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31.区域研究: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按研究内涵的大小,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32.1970年《教育结构计划》:1970年,德国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结构计划》,是全国教育制度改革方案,将整个教育体系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领域。3-4儿童纳入初等教育,5-6岁纳入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中初等教育的一部分。33.“顺应”:又叫“调节”、“调整”,是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34.韩国新村幼儿园:韩国为加强农村地区学前教育,1981年新设立了由内务部主管的“新村合作幼儿园”。1982年,颁布《幼儿教育振兴法》,将“新村合作幼儿园”更名为“新村幼儿园”。新村幼儿园在1981至1983发展最快,其后稳步增长,1988年后逐年减少,原因在于从每年都有一部分重新变为托儿所2012.1031.(美国)“发展适宜性课程”:把适应儿童的发展作为决定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重视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即个别儿童发展的差异,反映了课程发展的综合趋势。32.《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儿童权利公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文献,被誉为“为儿童人权拟定种种保证的第一项国际法律文书”。该公约为保护儿童的权利和福利订立了54项条款,要求所有缔约国保证所有未满18岁的儿童的合法权利。4项原则:儿童的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意见原则,儿童生存、保护、发展原则,无歧视原则。33.“儿童发展阶段理论”34.“多元智能理论”2012.131.逻辑—数理智力:运算和推理能力,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上表现突出。如爱因斯坦32.高丽夫人儿童中心:1938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幼儿教育领域,并成立了高丽夫人儿童中心33.情境论:在德国学前课程理论中,认为教学应围绕儿童的生活来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应付生活能力的理论称为情境论34.日本的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1991年,文部省公布,又称十年计划。内容:提出国家尽力对学前教育提供帮助:扩大幼儿园奖励补助的适用范围,对低收入家庭规定了学杂费减免标准;增加幼儿园入园奖励补助费的数额;拨专款确保公立幼儿园园舍设施建设补助费。计划重点:确保今后10年内,3-5岁幼儿有充分的入园机会,提高3岁幼儿入园率。意义:把幼儿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提高幼儿入园率,改变家庭社会不重视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有力促进日本学前教育事业发展。2011.1031.《费舍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工作全部委托给地方教育当局,规定除伙食费和医疗费外,对保育学校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并对13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32.社会经验:从人与人之间思想观念的交流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经验33.悉尼幼儿师范学院:34.音乐—节奏智力: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突出表现。如莫扎特。2011.131.幼儿凭证计划: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项耗资为7.3亿英镑的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以上的儿童都能接受3个月的、高品质的学前教育。家长可以自由选择公立、私立或民办的学校。其局限性为不能帮助4岁以下儿童。32.福禄贝尔幼儿园: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将其命名为“幼儿园”。以教育而非看护为主要任务。并以中上层家庭的儿童为对象。由此,德国的幼教机构发展逐渐呈现双轨趋势33.日本《学校教育法》:日本战后最重要的教育立法之一。提出国家的教育目的:“培养和平国家与社会的建设者”。规定幼儿园是受文部省管辖的正规“学校”,以3岁至小学前的幼儿为教育对象。以“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给予幼儿适当的环境,促进其身心发展”为目的。规定了实现教育的五项目标及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条件。34.“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核心。“有准备的环境”必备条件:能适合儿童发展的节奏和步调的环境;儿童能自由操作各种活动材料的环境;对材料有所限制的环境;有秩序的环境;与成人有关联的环境;能保护孩子有安全感的环境;对儿童有吸引力和美得环境。其根本是:适合儿童的环境,出发点是引导促进儿童发展。2010.1031.《普洛登报告书》:20世纪60年代后期,英国,该报告非常重视幼小衔接问题,特别关注5岁以下儿童教育。32.平衡化:儿童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即儿童自我调节的过程33.《米德报告》:认为学前教育目的是:为家长和家庭提供教育帮助。建议政府公平地对待各种学前教育机构,增加资金投入,设立学教育管理系统。在资金方面的建议对新西兰早期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34.瑞典父母教育:2010.131.新西兰毛利语言所:起源于1982年的毛利文化再生运动,目的在于支持和鼓励使用毛利语言和文化。是新西兰第四大学前教育机构。确保儿童一出生,就用毛利语与之对话。家庭和社区在管理和资助方面发挥关键作用。32.言语—语言智力:听、说、读、写能力,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和政治领袖上有突出表现。如丘吉尔。33.心理胚胎;是蒙台梭利儿童观的一个概念。指儿童从出生的“精神空白”到1岁左右形成和发展了许多心理感受点和器官的“心理胚胎期”。34.哈多报告:即《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这是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文献。提倡设立麦克米伦式的保育学校、幼儿学校和幼儿部附设的保育班,主张对7岁以下的幼儿实行一贯教育,成立以7岁以下幼儿为对象的独立的幼儿学校。2009.1031.蒙台梭利所指的“工作”:蒙台梭利把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发地选择和操纵活动材料并由专注于活动发现和发展的活动称之为“工作”。从而引出关于儿童心理发展是通过“工作”而非游戏实现的观点。“工作”的主要作用:促进儿童发展,愉悦儿童身心。“工作”的流程:兴趣——开始操作——出现专注——获得发现。“工作”包含游戏。32.《费舍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工作全部委托给地方教育当局,规定除伙食费和医疗费外,对保育学校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并对13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33.逻辑-数理智力:运算和推理能力,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上表现突出。如爱因斯坦34.高丽夫人儿童中心:1938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幼儿教育领域,并成立了高丽夫人儿童中心2009.131.光谱方案:作为多元智力理论在实践中的一种课程方案,由美国加德纳和菲尔德曼1993合作完成。理论基础: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和菲尔德曼的非普遍性理论。32.自知—自省智力:认识、观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能正确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自尊、自律、自治能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上突出表现。如柏拉图33.编织学校:1770年,法国奥柏林创立。照顾和教育4~7岁的学前儿童。训练课程有:编织、缝纫、阅读、书法、唱歌、背诵、算术、辨色、自然史、圣经等34.皮亚杰所指的“社会经验”:2008.1031.1924年《青少年福利法》:德国政府于1924年出台,规定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定下了德国现代儿童教育基调:即把学前儿童教育视为青少年福利事业,由青少年福利部管辖。提出建立“白天的幼儿之家”,训练修女担任看护工作,加强幼师培训。对战后联邦德国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3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儿童保育教养法》:朝鲜实行“幼儿公育”,建立社会保育和社会教养的儿童教育体系。用法律固定下来。1976年通过,规定:学前教育在费用上实现由国家和社会共同负担,使所有儿童从6个月开始直到入学前在托儿所、幼儿园接受平等的免费教育。33.“先行计划”:是美国政府为实现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1965年秋实施。至少以90%以上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的3-5岁儿童为对象。“先行计划”目标:帮助儿童及其家庭发展社会有责任的态度,鼓励帮助穷人;增进儿童和家庭的自尊和尊严等7条。这一计划的实施大大促进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对欧美许多国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34.视觉-空间智力: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上突出表现。如毕加索2008.131.专题比较: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如中、日、美三国幼儿教育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一半从专题研究开始。32.情境论:在德国学前课程理论中,认为教学应围绕儿童的生活来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应付生活能力的理论称为情境论33.日本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1991年,文部省公布,又称十年计划。内容:提出国家尽力对学前教育提供帮助:扩大幼儿园奖励补助的适用范围,对低收入家庭规定了学杂费减免标准;增加幼儿园入园奖励补助费的数额;拨专款确保公立幼儿园园舍设施建设补助费。计划重点:确保今后10年内,3-5岁幼儿有充分的入园机会,提高3岁幼儿入园率。意义:把幼儿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提高幼儿入园率,改变家庭社会不重视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有力促进日本学前教育事业发展。34.交往-交流智力: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做出适宜反映的能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政治家上表现突出。如:马丁•路德•金2007.1031.编织学校:1770年,法国奥柏林创立。照顾和教育4~7岁的学前儿童。训练课程有:编织、缝纫、阅读、书法、唱歌、背诵、算术、辨色、自然史、圣经等32.1924《青少年福利法》:德国政府于1924年出台,规定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定下了德国现代儿童教育基调:即把学前儿童教育视为青少年福利事业,由青少年福利部管辖。提出建立“白天的幼儿之家”,训练修女担任看护工作,加强幼师培训。对战后联邦德国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33.教学—训导型模式:在苏联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该教学模式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中,教学的目的是用知识,技能和技巧武装儿童,并使之听话。教育者不得不完成教学大纲,以满足领导和监察机关的要求。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儿童仅被视为接受某种教育体系影响的客体。面向全体的教学形式,按小学上课形式进行的作业。游戏在时间上受限制,且被成人严格规定。形式主义泛滥,成人与儿童疏远,儿童消极性增加,继而出现抗拒症。34.新西兰毛利语言所:起源于1982年的毛利文化再生运动,目的在于支持和鼓励使用毛利语言和文化。是新西兰第四大学前教育机构。确保儿童一出生,就用毛利语与之对话。家庭和社区在管理和资助方面发挥关键作用。2007.131.平衡:两种技能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稳定状态,叫平衡。平衡首先是同化和顺应两种活动的平衡,人的认识得发展需要在这两种活动中间有一种和谐一致的关系。32.幼儿凭证计划: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项耗资为7.3亿英镑的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以上的儿童都能接受3个月的、高品质的学前教育。家长可以自由选择公立、私立或民办的学校。其局限性为不能帮助4岁以下儿童。33.方案教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