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概论第3次课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农业概论易镇邪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第二章农业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原始农业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古代农业形成与发展第三节近代农业形成与发展第四节现代农业形成与发展63第一节原始农业形成与发展62一、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维持生活。那时地广人稀、植被茂密、猎物丰富,原始人类凭借原始的手段即可获得足够的事物。•据古人类学家推算:旧石器时代末期地球上总人口为300万,中石器时代达到1000万,新石器时代达到5000万。61•当人类繁衍得越来越多时,自然食物越来越少。人口增多与资源减少的严峻现实催生了人类的智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时代初期,人类开始种植谷物、驯养动物,于是出现了原始农业。•原始农业是人类认识自然、模仿自然的结果。•原始农业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自然模仿阶段→刀耕火种农业阶段→锄耕农业阶段。60•总的来看,原始农业是撂荒耕作制,只会从土地掠夺物质和能量,不能及时进行补充和偿还,只能依靠自然的力量去恢复地力,造成了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加重,环境恶化,自然生态平衡受到影响,是一种掠夺式农业。59•古印度——前2350年~前1750年的哈拉帕文化时期,主要种植大麦、小麦、豌豆等,开始了亚洲最早的棉花栽•美洲——中美洲和安第斯地区较为发达。玉米驯化历史在7000年以上。此外,还种植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班牙入侵使其失去了固有发展进程。56•中国——近万年历史。黄河流域干旱少雨,种植粟为主,长江流域以南种植水稻为主。•考古发现:河南新郑、河北武安、陕西西安的粟、菜子等,浙江余姚河姆渡稻,湖南澧县彭头山、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岩等地上万年的稻作遗存。•西周,“五谷”、“六畜”已形成,农业有了明确分工。•“五谷”:稻、黍(黄米)、稷(谷子)、麦、菽(大豆);或:麻、黍、稷、麦、菽。55三、主要农作物、畜禽的起源和驯化㈠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和驯化小麦——起源于西亚,前7000年开始种植。也有认为中国也是普通小麦的起源地之一。至今云南、西藏仍可见中国特有的野生小麦。玉米——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前5000年开始种植。最早的果穗才4.3cm。现墨西哥全国农牧林业研究所收藏墨西哥本地玉米品种8200个。54粟——最早在中国被驯化。最晚在8000年前就已在河北、河南等地普遍种植。我国是唯一一个从种植粟发展起来的农业国。粟的野生型即狗尾草。水稻——起源于西起印度阿萨姆邦、东到中国云南省的一个椭圆形丘陵地带。1万年前开始稻谷驯化和种植。53棉花——原产印度河河谷。约前3000多年开始种植。大豆——起源于中国。前2000年以前传至朝鲜、日本。豌豆、蚕豆——前者原产西亚,后者原产西亚、北非。前3000年开始栽培。52㈡主要家畜家禽的起源狗——是最早驯化的动物。伊朗开始于11000多年前,美洲约在14000~9000年前,英国在7500年前,中国在7000年前。猪——由野猪驯化而来。中国最早,西亚次之,距今已有9000年。前2000年养猪已传播至整个西亚、印度和东南亚各国。51羊——西亚最早。山羊:巴勒斯坦前8500年开始驯养,伊朗开始于前6000年。绵羊驯化晚于山羊,也是西亚最早。我国羊驯化历史7400年。牛——土耳其前8000年开始驯化牛。马——前3000年中亚草原已驯养马作运输工具,前2000年经土耳其、伊朗传入中东地区。骆驼——双峰驼公元前1000年左右被驯化,单峰驼同期被阿拉伯人驯化。50驴——来源于非洲野驴。前4000多年前被驯化。家鸡——亚洲最早。中国于前1400年将野鸡驯化为家鸡,印度约前1200年。家鸭——中国是最早将野鸭驯化为家鸭的国家之一。已有5000年历史。家鹅——前2300年由埃及人将尼罗河流域的埃及雁驯化成家鹅。前2000年末期,灰鹅、中国鹅也相继被驯化。49四、农业起源的意义1.标志着人类由采猎自然食物到自己生产食物、由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迈出了划时代的步伐,实现了由攫取经济向生产经济的重大转变;2.促进可人类财富增加,出现了剩余和私有,为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演进奠定了基础;3.使人们从游牧生活转变为了定居生活,定居生活保证了经济、文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4.促进了科学知识的积累,使人类跨入了文明社会。48第二节古代农业形成与发展47•古代农业,又称传统农业,是使用铁制、木制农具,利用人力、畜力、水力、风力和自然肥料,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46一、古代农业的产生•铁器时代的到来和铁制农具的推广,推动了原始农业进入古代农业阶段。•我国铸铁冶炼技术最迟始于春秋时期(前770~前476),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生铁冶炼技术的国家,较欧洲早1000多年。冶铁技术的发明导致了铁制农具的诞生。•与木、石犁相比,铁犁寿命长,翻耕深度增加,人力无法胜任,因此畜力应用在了农耕之中。中国前350年开始使用牛耕。铁犁和牛耕的结合使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45二、古代农业的发展•古代农业跨度2000多年(前500年~19世纪中叶)。人口的增长是古代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战争和商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线的发现,促进了世界农作物与畜禽的引种和传播。44•水稻的传播——前5世纪~前3世纪,传入近东地区,经巴尔干半岛传入匈牙利,并由阿拉伯人传入西班牙、意大利,公元5世纪从阿拉伯传入非洲,而后从印度传入非洲东海岸和马达加斯加,公元1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16世纪后传入美国,19世纪后由美国传入哥伦比亚和巴西。•小麦的传播——公元4~5世纪由中国传入朝鲜,再传入日本;在西方于15世纪末由西班牙传入西印度群岛,17世纪传入美国,18世纪由英国移民传入澳大利亚。•玉米的传播——1492年哥伦布将其从古巴引入西班牙,稍后传播至法国、意大利、土耳其、印度和北非等国,16世纪初由印度传入中国、日本。43•甘薯的传播——15世纪末由南美传入西班牙,16世纪由美洲传入非洲、印度、菲律宾及马来,16世纪由吕宋岛传入中国。•大豆的传播——18世纪由中、日传入欧洲,19世纪传入美洲。•棉花的传播——亚洲棉(原产印度):前4世纪传入希腊、罗马,公元6世纪传入中国,9世纪传入南欧;草棉(原产非洲):6世纪由中亚传入中国;陆地棉(原产中美洲):先传入美国,哥伦布将其传入欧洲、非洲,19世纪由美国传入中国。•甘蔗的传播——原产新几内亚附近。公元1世纪由印度传入中国,8世纪由印度传入琉球王国,10世纪又阿拉伯人传入东非、地中海沿岸及非洲西海岸国家。42•畜禽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羊、牛、猪、马在前2000年至前1500年已遍布中东、西亚、印度、中国、中亚、中美洲、北非等地。41三、东西方古代农业的差异㈠东方古代农业–指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北非地区各国的古代农业。–东方古代农业在耕作制度与集约化水平方面都较西方进步:西亚和北非地区的灌溉农业,中国自春秋战国时期就走上了提高单产、充分利用土地的精耕细作的土地连作制道路。–但由于东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形成了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分散的个体经济,同外界交往很少,因而变革和进步缓慢,致使东方古代农业阶段经历的时间较西方更长。40㈡西方古代农业–中世纪的欧洲,地广人稀,典型的古代农业是休闲、轮作并兼有放牧地的二圃或三圃耕作制,将种植与养殖结合在一起。–二圃制即将土地分为两个区,一个区种植作物,一个区休闲,次年轮换以恢复地力。最早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在希腊形成。–公元5世纪,人口增加,在新开垦的土地上实行三圃制,即将土地分为3个区,两个区分别种植越冬作物和春播作物,一个区休闲,三年轮换一圈。39四、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和不足•主要成就——–促进了动植物资源的传播和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各地的农业生物资源;–改变了原始农业只依靠休闲自然恢复地力的状况,创造了施用有机肥提高地力的方法,创立了间作、套作等复种耕作制,初步实现了土地用养结合,自然生态平衡得到基本维持;–形成了农牧结合的生产体系,欧洲以牧为主,中国以农为主。38•主要不足——–投入能量有限,产出也有限,效益低下,进步缓慢;–对环境的维持是低水平的,当社会向农业提出更高要求时,古代农业就无法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人口不断增长只有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维持生存,于是又会出现毁林开荒、毁牧开荒的情况,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37第三节近代农业形成与发展36•近代农业,始于产业革命,止于20世纪中期,历时约100年,是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踏入工业社会的阶段。35一、近代农业的产生•农业的资本主义是近代农业产生的条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农业资本主义的方式:英国的圈地运动、美国式道路(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关系)、普鲁式道路(不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关系)。34•圈地运动是农业资本主义化的典型代表,它意味着资本与土地的结合,是古代农业转变为近代农业的先导,圈地运动后形成的农牧场成为向市场提供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在市场利益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促动下,先进科技成果被纳入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面貌焕然一新,近代农业阶段从此起步。33二、近代农业的发展1.农具的发展——–先驱:英国的杰罗斯·塔尔(J.Tull):条播机和马拉锄;英国的史密斯:收割机(1811年);美国的胡瑟和麦克·考尔密克分别试制成功的马拉收割机(1833、1834年);美国:蒸汽拖拉机(1800年前后),第一台汽油拖拉机(1892年),柴油拖拉机取代汽油拖拉机(1931年)。–美国从1910~1940年,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随后,德、法、英、日也相继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美国以大型机械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322.化学的发展——–农业化学创始人,德国化学家李比希(1803~1873),提出了矿物质营养学说(或称归还学说):植物以无机矿物质(CO2、NH4+、K+、Na+、Fe3+)为养料,通过不同方式从土壤中吸收这些养料,使土壤肥力渐减,若不把消耗掉的养分归还土壤,土壤会变得十分贫瘠,为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养分归还给土壤,归还的办法就是施肥。这一理论导致近代化学肥料工业的产生,开辟了提高作物产量的新途径。–化学合成对近代农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1874年,德国人齐德勒合成了DDT;1934年法国人杜皮尔合成了六六六;1941年,2,4-D的研制成功和使用开创了除草剂的新纪元。313.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是农业科学最直接的基础:细胞学说(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进化论(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遗传学理论(1865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植物杂交的试验》;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基因连锁交换律)确立后,逐渐形成了近代农业的良种选育理论和技术,掀起了新品种培育和改良的浪潮。304.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地域分工的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地域分工是资本主义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大机器装备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美国九个专业化农业生产带:东北部和滨湖区乳用畜牧业带,中央低平原北部玉米带,大平原中北部小麦带,南部棉花带,墨西哥湾沿岸湿润亚热带作物带,西部山地放牧和灌溉农区,阿巴拉契亚混合农作带,太平洋沿岸北部小麦、林牧区,太平洋沿岸南部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区。–澳大利亚农业生产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工,自东向西依次为:集约化的种植业带,小麦—养羊带和放牧业带。–西欧到“二战”前逐步形成三大农业区,即:西北部乳用养畜业区,中部谷物、养畜业区,南部水果、葡萄、橄榄等木本经济作物区。29•与上述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是另一种片面的农业专门化和地域分工。如东南亚是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专业化,非洲和拉美一些国家是以棉花、油料、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专门化等等。这类专业化部门产品几乎全部为殖民者所掠夺,与本国经济发展联系很少。并且肥沃耕地被殖民者所占用,导致许多国家粮食长期不能自给,遇到自然灾害,缺粮情况就更加严重。285.农产品贸易的迅速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农业生产专门化和地域分工的发展,以及铁路和海运等运输工具迅速发展,世界农产品贸易品种与数量大增,且贸易地区也不断扩大

1 / 6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