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1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01自主学习必备知识02互动探究热考重点04精练习题高效作业03命题研析高考动向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2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3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一、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1.君主专制政体(1)魏晋:中央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2)隋唐:中央设__________、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凡参加__________会议的其他官员的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中书省政事堂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4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三省六部制运作程序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核心论点:(1)三省六部制行政运作程序反映了唐代皇权与相权的制约与平衡,反映了中枢机构的程序化和规范化。(2)具有西方“分权”政治特色,但有差异,其隐含的前提是“得旨”(按皇帝旨意),体现出“集权”的特色。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5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2.地方行政区划(1)唐代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度。(2)唐代后期,地方设置节度使,导致“__________”局面。藩镇割据3.监察制度(1)概况:唐代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2)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化,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6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4.选官制度(1)魏晋:九品中正制①含义:以“__________”所评定考察对象的品级授官的制度。②弊端:不注重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2)科举制①实施:隋朝创立,唐代完善。②实质:一种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③评价: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__________。中正公平公正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7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5.民族大融合蜀国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加强,吴国境内的山越和汉族共同开发了江南,西晋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8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二、链接选修——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选修4)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9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1)政治: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2)经济:强调民本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3)法律:慎用刑罚,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4)思想: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5)民族关系: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对他们的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6)对外关系: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10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教材补遗】士族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后期,形成、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后期开始衰落,随着隋唐科举制的推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士族门阀制度是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选官用人制度的主要依据。其最大的特征是按门第、血缘选拔任用官吏,世袭传承。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11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构图解史】1.三省六部制的运转核心观点:相权三分,互相牵制,加强君权。中书省拟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三省之间互相制衡,从而分散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君权。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12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核心观点:(1)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体现了选官制度化。(2)选拔方式从世袭、推荐、荫亲到考试选拔,客观上体现了选官用人制度的公正、规范化。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13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易错点拨】在唐代,科举考试已经成为官吏产生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通过赏赐、战功、门第、恩荫等途径获得官位的仍然很多。科举制是隋唐以后的主要选官制度,其本身不能直接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材补遗】藩镇割据的形成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许多节度使。安史降将大都委以节度使;平叛中的有功将领,不少也升任节度使。节度使管辖地区,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就形成了藩镇林立的局面。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14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知识拓展】★唐太宗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1)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文化的丰富多彩。(2)大大加强了中国同亚、欧、非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也间接影响了欧洲的文化发展。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15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重点一魏晋至隋唐政治文明传承的特点及影响史料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唐代中枢机构运行【史料解读】史料反映了政事堂、中书、门下等部门的职责。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16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问题思考】据史料概括唐代中枢权力运行机制的特点。试答:【提示】分散相权,体现皇权下的集体决策;中央各部门相互间既配合又牵制;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17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史论归纳】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特点及评价(1)特点①相权三分,互相牵制,加强君权。中书省拟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三省之间互相制衡,从而分散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君权。②职权分明,分工合作,行政效率高。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三省之间既能互相牵制,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③节制君权,减少施政失误。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18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2)评价①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③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19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重点二隋唐科举制的发展时代选官制度措施标准夏、商、西周世官制亲贵合一、世代相传血缘、姻亲春秋、战国、秦军功爵制养士、军功、客卿才能汉代察举制察访人才举荐做官品德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品第士人按品授官门第隋唐至明清科举制分科考试以成绩优劣定取舍才学古代的选官制度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20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解读】雁塔题名指的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及第的代称。雁塔即大雁塔,在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为唐玄奘所建。唐朝新中进士,均在大雁塔内题名,故以“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雁塔题名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21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史料科举制冲破了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使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机会。另一方面,使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摘编自倪峻、姚立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科举制的影响【史料解读】史料从阶层变动、稳定社会政治两个方面论证了科举制的影响。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22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问题思考】分析史料,论证科举制对社会阶层变动的影响。试答:【提示】打破了九品中正制形成的士族门阀垄断仕途的阶层固化局面,使出身贫寒的知识分子获得从政机会,改变社会地位。但占社会多数的劳动者仍改变不了原有的社会地位。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23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史论归纳】1.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发展的影响(1)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免权,既树立起中央权威,又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3)制度化的选官标准,提供了高素质的地方官队伍,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24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2.辩证分析科举制的影响积极影响社会整合功能打破了历史上的特权垄断,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动,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推动儒学发展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繁衍巩固国家统一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推动世界文明早在唐朝时,科举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了较大影响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25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消极影响重才轻品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于才学标准,忽视了品德的考查,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官本位思想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还存在禁锢思想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26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27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研真题·引领航向]一、拓展知识宽度1.(2018·高考全国卷Ⅰ·T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28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命题点:唐末藩镇割据的影响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29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解析:选D。从表中后三种藩镇类型来看,大多数藩镇官员由朝廷任命,且不同程度上供赋税,藩镇的功能多为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这些都有利于唐朝统治的维持,故D项正确。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藩镇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后期藩镇的基本情况,无法得出藩镇之间攻伐不已的结论,故排除B项;四种不同的藩镇类型中,河朔型自己任免官员、赋税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并不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故排除C项。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