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读书心得陈鹤琴(1892.3.5—1992.12.30)著名教育家,我国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奠基人。他建立并完善了中国化﹑科学化的现代儿童教育理论体系,构建了完整的中国儿童教育结构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福禄培尔”和“中国幼教之父”。二十年代开始,他先后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及江西幼师、上海女师、国立幼专等学校,在我国幼儿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陈鹤琴先生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我国家庭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特别是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天,家庭教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重温陈鹤琴先生有关家庭教育理论的论述,对当今的父母不无启迪和教育意义。陈鹤琴认为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着人一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奠基作用。他在《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家庭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家庭虽然不适专门的教育机构,父母也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但家庭校阅的内容确实十分多而复杂的。小孩子生来是无知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们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是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的最重要因素,恐怕也是父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师。以下是我对先生这一思想的粗浅认识。首先,在儿童的身体健康方面,家长需要培养并且训练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刷牙,洗脸,穿衣,睡觉等等。这些仅仅靠学校老师的教育是完全不行的。我班孩子的现状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诸佳俊是个比较懂事的孩子,在校时几乎不用老师操心,可是每当午睡的时候,他就变成了老大难。开学到现在午睡的次数屈指可数,午睡完全与他绝缘,老师一再强调,他却天天不变,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发现他在家里也不午睡,而且家长对此也不以为然。而幼儿毕竟在家的时间远远超过在校的时间,老师的教育时间很有限,再加上家园教育不一致,这样的结果是必然。此外,家长还应让幼儿参加各种游戏活动,锻炼他们的身体。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画画,拼拼,剪剪,做一些日常生活中他们力所能及的小事。虽然在智育方面陈鹤琴先生不主张过早的让孩子读书写字,但他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让孩子增长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开阔眼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但是家庭教育必须依据幼儿的心理,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练好家庭气氛,这不仅对孩子有积极的教育效果,而且还是孩子形成对人对事正确态度的重要因素和良好起点。“娇生惯养”、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两种普遍存在的态度也是要不得的。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这一现象在我们班也是有所体现的,小班的孩子能自己积极主动吃饭的不多,经过沟通和调查绝大部分幼儿吃饭不用自己动手。而可怕的是家长却认为这样做没什么不好,事实确实这是孩子应该掌握的。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先生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便是“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陈先生指责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认为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与此同时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稚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最后我觉得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和意义非常重大,二者不能脱节,必须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幼儿园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老师可以依托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家长多做沟通,家园共育,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因为家长的知识零碎不系统,因此教师要和家长多沟通,让他们“参与”进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园合作,呼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家园配合,目标一致,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营造一个家园共同关心幼儿成长的良好氛围,教师和家长都是为了孩子,只要家园齐心协力,一定能为我们孩子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陈燕霞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