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管理规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及管理规范民勤县妇幼保健院石翎雁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WHO在国际范围内的多中心调查显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约30%,而我国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90%,其中使用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就连门诊感冒患者都有75%应用抗生素,大大超过了已经很不正常的国际平均水平《2019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卫医政发(2019)56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40DDD以下,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三级医院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医疗机构住院和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和20%。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医疗机构每月组织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进行点评,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要进行通报。《2019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卫医政发(2019)56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40DDD以下,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三级医院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医疗机构住院和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和20%。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指导原则》的具体内容我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内容提纲《指导原则》涉及的范围•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目录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和病原治疗《指导原则》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一)临床治疗性用药的基本原则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品种选择–给药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联合应用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不宜吸收、不宜耐药、不宜致过敏、不常使用)给药疗程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凡使用一种药物能够达到治疗目的时,不要使用第二种和第三种。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指针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混合感染。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重症感染(例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例如结核病、慢性骨髓炎等)。5.联合用药时可以减少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不良反应相同的药物应避免联合应用为了防止二重感染,延迟耐药性的产生,一般用二联即可,最多不超过三联。(二)临床预防性用药的基本原则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患者的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药1.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应用抗生素,仅在以下情况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异物植入手术/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2.清洁-污染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3.污染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4.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二)临床预防性用药的基本原则药物品种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手术名称抗菌药物选择颅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乳腺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周围血管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腹外疝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胃十二指肠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阑尾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结、直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肝胆系统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胸外科手术(食管、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心脏大血管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泌尿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一般骨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妇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剖宫产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1.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2.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1-2g;头孢拉定1-2g;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甲硝唑0.5g。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给药方法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覆盖时间清洁手术: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清洁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按治疗性应用的原则而定。外科手术预防用药(三)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低肾毒性抗菌药物–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氟胞嘧啶、伊曲康唑(静脉)不宜选用–四环素、土霉素、特比奈芬、呋喃妥因、萘啶酸肾功能减退用药调整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主要由肝脏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无明显毒性,可正常应用——红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不需调整剂量或稍微调整剂量——β内酰胺类慎用——林可霉素、培氟沙星、异烟肼(活动性肝炎时避免)避免——红霉素酯化物、四环素类、氯霉素、利福平、两性-B、酮康唑、咪康唑、磺胺药、特比奈芬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正常治疗量的2/3~1/2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有明确指征应在严密观察下使用,使给药方案个体化新生儿和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生理特点:新生儿肝肾均为发育完全,肝酶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率较差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氯霉素、磺胺药、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呋喃类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蓄积中毒应用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四环素、喹诺酮类,妊娠期避免应用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妊娠期避免应用;确有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药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和磷霉素等均属此种情况FDA对药物的妊娠危险性分级标准A级: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安全使用B级:在动物生殖性研究中未见到对胎儿的影响,人类研究资料不充分,或对动物有毒性,但人类研究无危险性--慎用C级:动物研究显示毒性,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但用药时可能患者的受益大于危险性--充分权衡利弊D级:有对胎儿造成危害的明确证据,但仍可能受益多。--权衡风险,严密观察X级:对人类致畸,危险性大于受益--禁用常见抗菌药物的分级分级抗微生物药A级B级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曲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利福布丁乙胺丁醇甲硝唑呋喃妥因C级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氯霉素克拉霉素万古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磺胺药/甲氧苄啶氟喹诺酮类利奈唑胺乙胺嘧啶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D级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X级奎宁乙硫异烟胺利巴韦林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药物可自乳汁分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哺乳期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指导原则》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三级医院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得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学特征的药品不得重复采购。–对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进行了限定。•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得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得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得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得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得超过5个品规。一、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各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实际,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分级原则–非限制使用安全、有效、不宜耐药,价格低廉–限制使用存在局限性–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价格昂贵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分级管理办法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指导原则》,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选用药物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