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一.40年代文学思潮1.国统区文学分为三个阶段①抗战初期(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1938年10月)整个国统区文学的基调表现为昂扬激愤的英雄主义,“救亡”压倒了一切,文学活动转向以“救亡”的宣传动员为轴心。文学观念获得空前的统一,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不同程度在为抗战服务。从文体上看,首先,战前并不发达的报告文学和通讯此时成了最热门的体裁;其次,是诗歌朝广场艺术的方向发展;再次,是各种大众化的小型轻便的文艺形式在文坛唱了主角。此时,文学获得了战斗性与时代性,但多样化、个性化色彩有所淡化。②抗战中期(1938年10月武汉失守~1944年9月)1941年皖南事变后,民族情绪转为沉郁苦闷,作家开始了更加深刻的思索,文学的艺术表现也开始追求其应有的丰富性、复杂性与深刻性。新的文学风貌:冷峻苦涩的喜剧感文学品格:沉郁、凝重而博大的风采文学形式:长篇小说、多幕剧、长篇叙事诗与抒情诗③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1944年9月~1949年9月)文学的主题与题材集中于两个领域:一是对黑暗的诅咒与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的否定,二是知识分子在新时代到来之前的自我内省与历史总结。文学风格:紧张、愤激、嘲谑和痛苦,希望、期待、焦躁与不安,从而呈现出繁复的音响。讽刺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色调,现代文学的喜剧品格得到长足发展。2.沦陷区文学华北沦陷区以北平为中心,敌伪刊物作品中为小摆设。40年代初出现了“新近作家”群。另外新诗艺术的探索富有成效。上海“孤岛”在抗战前,由于英法租借的特殊环境,进步文艺活动相当活跃,随着政治环境恶化,沦陷初期,爱国作家们保持沉默,稍后与通俗文学作家达成默契,并适当吸收通俗文学的特长,出现了个性风格的作家,如张爱玲、苏青等。东北的新文学渐渐复苏,包括抗日反满文学在内。另两派其一为艺术而艺术倾向,另一派提倡乡土文学:坚持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沦陷区文学的特色:雅文学和俗文学两大文学潮流由绝对对立,到相互理解与接近的趋向。3.解放区文学解放区文学产生的前提:政治上翻身的农民提出了文化翻身的历史要求。创作的基调:明朗、素朴创作主题:对新社会新制度的赞美以及对人民群众斗争生活的热情描绘。文学主角:普通的农民、士兵、干部,翻身解放了的“新人”。文学题材:集中于写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和劳动生产。文学特色:现实性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表现的是新的生活形态风貌,是文学史独有的;对文学民族化大众化的自觉探索。作家作品:○张爱玲《传奇》之作品点评-----《沉香屑、第一炉香》:葛薇龙——爱玲的影子及对人生的女子命运的思考,表面热闹下掩藏着人情的荒凉。《茉莉香片》:一个寻找父亲的故事。聂传庆——张子静(爱玲之弟)的背影------“抑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日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聂传庆就是她遗留在屏风上的一只小白鸟,他没有选择的自由。”《花凋》:川嫦生病以及不管她死活的父母。整个自身意识就是痛苦,《花凋》写完张爱玲就算为她的家族虚礼假情写完了墓志铭;就算消弱了从出生到青春期与家中的一切纠葛。《金锁记》:曹七巧,一篇写女人的小说,称之为“女性情欲的研究”,将一种女性的心理渲染到令人战栗的程度。注:七巧人物分析(身世、为人、结局《鸿鸾禧》:邱玉清—一个把“嫁人”看得极其隆重的老处女。繁华掩盖不住的冷漠与陈旧,无奈,粗俗热情之下的淡泊。《倾城之恋》:白流苏和范柳原初识→厮磨→深处→入境。张爱玲的艺术——“创新”与“袭旧”张爱玲的小说成就或特征可用四个字概括:新、旧、雅、俗a.新:指小说的新体式指小说艺术技巧的创新;西方现代小说意象、象征、心理分析手法的使用。b.旧:指小说叙述的内容陈旧:“遗老遗少和小资产阶级,全部为男女问题这恶梦所苦,恶梦中是淫雨连绵的秋天,潮腻腻的、灰暗、肮脏、窒息与腐烂的气味,像是病人临终的房间。”指小说安排情节、结构,塑造人物承传了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与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手法与韵味。c.雅:指小说的内容与形式浑然一体表现出的典雅风格d.俗:指张爱玲的小说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结论:张爱玲以她那神来之笔在新旧雅俗间游刃有余,既有层出不穷的创新,又有不厌其烦的袭旧,创造出一种新旧交织、雅俗共赏的独特风格。鲜明夺目的意象:1.象征女性沉浮的月亮:这些月亮往往以人物的心理为依托,不同的月亮的表现暗示着不同女性的心理与命运的沉浮。2.《倾城之恋》中浅水湾畔的野火花与墙以具体的意象象征抽象的意象3.以通感的方式将声音、气味、色彩、触觉贯通,糅合,剥离,使意象新奇,富有弹性,将具象意义与抽象意义自由转换、穿插,使意象的情感色彩更为立体。4.意象的视觉性(蒙太奇镜头)古今、中西合璧的语言风格:是形成张小说新旧雅俗的原因之一1.古典小说的根底:她的语言具有古典小说的根底,处处透漏出浓郁的《红楼梦》风。如《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出场亮相是对《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模仿。2.市井小说的色彩a.张爱玲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现代中国通俗小说影响的痕迹。她的小说叙述的方式很有通俗小说的平铺直叙的特征。b.她的小说还兼有老舍语言的通俗、幽默、暗含哲理。如《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开头:“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3.西方现代小说的情调---这种情调除了意象描写外,还有外来词汇与英文文字的使用。反神话叙述的小说风格:小说内容平淡而自然/或边缘或尴尬的普通人群像/软悲剧:生命的临摹.张爱玲小说艺术的不足之处:1.过于创新---单凭着丰富的想象,逞着一支流转如踢踏舞的笔,不知不觉走上了纯粹趣味性的路。最无谓的俗事用繁华、典雅的语言来描述,不免繁缛累赘,枝蔓过多,文胜于质。2.过于袭旧---对于旧小说语言、套路的袭用,更是几乎陷入“俗套滥调”之中。人物的对白,情节安排,描写过于受《红楼梦》的影响。3.过于狭窄的题材,很少变化的古典风格---张爱玲小说创作的题材狭窄使作品有重复、雷同感。《鸿鸾禧》、《花凋》、《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女主人公的心理有重复之痕。几度升腾的“张爱玲热”——1、40年代中期,张爱玲以《传奇》在上海一炮走红。她以自己传奇的经历,传奇的性格,传奇的笔触创作《传奇》造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学现象。2、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大和其它一些思想活跃的大学在课堂上把张爱玲作为重新发现的话题。“方法热”的讨论使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手法特异:意象、象征、心理分析等等是人们欣羡的动因。3、九十年代a.前期--偏重于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主义的评析,后又偏重于对张爱玲传奇人生的研究。一批青年作家不约而同对张爱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各自创作中留下影响的痕迹。b.中期--随着张爱玲的海外仙逝,这位奇女子以“死”在大陆媒体中再度火了起来。○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无锡人。著述除《围城》外,尚有散文集《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和研究著作《管锥篇》、《谈艺录》等。有“文化昆仑”之誉。《围城》——隐喻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人生万事普遍存在的“二难处境”。1.社会批判:《围城》通过人物广阔的活动空间,讽刺性地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人生世相,再现了民生雕敝、社会腐朽的末世图景,无情嘲讽了百病丛生的社会现实。错综复杂的家庭纠葛,反映了新式和旧式家庭的种种龌龊。通过人物旅行,反映社会的衰败。通过方鸿渐的经历,揭露中国教育的堕落。2.对中国现代文化与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在此意义上,类似《儒林外史》三闾大学内部蝇营狗苟,倾轧暗算。知识分子群像在文化态度上,钱氏对西方现代文明给予了无情嘲讽。钱锺书站在了西方20世纪的思想高度,对现代工业文明提出了抗议。3.现代人生存境况的寓言方鸿渐①人生的四次突围与失败(事业、爱情、婚姻、教育)——方鸿渐向社会和他人靠拢的过程,就是一个一步步被抛弃的过程。他的每一次想与周围世界妥协、沟通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这种因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带来的孤独无助的生存境遇,正是一个现代人面临的状况。、②抗战时期留洋归来的知识分子形象,是一个精神困顿、生活空虚的零余者:⊕盲目追求时尚,不学无术。⊕追求真爱却又逢场作戏,在感情的“围城”里处处碰壁。⊕在事业围城里,痛恨现状却又慵懒无能,依然处处碰壁。二.当代文学第一次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时间:1949年7月2日地点:北平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新的文学传统和审美原则由来自解放区战争实践的文艺传统为发展基础,同时也在思想斗争和思想改造的基础上有条件地吸收“五四”革命文艺传统的战斗力量。这时期的文学作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主要来自左翼文学阵营和长期配合共产党进行政治斗争的进步民主人士。胡风的长诗《时间开始了》2.一批数量众多的游离政治斗争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漫长的文学生涯中坚持独立的理想追求。巴金的散文《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3.第三类作家是指那些曾经在历史上间接或直接地与共产党或左翼运动发生过冲突,有过并不愉快的回忆,或者虽然没有冲突,但出于阶级或社会关系的隔阂,在感情上对新政权是格格不入的。沈从文的散文《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作家作品:沈从文散文《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一篇奇异的手记式的散文,写作时间:1949年5月30日沈从文的这篇低调的新“狂人日记”对50年代以后的文学史同样有着重要的的意义。①虽然这篇手记仅仅是作者在病中的“呓语狂言”,但它富有象征意味地记录了知识分子在一个大转型的时代里呈现出来的另一种精神状态。②虽然这是一篇随意性极强的手记,其文体却鲜明地烙上沈从文向有的文字特点:文字松弛、内涵丰富、语言有节奏感。三.战争文学1.当时文艺界官员对未来中国文学走向的设计:描写战争,通过战争的胜利来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来表现历史的本质的发展。2.歌颂革命战争,并通过描写战争来普及现代革命历史和中共党史,成为50年代公开发表的当代文学作中最富有生气的部分。①刚刚结束不久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成了众多作家竟相反映的热门题材。例如: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孙犁《风云初记》②与抗日战争的游击题材相比,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题材的创作更为活跃。杜鹏程的《保卫延安》3.战争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作家表现了战争独有的美学观念:首先表现在作家不再以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义立场和视角去描写战争;其次,战争形态使作家养成”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因为战争往往使复杂的现象变得简单,整个世界被看作是一个黑白分明、正邪对立的两极分化体;其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创作基调被作为固定的审美模式,并以此形成了统一的审美风格特征。4.描写战争而回避了对生命的直接的感性的体验,不能从战争中生命力的高扬、辉煌和毁灭过程里把握它的美感:战争文化规范下的典型作品:杜鹏程的《保卫延安》5.可贵的别于战争文化形态的探索:①大规模的正面战场:路翎的短篇小说《洼地上的“战役”》②游击战争题材或者是剿匪、侦察、改造土匪等特殊题材:对民间文化形态的利用。铁道游击队》作家作品:茹志娟(分析:人性美、创作意图)50年代短篇小说描写战争风格明朗秀丽专注于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与交流。《百合花》写于1958年春(反右斗争高潮时期)写作动机:借对战争年代圣洁的人际情感的回忆和赞美,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表现战争中令人难忘的、而且只有战争中才有的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与通过这种关系体现出来的人性美与人情美。特点:1.通过生活侧面写普通人、日常生活。如小通讯员新媳妇普通的连名字都没有;小通讯员首先是普通人其次是英雄。2.叙事上的特色:从结构上说,两个主人公是被言说者,他们的心理世界是通过叙事者“我”的眼睛看出来或感受到的,所以“我”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四.现代历史叙事模式叙事模式有三个:1茅盾的《子夜》模式,是一种以阶级性与典型性相结合,并通过人物的阶级关系来展示社会面貌,带有鲜明的中共党史的叙事立场的叙事模式。《红旗谱》2.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模式,是一种以多元视角鸟瞰社会变迁为特征的叙事模式,突出了民间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