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荷塘月色授课类型阅读课授课时间第周第次课专业、班级16级化工、纺织、生物化工备课时间2017年2月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中职学校16级化工、纺织、生物化工专业的一年级学生。学生活泼好动,能歌善舞,且课堂表现欲望强,具有一定的现代散文阅读能力及经验。但课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比较散漫,团队合作意识不强。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努力从重点语句入手,引导学生诵读、感悟,体会现代散文的情意真和语言美,提升他们现代散文的阅读感悟能力。教材分析《荷塘月色》选自语文版教材《语文》(基础模块)的第一单元。该单元的篇目以散文为主,学习重点是品味语言。《荷塘月色》是一篇堪称经典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其丰富而生动的修辞手法和精妙的遣词用字,描绘出静谧、朦胧、幽美的月下荷塘景色,抒写内心淡淡的忧愁。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2.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通过揣摩语言,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美。教学重点品味第4、5自然段描写荷塘月色的语言之美教学难点欣赏本文情感表达的回环婉曲之美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任务法、观察法学习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头脑风暴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环节、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习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闰(rùn)纤(xiān)腰船棹(zhào)煤屑(xiè)敛裾(jū)媛(yuàn)女袅娜(niǎonuó)鹢(yì)首踱(duó)颤(chàn)动脉脉(mòmò)蓊蓊(wěngwěng)郁郁学生课前预习解决,给字词注音、释义,学生齐读。疏通生字词,扫除学生阅读障碍,增加词汇的积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歌曲《荷塘月色》,提出问题:在优美的旋律中,你“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要求学生轻轻的闭上眼睛,随着优美的旋律,发挥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描闭上眼睛,听歌曲,歌曲结束后,口头描绘自己“看”到的画面和心情。用优美的音乐,调动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导入新课。2绘出一幅图画。歌曲结束后,请学生口头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画面和心情。)导入语:同学们的想象都很丰富,情感也很细腻!一首《荷塘月色》,优美的旋律让我们有了如此多的体会和感受。那么,当一位作家,独自面对着月下荷塘,他又是怎样来描绘这幅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0分钟)请学生自由朗读,并找出文中表示行踪的语句和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朗读、回答后教师明确:开篇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使全文笼上一层淡淡的忧愁。全文又以这句话为情感起点,随着作者的行踪,景物的变化,他的心绪也微波起伏:“心里颇不宁静”,出门——淡淡的月光下,“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在荷塘月色的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听蛙声蝉鸣,发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回答问题理清思路,是学习散文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品读课文品味语言(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月下荷塘”部分,解决以下问题:1.美读本段2.本段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从哪些角度描摹了荷塘的美景?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赋予他们不同角色和任务。第一小组是“朗诵者”,负责朗诵;第二小组是“朗诵观察员”,负责对“朗诵者”的情况进行评价;第三小组是“修辞观察员”,负责观察“朗诵者”朗诵内容中蕴含的修辞方法;第四小组是“角度观察员”,负责观察“朗诵者”朗诵内容中写景的角度。第一组朗诵完毕后,教师请其他三个小组依次就自己观察到的问题发表看法。然后小组角色互换:“朗诵者”与“朗诵观察员”互换;““修辞观察员”与“角度观察员”互换,再次开展活动。最后教师明确:文章的情感,在朗按照自己的角色,开展活动互换角色,继续开展活动采用观察法,赋予学生不同的角色和任务,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明确学习任务。经过第一次相互点评,学生有了思路,转换角色继续开展活动,有利于学生知识上的互补,完成学习任务。3读中要通过对词句的轻重缓急停顿来表现;文章的修辞有以下这些(PPT展示,见附件1);作者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茂密荷叶—多姿荷花—缕缕荷香—叶、花颤动—脉脉流水。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作者笔下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可见与可想巧妙结合,写出散文神韵。荷叶田田,满遮塘面,塘水看不到,却断定叶下的水“脉脉”有情,这是由叶子的“风致”引起的想象。补充说明通感的手法: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如“她笑得很甜“,将视觉转化为味觉;“她的歌声很甜”,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味觉。听,笔记。教师明确、小结、授之以渔。课堂练习巩固新知8分钟课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品读”第1题。(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如古诗“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表达效果。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学生回答问题后明确:①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的那种若有若无、时断时续、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征很相似;而且“清香”与“歌声”同为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意象的叠加,使意境更加优美;此外,将“清香”比喻成“渺茫的歌声”,也烘托出环境的幽静。②由视觉向听觉转移。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有某种相通之处;两种美好意象的叠加,艺术效果倍增,给原有的意境带来温馨、幽静的氛围;月光与树影是宁静的,用“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来形容,使人联想到《小夜曲》之类的名曲,将读者带入一种幻境。回答问题巩固新知4布置作业(2分钟)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第四段,背诵第四段。学生朗读,背诵巩固新知第二课时检查作业8分钟比一比,看谁背得好检查第四自然段背诵情况,看哪一个小组能背下的同学多。四个小组轮流背诵,一个小组背,另外三个小组观察背诵的准确程度。通过比赛,检查学生背诵情况,激发背诵热情。品读课文,品味语言(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第5自然段“塘上月色”。解决以下问题:1.美读本段2.本段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说出它的妙处。3.有哪些词用的准确,请说出理由。原来的四个小组,角色再次进行轮换:原来的“修辞观察员”和“朗诵者”互换;“角度观察员”和“朗诵观察员”互换。开展活动。第一次活动结束后,再次进行互换,最后教师小结重点明确: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很强的动感与立体感;2.“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浮”既能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3.“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像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按照自己的角色,开展活动互换角色,继续开展活动笔记采用观察法,赋予学生不同的角色和任务,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明确学习任务。经过相互点评,学生有了思路,转换角色继续开展活动,有利于学生知识上的互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明确、小结、授之以渔5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本体是月色,喻体是名曲;两者的相似点是和谐;运用了通感手法,是视觉与听觉的互换,由视觉向听觉转移。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有某种相通之处;两种美好意象的叠加,使艺术效果倍增,给原有的意境带来温馨、幽静的氛围;月光与树影是宁静的,用“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来形容,使人联想到《小夜曲》之类的名曲,将读者带入一种幻境。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景物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令作者与读者如痴如醉。而此时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悦。小组合作自主学习(15分钟)采用头脑风暴法,在小组内交流的形式,自读最后两段,思考以下问题。教师巡视,参与讨论,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明确。1.“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作者说这是一个“热闹”和“风流”的季节,并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描写当时“嬉游”的光景,作者有没有被这种光景所感染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明确:没有。“可惜现在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依然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2.“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西洲曲》本是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此处借其表达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明确:思乡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可以表明。3.“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此时此刻的作者为什么会惦着江南呢?明确:触景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黑暗的现实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乡之情来排遣忧愁。组内交流,头脑风暴,互补生成,再请代表发言学生组内交流,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思维互补,解决问题。64.“——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从荷塘回到家里,心绪如何?明确: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的不宁静也依旧,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一梦。课堂小结(2分钟)第4自然段主要学习比喻、通感的手法,第5自然段主要学习作者如何精心选用动词,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这是本文最精彩的两个自然段,希望同学们背诵。作者以艺术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图,这美丽、宁静、清新的大自然也正是作者精神的避难所,同时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领略了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但是作为一篇美文,《荷塘月色》的美是多方面的,希望同学们能以自己的视角去观照美、感受美、体验美。学生聆听,笔记。点出重点,总结延伸。布置作业(1分钟)五、作业1.背诵文章第4、5自然段。2.运用通感的手法作一段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强化背诵,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反思本课的讲授,既突出了语言的品读,又强化了领悟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同时,大胆采用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反复诵读对于加深学生对散文语言美的体会与把握有很好的帮助。板书设计荷塘月色朱自清感情线索淡淡忧愁——自由的人——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失落——惦念故乡附件一景物特点修辞方式荷叶田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荷花袅娜,羞涩,如明珠、星星、美人拟人、比喻荷香缕缕,如渺茫的歌声通感荷波颤动,如凝碧的波痕比喻、拟人、夸张流水脉脉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