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大展台】参考答案:①客观世界②过程及其结果③能动性④社会关系⑤认识发展⑥唯一标准⑦正确反映⑧客观性⑨条件和范围⑩具体的历史⑪反复性⑫螺旋式上升【助记小窍门】【理解记忆】1.把握实践的含义,应注意抓住两个关键词:一是改造世界(非认识世界),二是改造客观世界(非主观世界)。2.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时,首先注意强调的应是认识的变化,而非认识的来源,其次应注意从认识的产生、认识工具、认识能力三方面理解。【比较记忆】1.对实践特点的认识实践活动和意识活动一样,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但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2.对真理客观性的认识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有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图解记忆】核心考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1.实践(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特点。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因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活动,并且是历史的发展着的2.实践决定认识表现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知识拓展】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这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破】1.理解实践含义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2)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2.理解两个“不等于”(1)人的活动≠实践活动。人的活动可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是实践。(2)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即直接经验(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和间接经验(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考题体验】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实践决定认识,①颠倒了这种关系,是错误的。②正确表明了这种关系是正确的。③否认了人的思维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④正确。2.(2013·浙江文综)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选D。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题目问的是“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的原因,即人类追求真理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既有认识主体方面的原因,也有认识客体方面的原因,①③正确解释了原因,应当选。②④表明的是实践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与题干设问不能构成因果关系,应排除。【加固训练】1.(2013·海南单科)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③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①说法错误,认识和实践的矛盾是可以克服的。塑料袋在发明后被称为“白色革命”,而在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却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说明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②符合题意。认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③说法错误。塑料袋在发明后,人们称之为“白色革命”,被广泛应用;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了使用塑料袋的危害,称之为“白色污染”,提出要“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体现了④。故选C项。2.(2013·江苏单科)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年的印刷术、1750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这说明()A.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D.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解析】选C。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故选C。题干没有涉及规律,没有涉及检验认识,没有涉及具体的实践行动,A、B、D不选。【迁移应用】经典素材:陆羽著《茶经》陆羽(公元733~804年),中国唐代著名的茶文化家和鉴赏家,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思维导向:陆羽著《茶经》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提示:陆羽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因而能著《茶经》,这启示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认识。核心考点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1.真理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属性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2.准确理解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2)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决定了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认为在同一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存在着多个真理性的认识是错误的。(3)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认为“有用即真理”等观点,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真理观。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特点表现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上升性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发展【重点突破】1.注意一个不等于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是真理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而真理的条件性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强调横向的变化。2.把握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严格的界限,二者是相互对立的。(2)联系:①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事实上,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不可能只有真理而没有谬误,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的发生。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错误认识成为正确认识的先导。【考题体验】3.(2013·天津文综)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解析】选B。题干中起初人们把图一称为“剁肉图”,后来又把图一称为“烤肉图”,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反映,虽然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真理具有客观性,对同一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项符合题意;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A项片面;材料没有涉及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C、D两项观点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故选B项。4.(2013·海南单科)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②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④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能够获得全部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不断进步,就是在不断突破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实现的,①符合题意。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经历了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一次比一次进步和完善,体现了②。③说法错误,真理是一种认识,由实践决定。④说法错误,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不可能穷尽对真理的认识。故选A项。【加固训练】3.(2013·广东文综)该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B。本题考查影响认识的因素和真理的条件性等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借助漫画读懂提示语,明确门槛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含义。对于同一事物,不同人、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观点和内涵,体现了认识的差异性和真理的条件性,①④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变规律,②错误;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③错误。4.(2012·海南单科)2011年9月,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测量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但随即发现实验存在问题,测量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最新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