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数学与社会§14.1数学与社会进步§14.2数学发展中心的迁移§14.3数学的社会化§14.1数学与社会进步数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最突出的是反映在它与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产业革命的关系上。§14.2数学发展中心的迁移古希腊东方数学欧洲: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注:哥廷根数学的兴衰史。§14.3数学的社会化一、数学专门期刊的创办:热尔岗创办的《纯粹与应用数学年刊》是历史上第一个数学专门杂志.(1810年)二、数学奖励:在数学界,数学家一致认同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成为数学成就的最高国际奖赏.菲尔兹奖是以J.C.菲尔兹(Fields)的姓氏命名的。J.C.菲尔兹强烈主张数学发展应是国际性的,他对于数学的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北美洲数学的发展都抱有独特的见解,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菲尔兹奖是一枚金质奖章。奖章的正面是阿基米德的浮雕头像,并刻着“超越人类极限,做宇宙的主人”;反面刻着“全世界的数学家们,为知识作出新的贡献而自豪”。正面反面第十五章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15.1西方数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一、第一次西方数学传播的高潮:欧几里得《原本》的首次翻译。二、第二次西方数学传播的高潮:1、1859年,清代数学家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历合作出版了《代微积拾级》,这是在中国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微积分的著作。2、1880年,清代数学家华衡芳翻译出版了《决疑数学》,这是在中国流传的第一部概率论著作。§15.2高等数学教育的兴办1912年,中国第一个大学数学系----北京大学数学系成立,这是中国现代高等数学教育的开端。1930年,中国大学的第一个研究生院在清华诞生,并于1931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数学研究生。陈建功、苏步青§15.3现代数学研究的兴起江泽涵、熊庆来、曾炯之、华罗庚、陈省身、许宝騄、周炜良、吴文俊等。上海交大图书馆1935年“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西南联大(1937-1946)宗旨:“谋数学之进步及其普及”中国数学会中国数学会会标中国数学会毛泽东会见华罗庚(1958)1949-1966年估计至少有450位数学家发表了约1800篇论文《堆垒素数论》等可列为20世纪的数学经典著作中国数学会建国后的中国数学会第一至十届理事长华罗庚吴文俊王元扬乐张恭庆马志明中国数学会文兰王湘浩华罗庚江泽涵许宝騄苏步青李国平陈建功数学院士(1955-2007)1955年(9位)中科院数理学部中的数学家(48位)柯召段学复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简况姓名出生地教育研究领域工作单位陈建功(1893-1971)浙江绍兴1929年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博士实分析、复分析、数学教育浙江大学苏步青(1902-2003)浙江平阳1931年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博士微分几何、计算几何、数学教育复旦大学江泽涵(1902-1994)安徽旌德1926年南开毕业、1930年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拓扑学、数学教育北京大学柯召(1910-2002)浙江温岭1933年清华毕业、1937年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博士数论、组合、代数、数学教育四川大学许宝騄(1910-1970)北京1933年清华毕业、1938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博士概率论、数理统计北京大学华罗庚(1910-1985)江苏金坛1931年到清华、1936-1938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数论、函数论、应用数学中国科学院李国平(1910-1996)广东丰顺1933年中山大学毕业、1936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研究生、1937-1939法国巴黎大学访问函数论、数学物理武汉大学段学复(1914-2005)陕西华县1936年清华毕业、1943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代数学、组合、数学教育北京大学王湘浩(1915-1993)河北安平1937年北大毕业、194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代数学、计算机科学吉林大学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1985年6月12日,在东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75岁的华罗庚(1910—1985)教授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十分精彩的报告。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人们还在热烈鼓掌时,他的身子歪倒了。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一天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老师连连点头称赞他的运算能力。可惜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他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一边工作,一边自学。18岁时,他又染上伤寒病,与死神搏斗半年,虽然活了下来,但却留下终身残疾——右腿瘸了。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写了一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不成立的理由》,发表在上海《科学》杂志上。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从文章中看到了作者的数学才华,便问周围的人,“他是哪国留学的?在哪个大学任教?”当他知道华罗庚原来是一个19岁的小店员时,很受感动,主动把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抗日战争时期,华罗庚白天在西南联大任教,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研究。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华罗庚写出了20多篇论文和厚厚的一本书《堆垒素数论》。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1958年以后,他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到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陈景润(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塔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赢得的殊荣,为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树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帜,辉映三山五岳,召唤着亿万的青少年奋发向前。陈景润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吴文俊数学院士(1955-2007)中科院数理学部中的数学家(48位)1957年(1位)王元冯康关肇直杨乐谷超豪陆启铿陈景润胡世华姜伯驹数学院士(1955-2007)中科院数理学部中的数学家(48位)1980年(11位)夏道行程民德•中科院数理学部中的数学家(48位)丁夏畦万哲先王梓坤石钟慈张恭庆周毓麟胡和生廖山涛数学院士(1955-2007)潘承洞1991年(9位)•中科院数理学部中的数学家(48位)1995年(3位)1993年(2位)严志达林群马志明刘应明李大潜1997年(2位)丁伟岳陈希孺数学院士(1955-2007)•中科院数理学部中的数学家(48位)2001年(3位)1999年(2位)2003年(2位)文兰严加安田刚李邦河郭柏灵数学院士(1955-2007)陈木法洪家兴•中科院数理学部中的数学家(48位)2005年(2位)数学院士(1955-2007)彭实戈王诗宬•中科院数理学部中的数学家(48位)2007年(2位)数学院士(1955-2007)张伟平龙以明古典算法1、请利用《孙子算经》中的方法求下列问题的最小正整数解:“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一,五五数之剩四,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请利用“中国剩余定理”解决下面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五、五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三;九、九数之,剩五。问物几何?3.在刘徽的“割圆术”中,需要由圆内接正n边形的边长ln和面积Sn,推算圆内接正2n边形的边长l2n和面积S2n。现假定已知ln和Sn,请你计算l2n和S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