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理念:1、语言的理解、感悟、应用需要一定的语境。课堂上,着力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语言学习有所依附凭借。如同建立了一个“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角色体验,能够促动学习活动的有效展开。2、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使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使用语言。所以,本设计紧扣一个“读”字,通过各种情境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积累语言;紧抓一个“说”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学会表达。3、识字教学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使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写字教学中增强指导,努力使学生写字姿势准确,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学习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使用积累的语言能续编故事。3、初步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4、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初步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葫芦图片葫芦叶子图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巩固生字(出示儿歌听写生字)师:同学们还记得这首小儿歌吗?声音洪亮地一起读一读吧。(生读儿歌)你瞧有两个生字宝宝藏起来了,借助拼音在注音本上写写哇和挂。(有口wāwā叫有水是山洼有女变娃娃有手高高guà)同学们对照着大屏幕看看你写对了嘛?写对的同学举起你自信的小手。真不错!奖励一下自己吧。(生鼓掌)看来这种根据部首和字义编儿歌的记字办法真不错!能协助我们一类字。(生拍手读儿歌。)(出示短语:雪白的小花细长的葫芦藤可爱的小葫芦)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生自由读词语)问:读着读着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就好像站在了葫芦架下。问:谁还愿意展示你朗读的功力?(生齐读)师: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怪不得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二、理解过程(出示长了些蚜虫的图片,创设情境)师:可爱的小葫芦在慢慢的长大,有一天,一些蚜虫爬到了葫芦叶子上。种葫芦的人会怎么做的呢?我们快快的走进故事看个究竟吧!(生自由读第二段)问:望着这些蚜虫种葫芦的人怎么想的呢?生答: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问: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谁来读读你的想法?问:这位种葫芦的人,你在乎叶子上的这些虫子吗?生答:不在乎(生读)师:有一点不在乎了,语气再强烈点。(再读)师:这位种葫芦的人你在乎叶子上的这些虫子吗?生:不在乎师:你瞧,种葫芦人对蚜虫的毫不在乎就藏在这个小小的感叹号中!(一起读读)老师听明白了你们觉得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他不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说的,你瞧他正站在葫芦架前自言自语呢。师:聪明的你仔细看这儿又有两个感叹号谁能读好?生读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师:这个感叹号中藏着种葫芦人多大的希望呀!你能读出来吗?读出了你心中的盼望。仔细瞧瞧种葫芦人的表情动作请你学着种葫芦人的样子读读。师生接读:瞧瞧这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看着——(生接)葫芦,不看——(生接)叶子,更不看——(生接)叶子上的蚜虫。这就是——盯(出示片卡盯着)师:盯字为什么是目字旁你知道吗?所有种葫芦的人盯着你心爱的小葫芦读一读。(生齐读)瞧瞧你们盯着可爱的小葫芦不由自主的对自己说起话来这就叫——(生接)自言自语小结:他呀心里只关心他的小葫芦,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可他想(生接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的说——(生接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三、探究原因过渡: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了,好心的邻居来劝他,瞧他,一脸的不以为然。(出示图片创设情景)同桌两人一个当邻居一个当种葫芦的人。带着他们的表情一人一句读对话,至少读两遍。(同桌读)哦,老师明白了,你认为叶子上的虫——(生接读)不用治。老师也想当当好心的邻居劝劝他,谁当种葫芦的人?大家都是种葫芦的人。(师生合作读对话)反复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生讲解)师:你们看,这样一说更让我们感到,这位种葫芦的人打心底里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谁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读出你的体会。(生读句子)其实,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说法,下雨了,不能出去。妈妈会说:“下雨了,还能出去?”雨停了,不用打伞。伙伴会说:“雨停了,还用打伞?”上课了,不能玩象棋。老师会说:“上课了,还能玩象棋?”谁来读读这三个句子你瞧这样一反问,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所以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感到很奇怪,反问道: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四、揭示寓意师:种葫芦的人说的对吗?葫芦叶和葫芦到底有什么关系?聪明的你知道吗?指名讲解(倾听叶子的自述)问:你明白了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了吗?谁来说说。生1:叶子是绿色植物的营养加工厂,它把加工好的营养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小葫芦有了充足的营养才能越长越大。师:你有一双认真倾听的神耳朵,了不起。说再来说说?生2:借助太阳公公的光芒,葫芦叶子能制造很多营养。它把加工好的营养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小葫芦有了充足的营养才能越长越大。要是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生长的营养了。师:现在叶子上的蚜虫在一天天增多,好心的邻居快劝劝他吧——(生读)师:种葫芦的人听了感到很奇怪,执迷不悟的说:(生读)师:就这样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讲解)1:他很后悔。2:他很吃惊。你能用上这些词来说说吗?(大吃一惊后悔不已恍然大悟)师:是呀葫芦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不但葫芦和叶子之间有联系的。(板书)任何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当我们不明白时,别人劝说我们时,我们要虚心接受。五布置作业明白了叶子和葫芦的关系,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课下使用积累的词编一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14我要的是葫芦联系葫芦图————葫芦叶图《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从而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所以,这堂课我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语言感受。而语言感受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读”。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设计和引导下,针对性地多读是很重要的。多读能够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能够丰富孩子的想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抓重点段,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抓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个人读、齐读、赛读、范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课文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和技能。不足之处是:提问多了些,散了些,学生回答的面不够广,以后要在优化提问上下功夫。第二课时说课稿设计理念:《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主要是富有生活哲理的寓言、童话。《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属于寓言性质的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邻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本堂课是第二课时,我将目标确定为:1、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积累优美词句。2、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懂得课文中蕴涵的事理。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重点:1、通过品词品句,指导朗读。2、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难点:弄清葫芦掉落的原因。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引入。以介绍新朋友-----葫芦宝宝引入生词复习,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堂课我“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二、读中体会图文结合,读出可爱。以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读让学生感受“细长”“满”“绿”“雪白”描绘出了葫芦藤的形状、叶的茂密,叶与花的颜色,学习积累优美词句。产生对葫芦的喜爱之情,并引导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读中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首先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找出种葫芦人对葫芦喜爱的句子,抓住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体会。在品词品句中让学生带着对葫芦的喜爱,再从读表现出来。三、读中探究葫芦掉落的原因。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质疑------探究原因-----悟出原因(一)质疑。通过图让学生看到一个个葫芦掉落的景象,引发学生主动产生了问“这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了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二)探究原因。对新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只虫子怕什么?”“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安排了读一读,比一比,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让学生从反复地读中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三)悟出原因.在前面读的基础之上,学生就能很轻松地悟出葫芦掉落的原因,懂得了课文所蕴涵的事理。总来说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四、发展思维、培养想象水平语文课程要求在发展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发展思维水平,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于是我设计了: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让孩子实行想象续编故事。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自己水平有限,肯定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真心地希望各位领导、老师能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