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明溪县夏坊中学《农村中学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的触角已深入到地球村的每个角落,世界已进入到网络时代。据新华网权威调查,到2012年上半年我国的网民已超过4亿人。有资料显示:大部分的未成年人上过网,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今天,网络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样,网络也为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知识,扩展了更宽的视野。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得不让我们每一个有识之士担忧。根据我们对夏坊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和了解,有两种情况很不正常。第一种情况,就是部分学生“拒绝网络”,他们视网络为洪水猛兽。据课题开始时的调查了解,我校这部分学生在每个班不少于4人,最多的七(1)班有6人。这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好,能严格遵照父母和老师要求去做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把上网的学生当成了“不听话的坏孩子”的代名词。第二种情况更为严重,就是有很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他们经常呆在网吧,甚至是几天几夜不下线,把网络当成了纯粹的“游戏机”、“聊天器”。在课题开始时,各班统计的数据来看,全校喜欢呆在网吧的学生总共有11人,沉迷网络的至少有7人,这些学生因为过分的沉迷于网络,不仅荒废了学业,影响了健康,还产生了严重的思想混乱和人生颓废。应该说,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自我整合、多力塑造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好奇心强、情感丰富、渴望交流,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自制力较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侵蚀,缺乏对社会生活“是非、曲直、美丑”的辨别能力。如果引导不力,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我行为失控。有的青少年沉迷于虚拟网络不能自拔,日益堕落,他们容易走上偷窃、抢劫等严重违法犯罪道路。当前青少年因“不能正确上网”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青少年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的迫切要求。当前,“怎样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这一课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网络协会”来关注青少年上网问题。在香港负责调查青少年上网问题的香港青少年协会督导主任莫汉辉表示,“调查证明:青少年上网有失衡现象,不但影响社交生活,更影响健康”。他呼吁家长留意子女的上2网行为,给予适当指导。而无独有偶,日前据台湾有关人士调查台湾部分小学与部分初中的学生发现,有高达74%的受访者出现网络沉迷的征兆。“青少年不能正确上网”在我国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和家长的密切关注,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也成立了专门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来关爱上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和其它领域的学者,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陶宏开(美籍素质教育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方面有高深的成就,其矫治网瘾的许多方法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价值;全国许多网站也专门开辟专题,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心理规律及应对方案,具有广泛的借鉴和参考途径。今天,夏坊中学正处在改革的浪潮中,无论是从德育教育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必须认真解决好“怎样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这一课题。尤其是当我们这些教师面对学生“拒绝网络”和“沉迷网络”这两个棘手问题而束手无策时,这个课题的研究就更显得有重要的意义了。总之,以网络环境为背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用科学的眼光、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搭建家、校、社互动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好知识,了解世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一个迫切的任务。二、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分析中,指出人具有主动性、自觉性、社会性以及高度实践性等基本属性。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而探究和创造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的形成要完成二次飞跃,即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认识活动的总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规律。2、“认知结构理论。”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认知的形成,既不是外物的简单复本,也不是主体内部预成结构的独立显现,而是主体和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和顺应引起个体内部图式——认知结构的变化,从而达到认识上的平衡的过程。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解释现实,因此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有迥异。建构主义更为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4、“主体性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主张教育以培养、发展和弘扬学生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强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性教育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5、“网络教育的有关观点。”网络是个小社会,是学校、家庭、社会是构成多元化教育的基础和根本。这是真正的现代教育理念,只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合一,形成力量,铸造成一道防火墙,对未成年人施以正面积极的影响,防止网络毒害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因势利导,加强三方监管,网络一定可以成为未成年人和谐成长的乐园。6、“大禹治水”中“疏而不堵”的启示。网络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堵”是行不通的,“疏”才是最终的出路。因此,利用“大禹治水——疏而不堵”的道理,应该是解决“中学生上网”这一问题的金钥匙。三、研究目标1、经过三年的努力,让夏坊中学的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上网。首先是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学生们能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教育,不再沉迷于网络。他们既能在网上有节制的聊天、冲浪、玩游戏,更能有意识的通过网络学到一些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懂得做人的道路。其次,就是那些曾经拒绝网络,不想上网更不懂上网的学生能了解上网的基本常识,懂得网络对于我们青少年成长的益处,还能利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开阔视野,利用网络相互交流。2、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能找到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正确利用网络的好方法和好途径。尤其是,我们那些曾经反对学生上网的教育工作者能有一个更科学的眼光和意识。3、通过课题的实践,部分家长能改变以前偏激的看法,能利用网络协助学校的教育工作,更能帮助自己的子女充分利用网络开阔视野,搞好学习,学会做人。四、研究的内容: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4第一,树立正确上网观教育模式的研究。面对家长与部分教师的谈网色变,相当一部分成绩优秀,表现很好的乖孩子、好学生,始终不敢接触网络,在他们思想里,网络就是一剂毒药,从来就不敢去碰,更不敢去尝。因此,让这部分学生正确了解网络,正确接触网络,正确利用网络。第二,沉迷于网络矫正方法的研究。农村的学生由于缺少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绝大部分上网的学生只是把网络变成了游戏机、聊天室和电影院。他们经常光顾于网吧,且常常是通宵达旦。如何让这一部分学生健康上网、正确上网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第三,利用网络促进师生发展的研究。中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应试教育较严重,通过网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适当的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是课题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部分教师的教研教改意识,通过课题组成员的教研教改能力,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五、研究方法1、调查法:调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去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一定规律而采取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常用的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它能明了教育的现状,揭露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能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法规及实践教育改革提供依据。课题组将派专人对学校周边网吧进行调查,弄清学生拒绝网络及沉迷网络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班级、上网时间、上网内容等),获取第一手材料。2、问卷法: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分组问卷摸清学生的心理及现状。3、案例研究法:从“拒绝网络”和“网络成瘾”学生中选取部分学生作为样本。通过与他们的谈话,了解情况,分析研究。并派专人进行跟踪调查,对他们的行动有一个较细致的了解,可以做到边研究边转化。4、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总结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综合、抽象、归纳等)来全面、系统、深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事物间的本质联系的方法。因此,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教育经验的总结过程也是一种教育科研的过程,教育经验总结的成果也是一种教育科研的成果。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既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丰富了课题研究的内涵。55、成长记录法: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在上网期间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六、研究过程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2012年9月——2012年12月)。本阶段主要完成了如下几项工作: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措施。上述工作由课题主持人吴水林负责。(2012年9月完成此项工作)2、成立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叶竞寒负责的课题组。课题组成员还包括德育主任吴水林,课题主持人吴水林,教师林新添、张书杨、徐信玉、谢付传,朱水莲、李艳红等。3、2012年9月中旬,课题组成员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课题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课题组成员的分工。4、2012年11月底,学校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理论学习。主要学习了教研室刘力平书记的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并对本课题“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的操作进行了讨论,并确定了各自在后阶段的任务,还进行了相关的技能培训。第二阶段: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工作(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本课题是面向农村中学的学生“上网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重点工作时“引导”。既要使学生不沉迷网络,又要使学生能正确的利用网络学习、成长,因此,我们坚持从“大禹治水——疏而不堵”的原理出发,研究“怎样去引导”这个核心问题。由于本阶段跨度时间有两年,我们的研究工作主要以年度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第一个部分:课题研究的探索阶段。(2013年1月——2013年9月)1、课题组以当时的七(1)班、七(2)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我们眼中的互联网》的主题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初步了解网络,熟悉网络。先是在班会课中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讨论学习,再由课题组主持人吴水林老师在学校梯形教室对三个班的学生进行第一场专题讲座《网络时代与中学生》。讲座主要分析了当前网络发展的现状、网络对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影响、青少年学生怎样面对网络并利用网络的方法等几个方面的一些想法。2、2013年暑假放假前,学校面向全校家长发出了《中学生正确上网》的倡议。《建议书》从“网络的基本知识、控制子女到网吧上网、把握好上网时间、绿色上网、6不要和陌生人随便聊天”等方面对家长提出了一些要求和看法,希望家长能协助学校管好自己的子女,监督并引导学生在暑假期间的上网活动。3、2013年10月底,学校面向全体同学进行了一场规模较大的“中学生上网情况”问卷调查。同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和一些学生对夏坊中学方圆5公里的范围进行了“网吧现状”的调查(重点调查了夏坊村的两个网吧、)。并由课题组主持人吴水林老师写出了一篇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归纳了夏坊学校周边网吧的数量,网吧的规模,网吧的管理,更多的是对那些经常光顾网吧的“网虫”进行了了解和分析,绝大部分“网虫”是留守少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