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存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③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三、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1)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四、物质决定意识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五、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六、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并不是否认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它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A、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统一。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第六课求索真理的过程七、实践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活动注意: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2、实践的特点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能动性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A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B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C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九、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4、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1)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十、认识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原因: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2、认识具有无限性原因:A、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B、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世代延续的C、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