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丽水市中小学心理、德育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范围资料1.发展关键期(敏感期)在洛伦茨后,人们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人类各种行为(包括心理、技能、知识的掌握等行为)的“关键期”的研究中。于是提出了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所谓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是指,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但这时如缺乏适宜的环境影响,也可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在关键期内,机体对环境影响极为敏感,对微细刺激即能发生反应。研究者还发现,在关键期的开始及结尾阶段,机体对环境的敏感度较低,在中间阶段最高。但若缺乏某种影响,便会引起发展方面的变异。2.埃里克森关于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通过自己的临床与实践,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做了重大的修改,建立了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形成理论,他强调“自我”的作用。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看作是自我与社会要求之间矛盾冲突的表现。他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时期:(1)婴儿期(出生-2岁):此期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2)儿童早期(2—4岁):此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此阶段发展任务的解决可为今后儿童的遵纪守法做好准备。(3)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游戏执行着自我的功能,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自我治疗和自我教育的作用。(4)学龄期(7—12岁):此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5)青年期(12—18岁).:此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同一感和克服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如果此期不能很好地解决自我同一性,则产生角色的混乱或消极的同一性,这是指个体不能正确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或形成了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以及社会不予认可的角色。这一阶段是青少年追求性别、职业、信念和理想等方面同一性的标准化时期。(6)成年早期(18—25岁):此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7)成年中期(25—50岁):此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8)成年晚期或老年期(2—4岁):此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3.归因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归因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被观察者的行为,对环境加以控制和对行为加以激励或控制,而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很多专家对此理论有所贡献,较有影响的归因理论有以下几种:维纳的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高低,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努力程度,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任务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任务的困难程度;运气好坏,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身心状态,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环境因素‘其他因素,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2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维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向度之内:1、控制点:2、稳定性:3、可控性:维纳等人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的考试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那么以后的考试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这两种不同的归因会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韦纳的归因理论的主要论点: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一)需要层次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1生理需要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和睡眠和性的需要。2安全需要包括一个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它相对地可以免除生理和心理的焦虑。3爱与归属的需要包括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等。4尊重需要包括尊重别人和自我尊重两个方面。5自我实现需要包括实现自身潜能。在心理学上,需要层次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4、最近(优)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5、青春期发展〈智力、生理与身体、性)11、12岁到14、15岁这段时间可称为青春期、少年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人类及高等灵长类以雌性第一次月经出现为标志;泛指青春期的年龄。首先,我们看看青春期的主要生理特征:1、身体外形的变化:处在青春发育期的男女身体迅速长高,体重也显著增加。在青春期以前,身高以每年3厘米~5厘米的速度增长,在青春期,最高增长速度可达每年10厘米~11厘米,一般也在6厘米~8厘米。骨骼、肌肉、内脏迅速发育,使体重每年平均要增加7公斤~8公斤。而且,男女性别的外形特点也日益明显,男孩子越来越高大魁梧,女孩子越来越丰满俊美。2、体内机能增强:处在青春期的男女学生,他们心脏的重量已达出生时的12~14倍;肺活量日益增大,渐渐接近成年人的水平;脑和神经系统已发育成熟;肌肉长度增加,肌纤维增粗,肌肉变得强健有力。3、性的发育和成熟:由于内分泌的作用,性激素增多,男女学生的生殖器官发育都很快,男生出现遗精,女生月经初潮,有了生殖机能。其次,我们再看看青春期的主要心理特征:31、自我意识的增强是青春期最基本的心理特征之一。青春期生理上的飞跃发展,接近成人水平,使学生的身体具备了独立活动的物质基础。由于成熟的生理基础加之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儿童期,学生的自我意识还没有独立地专门把自己作为思考的对象,主要是借助成年人对他们的评价而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而青春期的学生已具有了成年人自我意识的特点。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仅是一个主体,而且也是一个客体,主体的自我不仅能够认识外界的自然和社会,而且也能够独立地专门地认识作为客体的自我。他们的意识结构中已形成了一系列的自我认识自我感觉、自我理解、自我评价等、自我态度自尊、自信、自慰、自谦等和自我调节自我要求、自我监督、自我改正等的基本要素。他们开始以自我认识为主导,通过自我要求、自我控制逐步向成熟的方向发展。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与怯懦,高傲与自卑,否定童年与眷恋童年。3、性意识的迅速发展。性意识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对待两性的关系上。据研究,其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朦胧期:女孩子从9岁至11岁左右,男孩子从10岁至12岁左右,大致处于性意识与**的朦胧期。此时男女学生性机能尚未成熟,但已经确认了自己的“性别角色”,对性别的差异特别敏感。男女学生在一起感到拘束、害羞,即使是童年时期的异性好友,也往往疏远和故意躲避。而对成年的异性,又往往表现出过分的亲昵与依恋。有时,女孩子爱依在爸爸怀里,男孩子爱依在妈妈怀里。②爱慕期:女孩子11岁以后到13岁左右,男孩子12岁以后到14岁左右,处在爱慕期。此时,男女学生觉得在一起特别有意思,异性之间互相观察的兴趣增加,往往以欣赏的心情注意异性的谈话、表情和动作。他们开始注意自己的服饰、举止、谈吐,想给异性留下好的印象。对于异性之间的接触,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在**上浮想联翩。但这时,异性之间的好感,往往是泛泛的,没有具体的对象。③初恋期:女孩子13岁至15岁左右,男孩子14岁至16岁左右,处在初恋期。此时,男女学生的性机能都已成熟,对性的体验有了明显的增强,内心开始萌发初恋的幼芽。对异性产生特殊的好感,在周围年龄相近的异性中发现较喜爱的对象。对于自己较喜爱的对象,给予特别多的注意与关心,并寄于特有的期待。感情上希望多接触、多交往,但理智上又有种种顾虑。有的学生,此时的注意力可能在几个异性身上徘徊。此时的学生,更注意自己的外貌和打扮。④钟情期:钟情,是指男女之间集中而专一的爱情。一般在初中三年级以后,男孩子还要晚些。这一时期的学生,往往出现痴情男女。他们一旦倾心相爱,便不顾一切,但由于涉世未深,对人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往往陷入庸俗而低级的趣味之中而不能自拔。有的受到挫折,会意志消沉,产生厌世心理;有的还可能走上放纵自己的邪路参见徐应隆等《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最后,青少年智力(思维)的发展:基本模式: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过渡到辩证思维,主要特点是思维逐步符号化。抽象逻辑思维:是一种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具有以下特征:通过假设进行思维;思维具有预计性;思维形式化;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明显化。处于少年期的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在其运用假设的能力上有所体现,初中生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了更高程度的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内省性。形式逻辑思维:是个体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初级形式。青少年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概念、推理、逻辑法则的运用能力这三方面的发展特点上。辩证逻辑思维:是个体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高级形式。辩证逻辑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辩证法,是主体自己或不自觉地按照辩证法所进行的思维。最早进行研究的是皮亚杰。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过程五阶段:定向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验证阶段。46、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两者关系:如果把智力因素比作种子,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壤,优良的种子只有播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7、自我系统、情绪能力、社会认同自我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或自我调节)三个子系统所构成,因此也叫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戴蒙和哈特认为,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系统包括四个自我的范畴(四个阶段):1、生理的自我(又称身体的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躯体的认识,包括占有感、支配感爱护感。人们有时把生理自我发展阶段称为自我中心期,这种初级的形态是以自我感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2、活动的自我3、社会的自我:从3岁到青春期开始,个体通过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增强了社会意识,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尽量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标准。这个阶段称为社会我阶段。4、心理的自我(又称精神自我)从14、15岁到成年,大约10年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的性意识觉醒,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大大提高。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地发展变化的同时,促进了自我意识的成熟,我们开始进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