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知识点整理归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三、城市的定义:经济发展的产物定义;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现代城市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二、近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城市布局的变化城市与环境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城市发展的差异性城市外延扩展的形式(城市二维空间构成):中心向外圈层式发展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中心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多中心组合核心城市的城市群第三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人口职业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三、其他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思想第二节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二、田园城市理论三、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四、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雅典宪章(1933)五、马丘比丘宪章(1978)六、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七、有机疏散思想八、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九、城市设计研究十、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决策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十一、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十二、全球城和全球化理论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一、当代国内外发展观的演变与发展1、经济增长观(二战后)2、综合发展观(20世纪70年代)3、可持续发展观(20世纪80年代)4、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二、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单向型否定思维过程中的反馈作用,封闭型否定了系统外的作用2、由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三、思想方法的变革对规划工作的冲击和影响1、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2、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第四节新中国城市规划的实践与展望一、实践的回顾与总结二、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城市全球化空间市场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市化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第一节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原则一、城市规划的含义、作用和任务含义: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作用: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任务: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二、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第二节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一、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研究与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法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第二节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二、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城市规划的综合性城市规划法治性、政策性2城市规划的地方性城市规划长期性和经常性城市规划的实践性。第三节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现场踏勘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第四节城市规划的编制一、城市规划体系:城镇体系规划:全国、省域、市域、县域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纲要、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相关规划(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概念性规划分区规划(大、中城市)(以上为城市战略性规划、宏观层面)详细规划:控制性、修建性(为战术性规划、微观可操作性层面)二、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任务: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内容:论证城市经济与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发展目标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原则,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三、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任务: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内容: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人口及用地规模,确定用地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位置确定城市对外交通布局及车站、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燃气、消防等设施发展目标和布局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四、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任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的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地衔接。内容:原则上与总体规划相同五、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任务: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内容: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及适建性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及后退红线等控制指标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六、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调整:根据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按照实际需要对已经批准的总体规划作局部性变更修改:在实施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发现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和框架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作出重大变更七、城市规划的审批城市规划必须坚持严格的分级审批制度,以保障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第四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一、城市系统构成的概念构成概念: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城市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环境联系性城市系统的构成: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二、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构成:政治系统、文化系统、人口系统三、城市产业系统(经济系统)的构成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城市经济产业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城郊区的农、林、牧、副、渔业、采掘业;第二产业:是指制造业加工业;第三产业:一、二产业以外的其它产业城市产业:主导产业、配套产业、服务性产业四、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城市空间系统:是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以及基础设施各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五、城市其他系统的构成(生态及基础设施系统)第二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概述一、城市用地概述城市用地的概念城市用地是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城市用地指经建设利用的土地,3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泛义的城市用地,还可包括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建设用地。如农田、林地、山地、水面等所占的土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国土规划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规划过程,具体确定城市用地的规模与范围,划分土地的用途、功能组合以及土地的利用强度等。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城市用地的价值使用价值:经济价值城市用地的区划行政区划:指国家行政建制与法律规定的城市行政区划系列用途区划: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功能与性质作出的划分房地产权属区划:由房产与地产所有权所作的权属土地区划地价区划:体现土地的区位、环境、现状及使用程度城市用地的归属城市用地的归属:采用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原则,所有权归国家及集体所有城市用地的管理: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城市与自然环境城市作为高强度的社会经济活动的集聚地,所造成生态失衡与恶化的环境问题尤为严重。如:水土流失、高强度开发、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污水排放导致水源水资恶化。自然环境条件分析主要从地质、水文、气候和地势等方面。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用地评定的要求:提供用地选择与布局的依据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三、城市用地的选择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建设现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文化遗存社会问题城市用地选择的原则: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开发选址满足空间与环境需要用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估生态环境、文化的保护第三节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一、城市用地的分类:有十大类,四十六中类,73小类。城市用地分类的作用:有利于土地的利用与管理在不同规划方案之间可进行类比便于规划指标的定量与统计二、城市用地的构成:按照行政隶属的等次,宏观上分为市区、地区、郊区等;按照功能用途的组合,如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开发区等。第四节城市用地(居住、工业、公共设施、仓储、绿化)一、居住用地概述: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称为居住用地。组成与分类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用地分类: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四类居住用地。指标影响因素:城市规模,城市性质,自然条件、用地标准。居住用地指标:比重: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居住用地人均指标:为18.0¡ª28.0m2,大中城市不得少于16.0m2/人居住用地规划布置理论发展居住用地的选择作用:关系到城市的功能布局,居民生活与环境质量、经济与开发效益等居住用地规划布置要求:与自然环境、总体布局结构、商业中心等功能协调;注重用地自身及周边环境污染影响;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用地要结合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居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