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第六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本章内容是系统性的学习一类物质,使同学们不仅对前面的非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也对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2)初步认识较活泼金属与稀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发生置换反应;(3)知道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用其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2、过程和方法通过科学实验,经过讨论交流,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3、情感态度和价值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的化学性质。2、难点: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实验过程。二、说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结合指导、启发法、分析归纳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具体教法设计如下:1、金属与氧气反应采用提示练习的教学方法。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教学,我主要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三、说学法指导:1、问题探究法: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采用问题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比较几种不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实验探究法:本课题是比较系统地认识一类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对比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总结归纳法: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归纳得出置换反应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再一次得到升华。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学习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正确的思维习惯。四、说教学过程(一)指导阅读,初探规律在教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的时候,我采用的是提示并练习教学策略。首先给出学生以下问题,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哪些?试着写出来,并说出反应的现象。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后,课件展示相关反应方程式。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2弱,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还可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在教学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我主要采用的是实验探究法。学生亲自动手做铝、铁、铜加入稀盐酸的实验,探究铝、铁、铜的活泼性差异,由小组代表汇报探究结果。汇报之后,用文字将反应的现象展示出来,同时,要求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这样教材处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突出重点;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学生讨论后汇报,得出结论:1、金属活动性:ALFeCu2(三)再次探究,完善规律通过以上探究过程的结果,以及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的真实结论,进而给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用途,课件展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加以说明。在进行置换反应的教学时,我请学生认真观察,金属与酸的反应方程式,找出以上方程式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这样的设计直观、生动的再现金属活动性,突出规律性,便于学生总结置换。(四)学以致用,归纳小结练习题:教材6.2习题六题,课件展示,学生讨论回答,并加以提示、改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学习掌握其应用。积极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我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展示)?这样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五)简明板书,加深印像6.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的化学反应二、金属与稀酸的化学反应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四、置换反应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突出本课题的重点,让学生轻松掌握重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