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学2014.4.10第三章风俗民俗学第四节人生礼仪•一、什么是人生礼仪•人的一生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需要借助的仪式。•目的是标记或帮助人们成功或顺利度人生过关键时刻,从而完成人生角色的转换。第四节人生礼仪•人生礼仪是社会民俗事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人之所以经历人生礼仪,决定因素不只是他本人的年龄和生理的变化,而且是在他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生育、家庭、宗族等社会制度对他的地位的规定和角色的认可,也是一定文化规范对他人格进行塑造的要求。所以,人生礼仪是个体文化化的过程。•文化化的三个阶段(P188)•人生礼仪是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的程式规范和阶段性标志。二、个体人生礼仪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生日寿礼1、诞生礼•①诞生礼是人一生的开端礼。•②原因: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诞生礼,他才获得在家庭、家族和社会中的地位,被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③诞生礼是一个较长的持续过程,包括:求子习俗、孕期习俗、庆贺生子等内容。求子习俗与仪式•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使得中国社会对求子习俗颇为重视,求子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婚后不孕的夫妇为了达到怀孕的目的而进行向神祈祷、实行巫术等仪式的民俗。按照手段求子习俗可以分为:向神灵祈子、由旁人送子、性生殖崇拜与性行为模拟巫术等。①祭祀求子:高禖(求子所祭的神)马家窑裸体人像彩陶壶•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青海柳湾原始公共墓地采集到一件举世闻名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裸体人像彩陶壶,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时代最早的人体陶塑之一。“其人首塑于壶之颈部,面部五官俱全,披发,眉作八字,小眼,高鼻,硕耳,口微张。壶腹部为身躯,乳房丰满,用黑彩点绘乳头。红山文化人体泥塑②神灵求子:•向神灵祈子是最普遍的一种求子方式,民间虚造有主管生育的神灵、偶像,如碧霞元君、送子观音、金花夫人、子孙娘娘、张仙等,并为之立庙建祠。•各种偶像•送子观音•碧霞元君③生殖崇拜•即在某种神圣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对某种生殖象征物加以祭拜和进行交媾行为的模仿。•如我不少地方都有的投石求子的习俗,就是让求子的妇女往深山中的石洞丢石子,传说丢中即会受孕,把洞口看作是产生婴儿的阴门。③生殖崇拜孕期习俗•①孕妇禁忌:饮食、视听、出行•②催生礼:产期将近,由娘家送一些婴儿出生后要使用的衣物、食物等。诞生礼(庆贺生子)•①洗三:婴儿出生三天后举行庆贺仪式。•“洗三”是中国汉族一般是在婴儿出生之后第三天举行的庆贺仪式,也叫做“三朝”。在北方给婴儿实行“洗三”时多用艾叶、花椒等,由老年妇女为婴儿擦身,认为这样做可以去掉胎气。有的地方边洗还要边唱喜歌,预祝他长大成人之后能够读书做官,出人头地。•报喜、房门口悬挂红布、桃枝等物。•《礼记》:生男设弧于门左,生女设帨禹门右。•为婴儿洗澡。•②满月:进入人群的仪式。•剃头•③百天:祝愿健康长寿•④周岁:抓周儿•“周岁”除了的宴请的宾客之外,这一天特别举行检验小孩子天赋和卜侧未来的前途的“抓周”仪式。孩子的身边摆放着各种物品,任由孩子抓取,以判断孩子未来的志趣。如《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段中提到宝玉“抓周”的情节。2、成年礼•成年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仪礼。它具有强化性别认识和性别教育的意义。•成年礼的规范与特征:•①年龄规定:《仪礼.士冠礼》:“诸侯十二而冠。”•②性别规定:男“冠礼”,女“笄礼”•③考验•④成熟标志•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礼记·乐记》•男子幼,娶必冠。《白虎通》•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国古代的成人礼:冠礼•择日、加冠、取字、拜见父母家人、更换冠服、执礼品拜见国君、执礼品拜见乡大夫、宴飨、献酒、赠送礼品,礼成。•冠者,礼之始也。•参加祭祀、兵役,可以做官、成婚。•韩国的成人礼:韩国人为年满二十岁的男女举行成年冠礼的风俗。礼毕之后,他们就算是长大独立了。•日本的成人礼:每年一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日本传统的成人节,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在这一天都穿上传统服装,庆祝成人。现代版的中国成人礼国外的成年礼成年礼的意义:•一个人从儿童长大为成人,标志着自然状态的人向社会状态的人的突破转变,并因此获得各种资格。•①经济的资格•②法律的资格•③宗教的资格•④婚姻的资格•成年礼的作用:性别教育、公民教育3.婚礼•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和活动。•原始乱婚—血缘群婚—非血缘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婚姻作为民俗现象主要包括:婚姻形态和婚姻礼仪•陈顾远:《中国婚姻史》(1)婚姻形态•①基本的婚姻形态:一夫一妻制•②特殊的婚姻形态:•抢婚•童养婚、指腹婚•冥婚:《周礼》:禁迁葬者与婚殇者•入赘婚•转房婚•典妻抢婚•《周易·屯》爻辞:“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乘马班如,泣血涟如。”•1.暴力抢婚•“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思想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思乐,思嗣亲也。”•2.模拟抢婚•瑶族、畲族、高山族、傈僳族转房婚•兄长亡故,小叔子与嫂子结为夫妻。•把女性看作是财产。叔嫂婚使得家庭财产、子女、劳动力不致流失。•《史记·匈奴列传》:父死,娶其后母,兄弟死,皆娶其妻妻之。•《后汉书·乌桓列传》:其俗,妻后母,报寡嫂。•《隋书·突厥传》:父兄死,子弟娶其群母及嫂。表亲婚•兄弟子女与姐妹子女婚配的婚姻形式。也叫姑表婚、舅表婚、还娘头。典妻•典妻是最为典型的仅仅为繁衍后代而形成的婚姻。•家境富足的男子如婚后无子嗣,就可以出一笔钱,让贫困人家把妻子典当给他,等生育后代,留下子女,归还妇人。•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就描绘了这种非人道的婚姻形态。(2)婚姻礼仪•古代:媒妁之言,明媒正娶;•六礼:“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后世一般分为议婚、行聘、过庚、迎娶、合卺阶段。•相亲、订婚、迎娶•现代:较大的地域差异性。4.寿礼•寿诞,一般指生日庆贺,尤其在以十为整数的年份,如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岁的生日时举行的庆贺仪式。贺寿时使用物品有寿帐、寿烛、寿桃、寿面等,寿帐寿联都用以书写祝福的话,寿面代表绵长,象征着人的寿命的长短。寿诞习俗•逢九不逢零•父母在,不过寿。5、葬礼古人的死亡观念•在以往的几千年里,绝大部分人都不认为死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把它看成人生旅程的一种转换,即从“阳世”转到了“阴世”(冥界)。•因此,人死去这一刻也就意味着踏上了新的旅程,开始了新的生活。从死亡到丧葬的仪式,都是以此观念为出发点,葬礼因此被看作是将死者的灵魂送往死者世界的必经手续。葬俗的形成与演变•早期:就地掩埋,不封不树;•商代:棺椁葬;墓上建筑•西周春秋初:棺椁葬,不封不树•春秋晚期以后:封土(坟丘)、种树,•“晋永嘉末,人发之(齐桓公之墓),初得版,次得水银池,经数日,乃牵犬入中,得金蚕数十簿,珠襦、玉匣、绘彩、军器不可胜数。又以人殉,骸骨狼籍也。”(《史记·齐世家》)厚葬久葬战国丧葬:繁复•曾侯乙墓:共出土随葬品15000多件。仅青铜器重量达到10吨。古人看重丧葬的原因:•荀子: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符合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度。葬:灵魂不灭的幻想•不同的丧葬形式,隐含着人们对于逝者灵魂的不同处理方式。•1.让逝者回归自然•①土葬•②水葬•③天葬•④树葬•这几种丧葬的主导意识是,人们认为肉体和灵魂都来自于自然与万物,所以只有重新回归自然,才能使灵魂获得永生。•2.保护尸体,以求灵魂不死•①墓葬•②塔葬•③悬棺葬•肉体与灵魂同一•灵魂不灭的追求丧葬程序•招魂•穿衣•停尸•报丧•大殓•送葬•做七•三年小群体人生社会民俗•指的是以血缘关系组合的家庭、家族、宗族群体流行的人生社会民俗。P132•表现为家谱、家风、家法、族规等。•家谱、宗谱、谱牒、家牒大群体人生社会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祭祀节俗:清明节、正月十五祭灶•庆贺节俗:拜年•巫术节俗:门神•游乐节俗:赛龙舟•祈愿节俗:八月十五、乞巧节•习俗在形成个人的行为中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个人对传统习俗所能发生的任何影响。节俗的演变特点:•季节型向节日型转化•单纯性向复合型、综合性发展•祈求性向娱乐性发展第三节中国心意信仰民俗•含义:民众间流行的偏重于独特心理观念的各式崇信。也称为“民俗信仰”。•各式崇信:灵魂信仰、鬼神信仰、命运信仰•原因:•①生存方式和生活体验的感受以及一体化的神话思维方式。•②来源于原始宗教或迷信•③生产与生活经验的积累•④其他来源•◆如何看待和理解民俗信仰?民俗信仰是否等同于宗教信仰?民俗信仰具有一定的崇拜对象•①灵魂•对死亡的不理解而产生的;•灵魂的去处:故乡(祖先)、泰山神;阴间(地狱),阎罗(幽冥之王)•灵魂的数量:1个;3个(蒙古族);12个(哈尼族)•祖先祭祀:就是灵魂信仰的典型形态。•三冥节:清明、中元、十月朔中元节•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请僧道设斋坛,祈祷神佛),民俗亦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冯至《北游》诗:“清冷的月色使我忽然想起,啊,今天是我忘掉了的中元。”•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这天正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我记得分明,到河边还为的是拿了些纸钱同水酒白肉奠祭河鬼。”②自然神•自然神是把自然现象视为神灵并加以崇拜。•四类:天体、自然现象(天象)、无生物、生物•A。天体类:天神、日神、月神、星神天神崇拜•祭拜苍天的仪礼源远流长,源于人们对于天这种有形的空间的“至高无上”的直观感受。•在夏代人们已经称天为“天帝”了。•对天的崇拜体现在①关于天是多层的说法。•满族:17层;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锡伯族、维族也有“3、5、7、9”层的说法;此外,还有33层和99层的说法。•②认为天不是悬浮体,而是由四个天柱支撑着的物体。•女娲补天日神崇拜•出土的彩陶,内蒙古阴山岩画;•典籍中有大量古代天子、匈奴王、南北朝时期北朝皇帝拜日的记载和营造祭坛的记录;•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汉族后羿射日,壮族、藏族、苗族、满族也有射日的神话传说;天狗);“日精”三足鸟的故事(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淮南子》、王充《论衡》中都有三足鸟的形象)月神崇拜•月神和日神崇拜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在最早的天体神话中,月亮河太阳一样,夜晚的天空了不只有一个月亮,开天辟地的创造神创造了和太阳差不多或者是略少于太阳数量的月亮,比如苗族的神话里,就认为他们的创造神制造了12个月亮出来,后来射掉11个,只留下一个在夜晚的天空照明。•还有的说法是,月亮是太阳变的。•哈萨克族神话中,太阳是因为俊哥哥,月亮是一位俏妹妹,他们是一对难以相会的情侣,一个在白昼出现,一个在夜晚出现,是一对苦命的鸳鸯。•有的民族的神话中,把日月当做是夫妻或者是姐妹或者是兄妹的关系。•早期的拜月习俗没有固定的日期、固定的场所、固定的贡品等,经过很长一短时间的世俗化后,才演变成为固定的祭日。•中秋节。俗称“圆月”,象征着团圆。•鄂伦春人是正月十五拜月,供圆形烤饼。•受神仙思想的影响,月亮开始人格化,嫦娥、玉兔,仙桂树,吴刚伐树等。星神崇拜•星神崇拜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当人类把星辰和自身关系密切联系之后形成的星辰具有神秘力量的星神观念。•人星混同、人星感应。•星命说:将星辰形体的大小、亮度强弱与人间的生老病死、贫富贵贱、吉凶祸福联系在一起。•牵牛织女•金木水火土•福禄寿自然神•B。天象类:雷电风云雨虹•雷与雷神崇拜:人们对于雷神的崇拜主要来自于对它的声音的畏惧。雷声动,意味着万物复苏,所以它是主宰万物生长的神;认为雷声是天发怒的标志,通过雷击、雷鸣等方式实现对人、物的惩罚。•柯尔克孜族、蒙古族:迎春雷祈年景•雷神人格化:《山海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龙的形成过程中就有雷神的因素。雨与雨神崇拜•雨神:雨师,是专司天上下雨的神灵。产生于对下雨这种天象的崇拜,后来产生了操纵降雨的神灵观念。•原因:农耕文明与农业社会。•雨神形象:龙王爷、谷雨娘(壮族)、大禹虹的崇拜•认为彩虹出现是吉兆的预示。自然神:•C.非生物类•地神、山神、土神、灶神、石神、海神、水神……•地神崇拜:天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