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选自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是本章的开篇,对后面章节的学习具有指导性意义。本节内容和上一章“地球的结构”中地壳和上地幔的知识联系密切。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对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本节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一个地理意义就是塑造地表的形态,对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中的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起基础作用。2.教材内容包括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地壳的物质循环两大部分3.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三大类岩石的特征、成因及相互转化,难点是地壳的物质循环。4.课标要求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矿物的概念、能用肉眼识别一些常见的矿物。(2)能说出岩石的概念,能按照成因将岩石进行分类、列举各类型岩石中常见岩石。(3)能够绘制岩浆与三大类岩石之间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比较和绘制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分析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在共同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例、动画、岩石,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形成正确的环境观。(2)养成积极参与、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说教学目标】【说学情】(1)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2)学生情况: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地理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针对我们学生整体分析探究能力不高,个别差异大的现状,要求我们老师要更好的做好指导、引导的工作,要“小目标,快节奏”完成。学生对枯燥的概念兴趣较低,教学中要注意传授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教学中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适时采用直观演示、阅读、讨论探究、对比、绘图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学法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师给出探究内容,学生分组探究【说教学过程】导课通过电影《泰坦尼克号》那块无价之宝“海洋之心”蓝宝石为切入点,播放背景音乐,引领学生进入矿物的世界。矿物教师活动:1.矿物图片展示;2.观看矿物鉴别视频;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环节做铺垫,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矿物,常见矿物有哪些及矿物鉴别的简易方法。承转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而常常按照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岩石教师活动:向学生展示岩石标本,就学生所了解的岩石名称中,导出对三类岩石的成因和区别的学习。该知识点为教学重点,为完成这部分的教学任务,特设计下列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相互转化”活动形式:分3个活动组进行,给各小组布置不同的探究任务,各小组完成任务后,派代表作总结汇报活动安排:材料1:岩石标本材料2:教科书第二章第一节内容(P31-33)材料3:三大类岩石视频岩石名称形成过程地质作用主要特征常见岩石岩浆岩探究内容:活动组1:1、岩浆岩(magmaticrock)的基本状况:思考:它与其它两类岩石有什么关系2、沉积岩(magmaticrock)的基本状况:岩石名称形成过程地质作用主要特征常见岩石沉积岩3、变质岩岩(magmaticrock)的基本状况:岩石名称形成过程地质作用主要特征常见岩石变质岩思考:它与其它两类岩石有什么关系思考:它与其它两类岩石有什么关系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补充,并呈现教师的总结情况。岩石名称形成过程地质作用主要特征常见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设计的第二个问题:它与其它两类岩石有何联系?主要是承启下一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播放三大岩石相互转化的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然后通过“画一画”活动,加深学生对地壳物质循环的理解,培养学生绘制地理示意图和空间想象的能力。活动要求:小组合作;用“箭头+文字”模式;力求有创意。活动结果呈现:各小组完成任务后,任选两组派代表展示所绘示意图,请其同学对此发表意见,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根据前面的讨论结果,各组对自己所绘制的关系图进行修改和完善。得出比较完善的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在学生得出上图时,我特别强调该图中的几个关键点:(1)图中箭头含义是什么?(2)三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转化而成。(3)三类岩石都能转化成岩浆。小结通过板书总结本节课主要知识点一、地壳物质组成:1、矿物:常见的造岩矿物2、岩石:(1)概念(2)三类岩石成因及特征差异(图中文字见课件)形成过程地质作用主要特征常见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二、地壳物质循环:【说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对于一些较难的探究问题,学生的探究结果可能与教师预期存在差距,从而导致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做出调整,保证教学进度正常进行。谢谢观赏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