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0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目录CONTENTS1234特种设备现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重点管理工作风险管理Part章节01特种设备现状高温高压高空高速易燃易爆有毒特种设备的特点123特种设备的特点爆炸泄漏着火倒塌坠落撞击剪切事故特点承压类机电类违章作业、设备缺陷、安全附件失效混入可燃介质、非法改装、非法倒装、野蛮装卸事故原因锅炉操作不当、设备缺陷、安全附件失效压力容器气瓶设备隐患造成爆炸、泄露违章作业、设备隐患,如吊具坠落、部件断裂等违章作业、操作不当。叉车事故最多。事故原因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厂机动车20xx年7月17日,上海沪东造船公司船坞工地,600吨×170米龙门起重机在吊装主梁过程中发生倒塌,造成36人死亡,两人重伤,一人轻伤。【上海龙门起重机倒塌事故】20xx年9月13日,武汉“东湖景园”工地一台升降机,在升至30层时发生坠落,19名工人随梯坠下,当场死亡。【武汉工地电梯坠落事故】Part章节0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特种设备的分类定义承压类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分类机电类特种设备大型游乐设施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厂内机动车特种设备分类锅炉•定义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参数范围1)容积≥30L的承压蒸汽锅炉;2)出口水压≥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3)有机热载体锅炉。压力容器•定义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参数范围1)盛装最高工作压力≥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2)医用氧舱气瓶•定义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参数范围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压力管道•定义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参数范围最高工作压力≥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电梯•定义由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常用电梯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杂物电梯(餐梯)、液压电梯等起重机械•定义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参数范围1)额定起重量≥0.5t的升降机;2)额定起重量≥1t,且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场(厂)内机动车辆•定义在厂矿、码头、机场、旅游景点、建设工地、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范围不包括由公安部门管理的道路交通车辆和农业部门管理的农用车辆。大型游乐设施•定义大型游乐设施,是指用于经营目的,承载乘客游乐的设施,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度大于或者等于2m/s,或者运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者等于2m的载人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定义客运索道是指用于运送旅客的“索道”。有往复式索道和循环式索道两类。前者在线路支架两侧的承载索上各挂一个载客车厢,由一条或两条牵引索牵引沿线路往复运行;后者在线路支架两侧的钢丝绳上,等间距各挂若干个载客车厢或吊椅,由驱动机带动钢丝绳循环运行。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资格•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和维护使用单位应当做好自行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对国家规定实行检验的特种设备应当及时申报并接受检验。使用登记证制度建立建立岗位责任制、隐患治理制度、应急救援制度,制定操作规程,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技术档案(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四)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五)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工作职责管理人员应当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报告;运行不正常时,按照《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改造与变更特种设备进行改造、修理,按照规定需要变更使用登记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方可继续使用。。检测检验使用单位应当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将定期检验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特种设备的报废存在严重隐患、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其他报废条件的,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采取措施消除其功能,并向原登记的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特种设备的应急管理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在对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上。每类设备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内容包括:应急指挥机构、职责分工、现场涉及设备危险性评估、应急响应方案、应急队伍及装备保障、应急演练及预案修订等。特种设备的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事故现场和有关证据,并及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迟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情况,不得隐匿、毁灭有关证据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特种设备的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事故现场和有关证据,并及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迟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情况,不得隐匿、毁灭有关证据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十七字”要点三落实一检验两有证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概括“三落实”要落实管理机构和责任人员;要落实岗位责任制及各项管理制度;要落实操作规程;“两有证”特种设备要有注册登记证;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要取得作业资格证;“一检验”要在检验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主动申报定期检验。正确使用⑴合理确定使用条件,加强对使用过程中技术要素的控制,严禁超规范、超负荷运转;⑵合理制定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⑶合理选用安全保护装置,确保灵敏可靠;⑷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禁违章作业。精心维护⑴根据不同设备的不同时限要求,定期自行检查和维护保养,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做好记录;⑵定期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做好记录。Part章节03重点管理工作依法履行管理职责(1)提高认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各分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承担分管范围内的责任。各岗位员工对本岗位的安全负责。(2)健全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按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职责、任务、目标。建立考核评比制度,实施目标管理。(3)建立健全制度、操作规程企业的制度和规程必须齐全、严密、具有可操作性,并认真落实。依法履行管理职责(1)提高认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各分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承担分管范围内的责任。各岗位员工对本岗位的安全负责。(2)健全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按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职责、任务、目标。建立考核评比制度,实施目标管理。(3)建立健全制度、操作规程企业的制度和规程必须齐全、严密、具有可操作性,并认真落实。(4)加强使用登记、检验检测、操作、维护保养、安全技术档案等各环节、全过程的管理。扎实开展设备点检点检要求定人定点定标定法定期实行三级点检制·定人第一级:岗位日常点检(A、B、C类)第二级:车间级点检(A、B类)第三级:厂级点检(A类)完善两大标准·定标准完好标准、点检标准,是对设备进行点检、维护、修理、技术管理等标准化作业的基础与重要技术依据。点检判定基准:优先定量,其次定性。点检内容·定点◆机械设备点检十大要素:压力、温度、流量、泄漏、润滑状况、异音、振动、磨损或腐蚀、裂纹或折损、变形或松弛。◆电气设备点检十大要素:温度、湿度、灰尘、绝缘、异音、异味、氧化、连接松动、电流、电压。点检方法·定方法◆视、听、触、味、嗅“五感点检法”;◆借助于简单仪器、工具进行测量;◆用专用仪器进行精密点检测量;点检周期·定周期依据设备作业率、使用条件、工作环境、润滑状况、对生产影响的程度、其他同类厂使用实际、制造厂家的推荐值等,先初设一个点检周期,以后随着生产情况的改变和实绩经验的积累逐步进行修正,使其逐渐趋向合理。Part章节04特种设备风险管理特种设备风险管理通过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佳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对预防和控制特种设备事故,实现特种设备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51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后果严重程度有多大?•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确定风险程度或级别?•是否符合规范、标准或要求?•如何预警和预防风险?•什么方法控制和削减风险?•如何应急和消除危害?•有哪些事故、隐患、危害和危险源、危险态?•后果及影响是什么?•原因和机理是什么?辨识评估控制对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可分为人、机、环境、管理四方面的风险。隐患风险事故暴露在人们生产作业活动中控制失败风险和隐患、事故的关系停止使用更换设备人机分离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体防护风险控制选择原则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要求1)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前应当进行评审。2)风险控制措施应该在现有技术和管理水平上,以最小的消耗,达到最优的安全水平。3)遵循闭环、动态、分级、多层次控制原则。2020THANKYOU感谢聆听,敬请指导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