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班集体的一员,班级荣辱,我的责任。同时作为寝室长,我更应该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并形成积极性,与同学目标与行动保持一致,树立榜样。并且我时刻提醒自己应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精神,而不是将自己放到班级的领导者位置上。创设适合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情境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源于问题的产生,始于问题的解决。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让我们感受到动感与鲜活,听到了学生的辩论与争鸣,看到了学生的合作与探究。因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列为重要内容,并要求“重视学生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创设适合于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情境。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给予一定的刺激。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兴趣时,才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教“圆的面积”这一课,我通过演示创设如下趣味情境,在一片草地上,一根绳子把一只羊栓在木桩上,羊儿在咩咩的吃草,学生感到新奇、刺激,兴趣一下就给调动起来,我乘机引导学生:“看这幅图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积极思考,纷纷提出问题:羊最作为班集体的一员,班级荣辱,我的责任。同时作为寝室长,我更应该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并形成积极性,与同学目标与行动保持一致,树立榜样。并且我时刻提醒自己应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精神,而不是将自己放到班级的领导者位置上。2多能走多远?羊走一圈有多长?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是多少等等。学生从观察到的有趣的问题情中提出现实数学问题,而后去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黑板上写出3个数“3、30、300”,问:“这3个数相等吗?(不等)谁能在这3个数的后面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后,再用等号连接这3个数?”我在此设置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疑惑,3个大小不等的数加上什么样的单位名称才能用等号连接。此时,我已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同时还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学生积极思考后,有的说:3米=30分米=300厘米;有的说:3元=30角=300分;老师一一肯定后有问:“谁能加上同一个单位名称后,将这.3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学生回答:3米=3.0米=3.00米.,这些数量是相等的,那么,像3、3.0、3.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和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愉快的参与到新知的学习活动之中。二、创设联系生活的问题情境。数学现象源于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见度就越高,问题激活思维的程度就越好。例作为班集体的一员,班级荣辱,我的责任。同时作为寝室长,我更应该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并形成积极性,与同学目标与行动保持一致,树立榜样。并且我时刻提醒自己应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精神,而不是将自己放到班级的领导者位置上。3如教学“利息”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1、家里有剩余的钱存放在哪里比较好?为什么?2、把钱存放在银行里要不要交保管费?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小组合作讨论,然后让父母领着到银行调查,了解询问有关存款、取款、利率的意义,还有存款、取款的程序步骤、方法要求以及利息的计算方法等一些有关实际知识内容,同时理解为什么要把多余的钱存入银行,把多余的钱存入银行不但不要交保管费,而且还存利息的原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真正学到知识,又可以教育学生平时节约用钱,积极参加储蓄的意义,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巧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而且还能有效的激活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时,用一录像情节引入:安琪和妈妈去商场买东西,买一个书包花去28元,又买了一个文具盒花去7元钱。根据录像情节,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其中的一个问题:买书包和文具盒共花多少钱?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真实的购物情景,使学生产生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激起了深入探索的欲望,避免了学习式题枯燥乏味、掌握算法就算完成任务现象的产生。三.创设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我通常在新课的引入或突出教学重难点处,创设新旧知作为班集体的一员,班级荣辱,我的责任。同时作为寝室长,我更应该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并形成积极性,与同学目标与行动保持一致,树立榜样。并且我时刻提醒自己应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精神,而不是将自己放到班级的领导者位置上。4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使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学生认知活动的内容矛盾,从而唤醒学生问题意识,主动提出问题。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有意识地设置含有新旧知识矛盾的算式,让学生计算:169÷13和169÷1.3,第一题学生能顺利地解答,第二题就“卡壳”了,这时学生就会主动提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算?能不能把除数是小数的转化成除数是整数?根据什么性质把它转化等等。通过巧设冲突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欲望,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展开,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也通常有意识地将“错”、“疑”设在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错中生奇”,“疑中生趣”,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某班有男生20人,比女生多31,女生有多少人?师:谁能想办法利用已有的知识求出女生人数?生1:我是这样列式的:20-20×31=1331(人)。因为我想男生比女生多31,也就是女生比男生少31。所以,只要用男生人数减去男生人数的31就等于女生人数。(这种错例非常普遍、典型,我有意不预防,顺其自然,这就是设错。因为“错误”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生2:我认为女生不可能是1331人,因为人数不可能有31人。师: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女生人数出现31呢?作为班集体的一员,班级荣辱,我的责任。同时作为寝室长,我更应该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并形成积极性,与同学目标与行动保持一致,树立榜样。并且我时刻提醒自己应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精神,而不是将自己放到班级的领导者位置上。5生3:题目中的数据不对,或者是算式列错了。生4:我是通过线段图来解答的。算式是20÷4×3=15(人)生5:我是用方程来解的。设女生有X人。方程是X+31X=20,X=15。……师:现在有两个答案:15人和1331人。你们认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刚才有同学说:“男生比女生多31→女生比男生少31”,按照这样的理解,列式应该是20-20×31(人)。问题出在哪里?“男生比女生多31”,能不能理解为“女生比男生少31”呢?(这一步是质疑,为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些疑问都是学生自己产生的。学生对这些问题特别感兴趣,思维积极性极高。让各个不同水平的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活动,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错误根源中,深刻理解数学。巧妙的“设错”、“质疑”,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四.创设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有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关键是教学内容中要设计好素材——对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意义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具有开放性的实际问题,作为班集体的一员,班级荣辱,我的责任。同时作为寝室长,我更应该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并形成积极性,与同学目标与行动保持一致,树立榜样。并且我时刻提醒自己应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精神,而不是将自己放到班级的领导者位置上。6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鼓励学生善于多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统计图”的教学,我首先提出:“六一”节到了,我们班准备开一次联欢会,要去买水果,不知道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下面做一个调查,请每一个同学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纸做的水果图中,选出你最喜欢的水果贴在黑板上,接着引导学生作做出各种水果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学生获得许多信息,并提出许多问题,喜欢吃这种水果的比哪种多?多多少?各种水果要买多少?为什么?根据统计图信息,我们该怎么买水果?有的问题连我也没有想到。因此,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之学会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有用的信息,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为此,课堂教学中要设计这样灵活、多向、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从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探究过程。教师要真正让每一个学生从情景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而落实课堂探索与研究,因而在教学设计时,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应从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做到既要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可操作性,有要简明扼要,适当适时,力求创设适合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情作为班集体的一员,班级荣辱,我的责任。同时作为寝室长,我更应该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并形成积极性,与同学目标与行动保持一致,树立榜样。并且我时刻提醒自己应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精神,而不是将自己放到班级的领导者位置上。7境,才可以促使学生想问、爱问、才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