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问题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问题整理考试题型单选(11*1=11分)填空(16*1=16分)名词解释(3,14分)问答(4,8分)论述(3,31分)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一.发展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其他部门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发展经济学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变化的独立的应用学科,应用性、综合性、整体性、边缘性是发展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科的特征。独特性:发展经济学考察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重视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等;重视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①发展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区别:西方经济学在分析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时,假定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等是不变的,它不考虑非经济因素。联系:微观方面:都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和有效配置;宏观方面:都把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作为长期的目标。西方经济学中的许多理论在发展经济学中得到了应用。②发展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研究一般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研究层次高,考察因素少,较抽象。揭示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本质和基本趋势,不直接回答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理论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考察因素较多,较具体,与现实生活贴近,还会涉及政治、社会、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和具体行为方案的研讨。③发展经济学与其他部门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只研究某一经济活动领域,如农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发展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边缘性的特点。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长或按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的增加。经济发展: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和政治体制变革的经济增长,即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意味着伴随着产出增加而出现的产出和收入结构上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的变化。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投入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状况、消费结构、文教、卫生健康状况、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联系:①经济增长作为基础与前提(必要性)②经济增长的非充分性(有增长而无发展)③经济发展的外延的动态性*阿拉伯之春导致这些动荡的主要原因包括:国家的专制统治、政治体制僵化、人权的侵犯、政府贪污腐败、失业率居高不下、人民生活贫困;领导人长期执政,不思改革,政治经济分配不透明等等。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了阿拉伯世界的经济困难,推动了革命运动的爆发。三.发展中国家定义:(广义)非发达国家,即发展中国家(狭义)亚非拉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后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目前经济发展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民族和国家。起源:①发展中国家具有相似的产生背景,大部分属于二战以后独立的亚非拉殖民地和附属国,政权独立,但经济落后,战后初期,这些国家被称为:落后国家、后进国家、欠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②20世纪5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60年代,这些落后国家开始选择不同道路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发展中国家”这一概念开始出现。(第三世界、南方国家、外围地区、穷国)分类:不同社会制度、条件(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条件)、发展思路、发展结果。①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加坡、韩国。②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③开始进入工业化的国家:中国、印度。④极其落后国家:尼日尔、几内亚。联合国的划分方法(12页):最不发达的最贫困国家、非石油出口“发展中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世界银行划分方法(13页):低收入国家和地区(≤1005美元)、下中等收入(1006-3975)上中等收入(3976-12275)、高收入(≥12276)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划分方法(113页):高发展程度、中等发展程度、低发展程度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划分方法(13-14页):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特征:①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②人均收入低,贫富差距大③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低④文化教育、卫生保健条件差,文盲率高⑤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本质特征)⑥在全球化过程中的脆弱地位第二章发展经济学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独立的经济学科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64页)1、发展中国家的意愿: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兴起,政治上独立,经济上依附。要实现发展经济的目标需要发展经济学2、发达国家的意愿:消除社会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将其纳入资本主义体系的轨道。发达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3、西方发展经济学家的个人目的:很多发展经济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4、传统西经理论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失败:传统的西经与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存在根本的不同。单纯的西经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需建立新的经济理论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二、发展经济学的演变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形成与繁荣时期1、唯资本论(强调发展中国家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最缺乏的是资本,资本稀缺也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①哈罗德-多马模型为“唯资本论”提供理论依据: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②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实现“起飞”的首要条件为资本积累率达到10%以上;③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缺少资本形成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主张实行“大推进战略”,在工业经济各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加速资本形成。2、唯工业化论(工业化的重要性)努力实现工业化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原因:一是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的经验;二是发展中国家把工业化看作提高本国经济的自主生产能力、改变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以及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①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为工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供理论依据:农村剩余劳力向工业部门流动是工业资本积累和扩大的源泉,促成了工业化,推动农业的进步。②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一种工业化战略③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起飞阶段即工业化开始阶段3、唯计划论(国家计划的重要性)政府经济干预,调动有限的资源,达到预定的目标。①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和前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工业化模式的影响;②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不完全性(信息不完全、价格机制扭曲);③加速资本积累和调节工业布局和进程不能寄希望于私营部门的自发活动。工业化是目标,资本积累是源泉,计划是手段。特点:1、反新古典主义的倾向。2、强调内向型发展战略: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受剥削地位,主张采用进口替代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实行贸易保护政策。3、建立宏大的理论体系。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都认为这些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遍适用性。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调整阶段背景:60年代初期以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第一阶段理论所设想的结果不相一致。虽然在50年代经济增长迅速,但到了70年代,面临重重困难,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与此相比,那些注重市场调节,采用外向型经济的国家,其增长速度普遍高于实行内向型经济的国家。人们对第一阶段的理论产生了怀疑,开始重新评价和修正原来的发展理论。特点:1、重新确定发展目标。开始强调经济发展目标的多维性。除收入外,增加了消灭贫困、公平分配、减少失业。70年代,提出了衡量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指标体系。2、重视农业发展。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3、重新评估市场机制的作用。唯计划论在实践中的失败、凯恩斯主义理论失宠主张经济的有序运行有赖于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有机结合。(新古典主义的复兴)4、提倡外向型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重视外向型发展战略,利用市场-价格机制调节进出口,在国际竞争环境中谋求经济发展。5、研究方法从宏观分析转向微观分析。从宏观领域转向微观领域,从整体研究转向国别研究和应用研究。更多的采用新古典的分析方法对发展中经济的微观方面作深入研究,如成本-收益分析法。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进一步发展时期背景:在第二阶段经济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经济发展实践中不断出现新问题,为发展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推动了发展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特点:1、新增长理论兴起。主张政府应加大对人力资本和科技研究的投入,刺激生产知识部门和个人,以促进知识的持续增长;同时应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外生增长理论)、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内生增长理论。2、重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始研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问题。3、强调发展的制度因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稀缺,但更稀缺的是制度,很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都与制度结构有关。小结:1、第一阶段比较注意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结构特点,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统一体系,提出了很多特殊的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繁荣时期。2、第二阶段主要是对第一阶段的修正,在很多方面恢复了新古典主义的观点,又称“新古典主义的复兴”阶段,或“调整阶段”。3、第一、二阶段在基本思路、问题论证和政策建议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4、第三阶段与前两阶段相比,更加重视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摆脱了新古典经济学纯经济分析思路的束缚。但在很多方面仍然采用新古典主义的分析工具。三、发展经济学的流派构成1、新古典学派利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观点、方法来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市场调节在发展中国家也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实现经济均衡增长。基本观点: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明天,发展中国家只要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就可以摆脱贫困,实现经济发展。2、结构主义学派特征:从发展中国家所特有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出发来考察其经济发展问题。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结构缺陷是阻碍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建立一个新型的健康的经济结构。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内部结构缺陷、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外部结构3、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激进学派)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强调阶级和外部关系,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加速自身的工业化,以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四、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内在逻辑(25页)1、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现状的描述和分析2、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原因的探讨3、经济发展目标模式的确立4、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与发展计划、发展政策的确定5、经济发展水平质量的衡量指标体系6、经济发展基础要素分析7、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8、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9、经济发展的案例研究10、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回顾和展望第三章经济发展水平衡量指标体系一、早期的衡量指标(购买力平价)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GNI国民总收入GDPpercapita、GNPpercapita、GNIpercapita(percapita人均)购买力平价(PPP):是指在一国国内市场上购买相当于一美元在美国所能购买到的同样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需要的该国货币单位的数量。(28页)缺陷:“购买力平价法”没考虑不同地区商品的成本构成不同,比如劳动力。所以,目前我国承认的比较主流的数据是按“汇率法”计算的。而西方一些国家却时常拿出“购买力平价法”的数据,来给人民币升值施压,甚至作为“中国威胁论”的重要证据。二、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57页)三、阿尔德曼和莫里斯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量(58页)四、莫里斯的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主要内容、评价)五、PQLI的构成(60页):①1岁的预期寿命②婴儿死亡率③识字率指15岁及以上人口中识字人数所占的比重。PQLI=(识字率指数+婴儿死亡率指数+一岁预期寿命指数)/3评价:优点①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