;推迟月经复潮,不易怀孕。3.喂养方法:尽早开奶,按需哺乳,每2~4小时1次,每次哺乳15~20分钟4.断奶:4~6个月起可添加一些辅助食品,9-12个月左右可完全断奶。(二)人工喂养:牛乳为最常用者1.牛奶喂养的缺点:酪蛋白为主,不易消化。饱和脂肪酸多,乳糖少,加5~8%的糖。矿物质成分较高,不利于新生儿、早产儿及肾功能差的婴儿。牛奶含锌、铜较少,铁吸收率仅为人乳的1/5。2.羊奶:叶酸含量极低,维生素B12也少,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3.代乳品:以大豆为主的代乳品,可作为3~4个月以上婴儿的代乳品。(三)辅助食品的添加目的:1、补充母乳营养的不足;2、为断乳做准备,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使小儿能适应从乳汁到成人膳食的重大改变;(四)辅助食品的添加原则:从少到多;由稀到稠;从细到粗;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多种;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第三节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自学熟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喂养史对小婴儿的PEM诊断非常重要。此外,腹泻、感染性疾病等可有助于诊断。(一)临床表现:体重不增是最先出现的症状,表现为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首先为腹部,最后为面颊。肌力和肌张力低下,表情淡漠呆滞或烦躁交替出现,运动反应迟钝,食欲低下。(二)诊断:病史+体格测量结果+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1、血浆白蛋白正常应大于35g/l;30-34g/l为可疑,25-29g/l可作为诊断依据,低于25g/l可确诊2、血清前白蛋白正常为150-296mg/l,100-150mg/l为轻度缺乏,50-100mg/l为中度,小于50mg/l为重度。3、尿中羟脯氨酸排出量PEM时尿中羟脯氨酸排出量排出量减少,治疗后排出量增加。(三)治疗原则:去除病因;治疗重点应纠正热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为主,兼顾补充其它营养物质。第四节小儿肥胖症(自学熟悉)小儿肥胖症的主要特点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超过了正常生理需要量,并有害于健康。儿童单纯性肥胖常起始于幼年,4岁左右被称为“危险期”。(一)临床表现:患儿一般表现为活动少,常有性格孤僻倾向;他们的体格发育迅速,身高和体重的增长超过同龄人的上限;身体脂肪呈均匀性增多,以胸部、腹部、臀部和肩膀为著;(二)诊断:主要根据体重的测量结果,体质指数大于等于同性别、同龄儿的第95百分位(成人BMI>30,BMI=体重÷身高2)可以诊断为肥胖症(三)防治原则:1、纠正饮食和生活习惯;2、控制饮食:要确保孩儿的生长发育,控制仅限于一些供能营养素3、体育锻炼;4、心理治疗:肥胖症儿童常有自卑感,不爱在公开场合活动,对治疗失去信心等心理行为障碍5、药物治疗:一般不主张。降低食欲的药物可用于重度肥胖辅助治疗第五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不足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一)病因1、日光照射不足;2、维生素D摄入不足,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吸收不加;3、生长过快:早产儿或双胞胎及多胞胎体内维生素D及钙磷储备不足,生长过快时导致不足,易发生佝偻病;4、疾病因素:肝胆、肠道等疾病影响维生素D及钙磷的吸收5、药物影响: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或糖皮质激素可使其生成减少,造成低钙血症及佝偻病的发生(二)发病机理:维生素D缺乏→血清钙下降→甲状旁腺分泌PTH增加→尿磷排出增加→血磷下降↓↓血清钙正常或下降血磷下降→钙磷乘积下降→骨矿化障碍,佝偻病(三)临床表现:好发于3月~3岁小儿,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及神经兴奋性改变1.初期:多见于6个月婴儿,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易激惹、睡眠不安、夜间啼哭、与温度无关的多汗及枕秃等,Ⅹ线片检查多正常。血钙浓度正常或稍低,血磷浓度降低,钙磷乘积稍低(30~40),碱性磷酸酶增高或正常。2.激期:神经兴奋症状更明显,有明显的夜惊、多汗和烦躁不安,同时出现钙磷代谢失常和明显的骨骼改变。骨骼改变(1)头部:①乒乓球样颅骨软化:6个月内婴儿。②方颅:7~8个月时以额、顶骨为中心向外隆起③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④出牙延迟。(2)胸廓:胸廓畸形多发于1岁左右小儿①肋骨串珠;②肋膈沟(赫氏沟);③胸骨前凸,称鸡胸或漏斗胸。(3)四肢:①腕髁畸形:多见于7-8个月以上小儿,状似手镯或脚镯;②下肢畸形:1岁左右站立行走后小儿,“O”型腿或“X”型腿。(4)脊柱后突或侧弯,骨盆畸形。(5)严重患儿偶受外伤,易发生青枝骨折,且无临床症状血生化及骨骼X线改变:血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