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治理保护建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石羊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治理保护建议冯光华(甘肃省武威市水土保持工作站,甘肃武威733000)[关键词]:水土保持;石羊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治理保护[摘要]:石羊河流域水源涵养区的治理保护问题事关石羊河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对石羊河流域水源涵养区的治理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石羊河流域南部祁连山区是石羊河水系的源头,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主要汇流地和储存中心,它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生物多样性存在提供条件等一系列特殊功能,哺育着石羊河流域这块古老的绿洲。多年来,对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草的管护、封育和营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祁连山人口的逐步增加,林农、林牧、林矿矛盾突出,过度放牧和蚕食林地草场,使森林草场植被退缩,保水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涵养水源功能减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祁连山天然林的荣枯在一定意义上左右着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失去祁连山的水源涵养林,就会断了石羊河水系的源头,就会失去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因此,必须对南部山区水源涵养区进行治理保护。本文从石羊河流域水源涵养区的现状出发,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治理保护的建议和对策。1基本情况1.1自然情况。石羊河流域是西北内陆河流域中水利事业发展最早、人口最稠密、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之一。石羊河流域南部祁连山区武威属区内总土地面积约7071km2,涉及29个乡(镇),其中2海拔2600m以上的中高山森林草原区有13个乡(镇),总面积5380km2,植被覆盖率53%,森林覆盖度只有21.34%;海拔2600—1800m之间的浅山干旱半干旱区有16个乡(镇),总面积1691km2,植被覆盖率9.19%,森林覆盖度仅2.3%。石羊河流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50-600mm,而蒸发量高达700-1200mm。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内有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西营河、金塔河等6条山水河流及30多条小沟小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10.441亿m3。1.2水源涵养林草演变情况。在汉唐至明清时期,武威地区(含石羊河流域、庄浪河流域、大通河流域武威属区部分)祁连山原始森林面积达4667km2(700万亩),森林分布下限为海拔2250m。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已经缩减到2567km2(385万亩),到九十年代仅剩2077km2(311.5万亩)天然林、111.2km2(16.68万亩)疏林地,林线平均上移500m左右,天然林下限退缩到海拔2800m以上,灌木林下线大幅度上移,30%的灌木林出现了草原化和荒漠化,天然草地缩减到3173km2(476万亩),减少了一半多。从五十年代至今已有333km2(50多万亩)林草地被垦殖,到九十年代山区农田面积已达178.7kha(268万亩)。1.3水土流失情况。由于地理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对水土资源过度地和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该区域植被覆盖率普遍降低,下垫面水文物理条件恶化,流域水分的内循环机制遭到破坏,水土保持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减少,径流丰枯悬殊,暴雨洪灾频3繁,一遇暴雨,洪水挟泥裹沙而下,其含沙量最高可达590kg/m3。据《甘肃省武威地区小流域普查成果汇编》的资料显示,该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多达4160km2,占区域总面积的59%,土壤侵蚀模数最高可达在2700t/km2.a之间。境内6条山水河年均径流量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12.46亿m3下降到九十年代的8.59亿m3,减少近1/3,因大量泥沙淤积,水库的有效库容普遍减少1/5—1/8,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1.4治理保护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自然条件日趋严酷,水资源日益枯竭,区域干旱化,以至造成治理难、成活率低、保存难、成林更难;二是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一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落不到实处,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无法遏止;三是国家投资有限,地方财政景况不佳,群众生活困难,投资到位率差,治理规划难以落实,投入监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力、物力等不够。2水源涵养区治理保护的建议和对策水源涵养区治理保护涉及中高山区森林草原区、浅山干旱半干旱山区两个区域。海拔2600m以上的中高山森林草原区治理保护的主攻方向是:保护现有的林草植被,大力开展人工栽植和封山绿化工作,配套落实水土保持防治设施和防护林网建设,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制止毁林毁草,滥垦滥伐的人为破坏,对五十年代以来垦种的33.33kha(50多万亩)耕地,在2010年以前,要逐步实施“生态移民”,退耕还林还草,并加强对次生林的培育、改造,不断恢复和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涵养水源的功能。对因开矿、筑路、土地开发等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如双龙沟采金区),要遵循“谁破坏、谁治理、谁造成水土4流失危害,谁补偿”的原则,进行治理恢复。位于海拔2600m以下的浅山干旱半干旱山区,治理方向是: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以修建水平梯田和沟坝地,发展集雨节灌等小型水利工程为突破口,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进行治理,尽可能做到泥不出沟;对大于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实行乔灌草三结合,恢复和增加植被。2.1大力实施封山育林禁牧工程和移民搬迁工程。在祁连山林缘地带及疏林地,实行绝对禁牧封育,完成封山育林草200km2(30万亩),在水源涵养林区营造水源涵养林66.7km2(10万亩),林缘地带退耕还林还草66.7km2(10万亩)。把居住在林区、耕地与森林插花分布地带的农户易地搬迁,从根本上解决蚕食林草地开垦耕种现象。2.2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和监测工作,保护好现有的植被。加强对天然林及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督、监测和防护体系,对天然林采伐严格限制,同时严厉打击乱砍林木、毁林毁草等违法行为,坚决制止乱垦荒地、乱开采、乱挖药材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要通过封山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还牧、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增强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能力,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一是全面普查水土保持重点监督对象,摸清境内开发建设项目对地貌植被的毁坏情况和治理恢复情况,以《水土保持法》为依据,加大水土流失防治费和水土流失危害补偿费的征收力度,并分清责任进行适度治理恢复;二是严格执行国务院《开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强化生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全面落实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三同时”制度;三是抓好水土保持“三区”(即水土保持重5点保护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水土保持重点监督区)的划分及25°以上坡耕地退耕计划,按照各自的工作重点开展工作;四是在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域设立监测点,实现动态监测、定期公告,为水土保持治理保护决策提供依据。2.3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步伐。加快集科研、试验、示范推广为一体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进程,使小流域治理向高、深、细方向发展。近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40km2,修建淤地坝、谷坊、沟头防护等水利水保工程8000(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小流域55条。2.4开展梯田建设专项治理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批准的梯田建设规划,奋斗10年,力争到2010年在山坡及缓坡地段修建标准梯田42667ha(64万亩),基本实现梯田化,使人均有梯田0.13-0.2ha(2—3亩)。以有效地增强水源涵养功能,提高水土保持和土地的生产能力。2.5解决基本生计问题,保障生态建设。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基本农田和小型水保工程,发展经济林、庭院经济和高效农牧业,解决农牧民的生计问题,从而为退耕、禁牧和封育保护创造条件,支持和保障大面积的植被恢复.2.6做好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利用和管理。全流域统筹兼顾,上下游统一调度,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尤其将生态用水列入用水计划。从石羊河流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来看,生态用水主要来源于雨洪资源,因此,充分利用水窖、涝池和各类水土保持设施,拦蓄部分汛期降雨6径流是一项既可保持水土又可在旱季供农作物或林草灌溉的好措施。2.7贯彻落实好法律法规。落实《甘肃省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和水利部[水农水(1992)24号]文件精神,即已经发挥效益的大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应当按照库区流域防治任务的需要,每年从水费、电费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库区及其上游的水土保持。2.8合理利用、保护和改良草场。合理利用草场、保护和改良草场,以草定畜,防止超载放牧引起的草场退化、沙化;建立一定的优质高效饲料基地,为“舍饲圈养”提供充足的饲草料,改变传统的放牧习惯,推广“舍饲圈养”,减轻天然草场压力,使之得以休养生息;试行“三高一快”(即高增产、出栏率高、畜产品产量高;畜群周转快)的季节畜牧业,既提高经济效益又减轻草场压力;加强草场管理和保护,防止乱垦、滥伐、滥牧。对优良草场,一定要划区轮牧,封育保护,让其有休养生息、繁衍更新的机会。对退化严重、生态脆弱的荒漠草场,要加强封育保护。[作者简介]冯光华(1969-),男,甘肃古浪县人,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建设与管理工作。附作者通讯地址:甘肃省武威市东大街市民路81号武威市水土保持工作站冯光华。联系电话:0935-6962233(办)13321356080(手机)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