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校园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环境育人的重要举措。我校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文化发展缓慢落后,教育经费十分紧张。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特色校园文化以其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刻持久的教育效果,成为村级小学一条投资少、效果好的重要教育渠道。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村级小学校园文化需要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村级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2006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强调,“各地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时至今日,许多农村学校已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但纵观近年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使农村学校的“硬环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学校“软环境”(包括教育管理的信息、人际关系、组织气氛、组织信念、价值观等)建设的却相对滞后。致使个别农村学校的辍学率高,暴力事件不断,极大的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是由于一些农村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未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缺乏长远、发展的规划,致使校园文化建设陷入了一些误区。为了真正使校园文化发挥其潜在而巨大的教育功效,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村级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行为,加深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深入研究村级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艺术。二、课题的理论支持校园文化理论的形成时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更是明文指出“要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学校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关心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更加紧密结合的新局面”。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有力的推动了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展开。2006年4月30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重要作用,在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德育有机渗透到各门课程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校园文化理论的研究逐步加深。有学者将校园文化作了广义和狭义之分;也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由主观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几个层面构成,或是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三个层面,目前,对于校园文化结构的认识已统一到了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课程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四个方面。从内容上划分校园文化则分为政治文化、科学文化、道德文化、艺术文化、体育文化等。在此基础上,又对校园文化的特点进行了总结,认为: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两个方面的特点,校园文化所具有的这种突出的开放性、创造性,使其成为社会主导文化变迁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媒介之一。这些理论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目前国内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方兴未艾,大部分研究的是文化是对校园文化物质层面的研究,忽略了精神层面的研究,“有形无魂”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有不少文献,网络上有数以万计的经验文章,个案研究也有不少的相关文章。国内的研究专著有:高洪源撰写的《学校战略管理》;孙鹤娟撰写的《学校文化管理》;赵中建主编的《学校文化研究——对一所中学的文化透视》;成尚荣主编的《儿童教育的文化视角》等。这些书籍对校园文化理念与实践已经比较深入、全面系统。本课题研究的是村级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着重研究在基本完善学校硬件设施的情况下,而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以及特色文化建设对学校师生的精神追求的影响,特别是通过融入自然的特色学校文化的建设,让丛丛绿林,株株花木,昭示天地人和谐相处。让曲径通幽,鸟语花香,为学生创造一方健康成长的沃土和环境,给学生擎起一片施展个性的蓝天,让每棵树,每面墙,每个景点都成为能够对学生产生熏染的老师。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文化讲究神与形的辨证统一。形是躯体、外壳、载体,神是内核、灵魂、思想。从外形看,有文化氛围环境墙,绿色植物等,具有怡情励志作用;从内涵看,远大理想、传统美德、人的尊严、生命的价值,还有生活的意义和精神支柱等影响人,激励人。本课题所说的“村级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特指农村最基层的村级小学,在学校内涵发展过程中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分别在理念、行为、制度、物质四方面和学生、教师、课堂、课程四个维度加以实践研究。四、研究的目标:通过研究,我们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学校应该构建起这样一种文化:(一)使校园文化成为个性独特的文化,立足本土,形成以校为本,突显办学特色。(二)把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百年文化”,传承文明,既相对稳定,又可以持续发展。(三)形成有“人文关怀”的文化,把学校建设成为全校师生的家园、学园、乐园。(四)让校园文化成为一股“合力”,调动全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参与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向高层次发展。五、研究的内容(一)村级小学学校发展定位与价值取向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当前村级小学学校发展的现状调查,形成学校发展的定位和价值取向。(二)村级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与框架设计的研究。从教育教学角度进一步深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形成村级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基本设想。(三)村级小学环境文化、班级文化、特色项目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通过相关实践活动的积极展开,形成多样并有效的各种路径。(四)村级小学文化建设的案例群研究。通过主题性的校本研修,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内涵以及师生文化生活品质,积累并研究与之相关的具体案例。六、研究的特色创新之处本课题结合村级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坚持理论研究与本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的相互支撑,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提出总体思路,又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为学校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服务。本课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有村级小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是停留在学术探究层面上的纯理论体系,而是具有实践指导性,又具有可操作性,为学校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这个实际问题提供途径和方法。七、课题研究的方法(一)行动研究法以实际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探索,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落实方案、总结规律,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二)文献资料分析法查找资料、收集国内外学校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进行探索实践,加强比较与对照,寻找足够的理论支撑,探索最佳的实践研究的途径和方法。(三)经验总结法及时积累研究材料,反思做法,总结经验,经常开展活动交流,不断积累实验成果。(四)案例研究法对有问题情景的典型事件进行剖析研究,及时记录实践中的行为,发现工作中的疑点、难点、突破点,在剖析中总结规律,加强经验交流,以实现在反思中提高的目的。八、课题研究的过程安排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三年,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中采取整体设计、全程推进的方法,在此前提下,每学期总的实施方案确定一个研究重点,进行实施检测,进而提出下一步的具体研究思路。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第一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为准备阶段。本阶段确立好课题名称及方案,成立课题组,进行科学、全面、系统的谋划,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确立子课题并进行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培训课题成员提高课题研究意识。制定好总课题和各子课题研究计划,落实各项工作管理评价制度与措施。增加课题研究相应的硬件与软件,落实研究经费。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第二阶段(2015年1月——2016年6月)为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该阶段主要工作是依据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讨论并制定课题组织与管理办法,踏踏实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让每一环节扎实有序稳步发展。围绕课题的主题统揽,建设与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校特色文化。第三阶段(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为结题阶段:写好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和工作报告,形成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等),并请有关专家现场指导鉴定,在取得认可的基础上逐步全面推广。九、预期实施方案(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校将在兴隆中心校科研室指导下,由校长牵头,学校教导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课题组成员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理论、实践水平。课题确立后,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定期召开例会,保证课题研究顺利、有效进行。(二)积极开展学校文化相关知识的专题培训活动,更新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理念,保障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十、预期研究成果形式(一)研究报告:总结村级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成果和教育改革过程中的成果,写出研究报告,形成一套具体的教育行动方案。(二)在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管理策略,撰写出较高质量的相关课题研究实验论文,编辑学校课题研究论文专辑。(三)将实验教师的典型案例整理成册。(四)将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的认知结构,探究精神,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学生特长等个案整理汇编成册。十一、预期研究效益本课题的研究,旨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村级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以研究促发展,让研究出效益。(一)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文化意识,更新观念,促使学校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二)通过课题的研究,强化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三)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四)通过课题的研究,给学生营造更为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五)通过课题的研究,塑造学校的品牌形象,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十二、课题研究的条件和保证(一)人员条件本课题的研究,有教研室的精心指导,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有五人,其中一名是中级职称,其余四名是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本课题负责人是本村级小学负责人,对学校的状况和发展非常熟悉。便于把握课题各阶段发展动态,推动实验组进行有序有效地研究实践。(二)物质条件我校地处321国道旁边,目前,校园硬件设施基本完善,有现代化的教室和各功能室。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中心校后勤处的大力支持,科研经费来源于生均公用经费。本课题研究预计三年时间,时间充裕;全校上下对本次课题极为重视,保证为课题提供一切所需硬件、设备、软件条件,在人、财、物上均给予充分的保证,全方位为研究服务。(三)环境条件目前,我校是一所园林式的村级小学,这儿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而且,我校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加上丰富的乡土资源,为创建特色农村小学提供了宝贵的条件。参考文献高洪源《学校战略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7月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10月成尚荣《儿童教育的文化视角》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龚春燕《特色学校与文化建设》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出版时间2012年7月潘国洪廖国明《学校文化建设探索》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