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觉慧和鸣凤爱情的悲剧的必然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觉慧和鸣凤爱情的悲剧的必然性汉本1103班xx学号:20113010103xx摘要:本文对巴京《家》中觉慧和鸣凤的心理和人格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恋情进行分析,揭示其感情的悲剧的必然性。并得出鸣凤的死是这段虚幻的爱情的最好的结局的结论。事实上,小说对这一恋情的描写十分清晰地透露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潜意识欲望,也体现了性别权力关系。在这一意识形态中,鸣凤并未获得现代意义的人格尊严,也最终使其爱情的不平等性和最终的悲剧成为必然。关键词:恋情;人格本性;潜意识欲望;不平等性;悲剧性在《家》里,觉慧和鸣凤二人之间的爱情“纠葛”是较为精彩的一部分。但他们的恋情更多表现了中国近代众多男女爱情悲剧的缩影。他们之间所谓的爱情实际上是新一代文化知识分子觉慧抛开世俗门第、阶级等级差别的观念而追求爱情自由的冲动行为。小说中,觉慧对鸣凤的爱情除小时一起长大之外,并无太多的感情基础,而实质上,是一种伴随等级观念的主仆关系(作为社会底层的鸣凤不会产生/有恋爱自由的观念和现实感,他在觉慧面前永远是一个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仆人,纵然觉慧很喜欢她,但她却从不敢逾越主仆的心理障碍和礼制门槛,传统的封建礼教秩序已作为其潜意识成为她反抗封建等级追求幸福成为社会公民的精神枷锁)。他们的爱情,笔者认为只是一种青春期对异性的生理冲动,相貌靓丽的鸣凤只是觉慧萌发/萌动的性意识的最初对象,换句话来说,鸣凤只是觉慧的一种生理需求品,而非真实的内在情感的需要。当他发现自己“爱”上鸣凤时:“不会有的,这样的事做不到,”他自语道。“假使真有了这样的事呢?”他又这样的问自己。于是他想象这有这样的后果,他的勇气马上消失了。他又笑着说:“真是梦想!真是梦想!”觉慧并没准备也不会为鸣凤牺牲现有的生活,也并没有为跨越阶级差别而牺牲的打算,反而对鸣凤取舍难定。并时常遗憾于鸣凤的女仆身份。实际上,从小生活并成长在这种充斥着浓厚的封建和等级制度的家庭的觉慧并未因其接受了新式教育和新思想的熏陶而使其思想和潜意识有任何的根本性的革新,换句话说,某种程度上,觉慧只是一个拥有新思想的外表而实质仍受封建礼教和门第等级观念的摆布和控制的伪知识青年。由于长期生活在社会的上层加之这种潜意识观念,觉慧并不能真正摆脱少爷的身份和鸣凤的仆人的身份的事实。因此,他时常会把鸣凤的身份做许多假设:“假使她处在琴姐那样的环境呢?”’“那当然不成问题!”他自己决断地回答道。就连做梦他也会出现这种潜在想象:“觉慧,”她握着他的手,唤他的名字。他装做不听见的样子。她又叫了一声,他依旧不回答。“你为什么不答应我?”她嗔怒地问道。“你平时不是这样唤我的,”觉慧摇着头开玩笑地说。“我现在不同了,”她得意地答道,“我不是你们的丫头了。我也是一个小姐,跟琴小姐一样的。”“真的?我怎么没有听见说过!”觉慧惊喜地说。“但是现在你亲眼看见了。现在什么都不成问题了。我跟你是平等的了。你看见我父亲吗?”“你父亲?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你有父亲!”“我父亲,他如今有了钱,他很久就想着我,到处访寻我的踪迹,后来才晓得我在你们公馆里头,正是你爷爷要把我送给冯家做姨太太的时候。他来找你母亲商量把我带走了,还是你母亲出的主意,把我的旧衣服丢在湖边,说是投水死了。……我就跟我父亲到这儿来。这是我父亲的花园。你不看见那座洋楼?我和我父亲就住在洋楼里面。现在我跟你中间再没有什么障碍了。我只问你现在还爱不爱我?”觉慧随着她的手指去看那所西式楼房。他听见这句问话心里很高兴……上述情节所流露出的觉慧的潜意识是明白的:既有渴望鸣凤与自己同属于一个等级,从而消除爱情障碍的愿望;又有与鸣凤同属一个阶级之后会失去鸣凤的担心,深层的恐惧与焦虑其实在于怕鸣凤与自己同属一个阶级而失去自己对这段爱情的地位和心理优势。这所体现的不仅具有觉慧潜意识思想的等级门第观念和绝对男权主义思想,也突出了觉慧对鸣凤所谓的爱只是建立在自己少爷的身份优势之上。而实际上正如文章正文第一段所讲的,鸣凤并不具有基本的平等观念(因此更不会有平等的爱情观),如在小说里,鸣凤和觉慧的第一场见面:很快地鸣凤就走出来了。他听见脚步声,故意把两只脚放开,站在门中央,阻碍着她的路。她默默地站在他背后,歇了一会儿才说:“三少爷,让我过去。”她的声音并不高。不知是他没有听见,抑或是他听见了故意装着未听见的样子,总之,他并不动一下。她又照样说了一次,并且加了一句话:太太还要她去做事,但是他依旧不理睬她,他像石头一样站在门槛上“鸣凤,……鸣凤!”上房里有人在叫,这是他的继母的声音。“放我去,太太在喊我了”鸣凤在他后面着急的低声说:“去晏了,太太要骂的。”“挨骂有什么要紧,’他笑了,淡淡地说:“你告诉太太说,在我这里有事做。”我们并不难发现,在十分着急并将会遭受挨骂的的情况下,鸣凤并不敢对觉慧生气,连说话都一直是“轻轻的”,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鸣凤爱觉慧的原因,而事实上,这是鸣凤的潜意识里主仆观念使然。在小说里还有这样的一些情节,尽管鸣凤爱觉慧,觉慧也“爱”鸣凤,但鸣凤一直都是以“三少爷”来称呼觉慧,如,“鸣凤举腿欲上,然而,又缓缓地鞠躬后退:‘三少爷……这怎么可以……’”;“夜深了,觉慧要离去了……‘三少爷’,鸣凤扑向觉慧,紧紧拥抱着他”,就连鸣凤最后投湖自尽时,最后呼唤的仍然是“三少爷…”。因此,无论鸣凤怎么爱着觉慧她都不敢逾越道德礼教这道社会伦理界限,她在对觉慧表达爱的同时更表现了一种现实的畏惧感,只是因为觉慧对她的“爱”而暂时掩盖了这种心理畏惧。而这段对白和描写,也实质上反应了觉慧对鸣凤的淡漠,一句“挨骂有什么要紧”则更表现了作为少爷的觉慧的主人概念,因此他并不关心鸣凤是否挨骂,并不尊重鸣凤的人格尊严。所以,基于他们两种本身不平等的潜在和表在的思想观念,这种爱从一开始就具有居高临下的性质,事实上,正是从这里觉慧体验到一种快感,觉慧的梦也显示了这一点。那么觉慧对鸣凤的感情到底是怎样的形态呢?除了一种青春期对异性的生理冲动之外,笔者认为这也是觉慧对追求自由爱情的新思想和渴望成为新文化英雄的具体实践,而在这种实践中所产生的对异性的某种好感。而鸣凤只是他的这种实践的牺牲品,因为随着觉慧对她的原始感觉的冷淡和消退,他们之间的悲剧结局是必然的。觉慧并不真正爱鸣凤,他们之间所谓的爱情只是作为少爷的觉慧的一种另类精神消遣和利用工具,因此,他自己都时常会有“怎么会有这样的痴想!……这简直说不上爱,不过是好玩罢了。”这样的自言自语。也正因为于此,到最后,鸣凤要自杀之前,他甚至连鸣凤最后的求援也忽略掉了:为了那篇在他看来十分重要的“社会革命”的文章,他居然忙到连鸣凤“只说两句话”的再三请求都不予理睬。觉慧潜意识里充斥着旧的思想观念,而却积极参与社会革命将自己标榜成一个新式革命知识青年,二者之间的本质反差不能不说是文章对觉慧乃至觉慧之流的伪新式知识青年的莫大讽刺,也昭示了,这段恋情的的悲剧的必然性。《家》对鸣凤投湖自尽之后凄婉的景物描写,是例来被称道的文字段落之一,它也向来被认为是《家》的华彩部分——觉慧与鸣凤之恋的悲剧性的高潮。与这段恋情有关的章节是全书最具悲剧性与抒情性的段落。鸣凤的死成全这个爱情神话。事实上鸣凤的死是必然的,因为只有“死”才可以最终消除鸣凤与觉慧之间的绝对的差别,使爱情呈现出超越世俗的纯真性。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压抑这段爱情的“封建文化”才成为反历史的,压抑“普遍人性”的反动力量。自然,鸣凤的死是必然的结局,也许也是最好结局。参考文献:[1]巴金:《关于〈家〉(十版代序)》,1937年2月,《巴金选集》第一卷,426-42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第一版。[2]黄子平:《命运三重奏:〈家〉与“家”与“家中人”》,《读书》,1991年第12期。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